【摘要】本文論述新建城市學校以生為本提升辦學質量的策略,提出轉變一味注重擴大學校辦學規(guī)模、過于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學校特色建設形式化等辦學時弊,做到外延與內涵齊頭并進,治標與治本雙管齊下,特色與常規(guī)相得益彰,從而為辦學質量提升夯實基礎。
【關鍵詞】新建城市小學 以生為本 辦學規(guī)模 素質教育 辦學特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6A-0049-02
隨著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的關注和重視,高質量辦學已經成為學校發(fā)展的重要支撐,更是全校師生員工應該共同努力的方向。我校高舉素質教育旗幟,堅持規(guī)范、嚴謹、科學的辦學原則,在辦學質量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為了進一步明確學校發(fā)展的方向,為全校師生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我校對當前新建城市中小學的辦學現狀進行了細致而嚴謹的考察與研究,發(fā)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并在具體辦學的過程中改變認知,轉變理念,擺正心態(tài),提升學校辦學質量。
一、改變認知,外延與內涵齊頭并進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社會對教育的越發(fā)重視,人們越來越明白了“再窮不能窮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道理。在教育迎來發(fā)展大好時機的背景下,很多學校行政管理人員開始將焦點放在外延的擴張上,一味地增加招生名額,試圖將學校做大做強。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校這幾年的辦學規(guī)模得到了快速的擴張,目前,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08人,39個教學班,全校教職工145人。隨著規(guī)模的擴大,辦學質量卻沒有得到本質的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僅僅重視學校外延的發(fā)展而忽視了對學校品質和內涵的關注,學校發(fā)展陷入“曇花一現”的尷尬局面。學校辦學規(guī)模的變大并不僅僅意味著人數的增加,這對于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愿景以及管理的要求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戰(zhàn)。因為學校規(guī)模過大而導致管理失衡的現象并不少見。
一所學校真正的質量并在于其規(guī)模的大小,而在于其辦學品質和內涵。中國有句俗話:“藝人拼到底拼的是文化?!蓖?,學校拼到底拼的是內涵。豐富了學校的內涵,就等于夯實了學校發(fā)展的底蘊。這種底蘊不因規(guī)模的大小而改變,也不因校長的更換而改變。這就需要學校能夠從長遠發(fā)展的目標出發(fā),確立學校內涵發(fā)展之道。我校自辦學以來,秉承“愉悅身心 塑造完美人格”的辦學理念,遵循“重基礎,提內涵,顯特色,創(chuàng)品牌”的辦學思路,根據這一辦學思路,這幾年來,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一是依據計劃定方向,向管理要質量。我校深刻地認識到,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質量,管理出人才,在抓好課程管理的基礎上,在學校管理的細節(jié)上下工夫,做好各項計劃的制定、落實和效果評估工作。每學期開學初,我校重點做好《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教科研工作計劃》《學科教學工作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班主任工作計劃》《畢業(yè)班工作計劃》的制訂與審查工作,做到計劃科學合理、切合實際、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活動安排責任到人,加強對計劃落實的管理和計劃實施效果的評估,加強實施過程檢查與質量監(jiān)控。學校領導堅持深入課堂,做到問題在課堂中發(fā)現和解決。我校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常規(guī)工作檢查評估機制,從“備、講、批、輔、測、研”等方面進行綜合檢查評價,及時反饋檢查與評價結果,明確改進措施。堅持每學期組織各學科質量跟蹤把關,及時發(fā)現反饋并糾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形成良好學風、班風、教風。
二是學校發(fā)展快,教研為引領。我校從領導到教師都投入教研活動中。學校根據實際情況,以校本教研為抓手,規(guī)定每位教師每學年必須上一節(jié)優(yōu)質教研課,讓所有教師在一次次的教研中得到成長。每學期都有30多位老師上了30多節(jié)教研課,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師在活動中鍛煉了自己,教學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轉變理念,治標與治本雙管齊下
素質教育的理念雖然已經提出好多年了,但很多學校仍舊將考試成績視為至寶,這是嚴重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體現。一味地強調成績或許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數,但這是以學生其他能力下降為代價的,學生的思維和身心也只能淹沒在各種題海戰(zhàn)術和復習資料中。
鑒于此,我校嘗試轉變辦學理念,清醒地認識到學校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夯實學生素質的場所。即便是在應試教育下,我們也應該讓學生在學業(yè)發(fā)展中形成良好的個人素質。愛因斯坦曾說:“當我們將學校學的東西全部忘掉后,好像什么都沒有能帶走,但你帶走的應該是素質。”為此,我校在這一方面做出了一些嘗試,堅持以“以禮立人,以書養(yǎng)心,以勞益智,以球健體”的學生四大發(fā)展理念為目標,以“悅美文化”為引領,構建適合培養(yǎng)學生“品行美、健康美、悅讀美、勞動美、個性美”的多元課程,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抓好學校日常教學的基礎上,我們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
