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良
摘 要:學情是教師對學生、課程、教學之間的實際情況做出的分析。學情的分析需要真實、客觀,而非主觀臆斷,是隨著學生的發(fā)展呈動態(tài)的,非一成不變的靜態(tài)形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到位才能因材施教,進而針對性的評價開展才能有的放矢,優(yōu)化課堂教學。因此,學生學情的精準分析與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是實施適合教育的前提條件。通過對精準學情分析中有效評價作用的闡述,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學情分析后的有效評價的有效途徑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情;課堂教學;評價;實踐研究
小學生在體育課上表現(xiàn)不一的原因就是學情不同,“知生”才能“善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了解學生是開展教學的先決條件。高效的體育課堂教學是將難易程度不同的課程,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言傳身教,營造“巧教樂學、淺教深學”的學習氛圍,從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可以教學相長、共同進步與發(fā)展。
一、小學體育教學的學情分析與評價的作用
建構主義認知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以原有認知結構為基礎,對所學知識不斷重組的過程。原有的認知結構指的就是學生的基本學情,具有明顯的個性差異的特點。只有對學生的學情做到了精準分析,才能有效評價到位,把握教學內容,符合教學實際,達成教學目標。
(一)精準分析學情是教與學的基礎
體育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組成的,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體,立足于學生的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掌握學生的共性與差異性,有助于體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展開針對性的有效教學,促進學生在適合自己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學習環(huán)境中真實地體驗體育知識與技能的生成。
1.提升教學質量
體育教學設計中,學生的學情分析是體育教學的重要考量因素。學生的學情是具體存在的,并且存在著復雜多變的特征,僅靠教學經驗與直覺做出簡單的臆測是很難使教學活動有據(jù)可依、有章可循的。因此,體育學習中的學情分析應深入到學生的認知現(xiàn)狀、學習能力與生活經驗等中找尋答案,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2.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體育