首先,弘揚中華經典文化,做最美中國少年。我校打造書香校園,潤澤孩子的人生,把《三字經》《弟子規(guī)》《論語》等國學經典引進校園,開展“大閱讀課”和讀書心得分享活動,舉行中華經典誦讀大賽和中國漢字聽寫等一系列活動,激發(fā)孩子對祖國的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深入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悠久的祖國文化代代相傳,讓瑯瑯的讀書聲成為我校最亮麗、最令人回味無窮的生命樂章,讓書香伴著師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培養(yǎng)博學儒雅的孩子。我們的節(jié)目《三字經》《明日歌》代表欽北區(qū)參加欽州市讀書節(jié)文藝晚會,獲得一等獎;兩次代表欽北區(qū)參加中國漢字聽寫大賽均獲得二等獎。
其次,將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我校積極開展科技類社團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給現代社會帶來的影響,又使學生體會科學的美、勞動的美。學校的機器人社團得到很多學生的歡迎,社團活動從初建時摸索到現在的常態(tài)化發(fā)展。在2018年廣西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競賽活動中,我校有4人榮獲WER積木賽項目一等獎,有4人榮獲超級軌跡賽項目三等獎。在2018年欽北區(qū)青少年科學節(jié)中,“機器人超級軌跡賽”項目,有4人榮獲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螺旋槳反沖力小車”比賽項目,有2人榮獲一等獎;“氣弓箭比準”項目,有2人分別榮獲二、三等獎。學校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各種技能素養(yǎng),而且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方法和智慧,實現了治標和治本雙管齊下的目標。
三、擺正心態(tài),特色與常規(guī)相得益彰
曾經有一句關于學校管理的話非常盛行: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不難看出,這句話其實道出了學校辦學應將促進每個孩子的發(fā)展視為己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校為了凸顯本校所謂的亮點工程,將學校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上面,有的學校關注畢業(yè)班教學,集中骨干教師和精兵強將蹲點六年級;有的學校為了打出響亮品牌,會選擇一個突破口,比如學校的舞蹈隊、合唱隊,甚至還會挖空心思鑄造屬于本校的特色工程,而對于其他工作則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tài)。
學校辦學需要特色,但不能因為所謂的特色而將其他的學校工作放在一邊,特色工作所能涉及的畢竟是少數學生,更多的學生需要在常規(guī)性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得到發(fā)展。因此,我校提出“特色、常規(guī)工作兩不誤”的理念,堅持以“特色工作常態(tài)化,常態(tài)工作特色化”的標準要求自己,要求每一位學校行政管理人員都努力摒棄功利主義思想,擺正自己的辦學心態(tài),將常規(guī)管理與特色管理有機交融,形成相得益彰的辦學效果。
首先,我校在常規(guī)管理方面抓好課程管理、課堂管理、教研管理、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日常學習習慣、紀律習慣、衛(wèi)生習慣等。其次,我校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建設與管理,制定管理制度,通過職稱評聘、年度考核、評優(yōu)評先等途徑鼓勵教師展開專業(yè)學習;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師資培訓。每年選派骨干教師外出跟崗學習,據不完全統(tǒng)計,每年參加各類培訓約300人次,有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培訓,有義務教育學區(qū)制管理骨干培訓,有心理健康專題培訓,有電腦課件制作培訓,有統(tǒng)編教材使用培訓,有政工政教領導培訓,有骨干班主任培訓,有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等,通過培訓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作為實施教育的重要場所,理應將辦學的關注點聚焦在學生的發(fā)展上。要想突破辦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必須樹立生本意識,處處為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奠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辦學效益。我校在這樣的思想引領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管理和辦學特色,先后獲得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范校、“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計劃基地、廣西青少年校園足球示范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120多項市級以上榮譽稱號。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連續(xù)六年榮獲欽州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評估一等獎和二等獎。學校多次接待國家、自治區(qū)、市級領導和專家的督導檢查,經常承辦欽州市、欽北區(qū)的一些大型活動。更值得慶賀的是,在足球特色學校建設中,我校剛畢業(yè)的楊東同學憑著個人實力,經過層層選拔,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男子國家隊,為我市乃至廣西爭光,學校的辦學成效得到社會的高度贊譽,提升了學校的綜合實力。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新建城市小學加強內涵發(fā)展,提升辦學質量研究”(課題編號:2017C15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黃美蘭,女,漢族,廣西欽州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廣西特級教師,廣西三八紅旗手,首屆欽州名師,欽州市第十一小學校長。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致力于小學語文教學及研究。主持或參與8個各級課題,其中2個結題課題獲市科研成果一等獎,1個尚在研究中?!缎≌Z教學如何體現“三維”目標》《談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等20多篇論文榮獲全國、省級一、二等獎,有6篇論文在省級核心教學期刊刊發(fā)。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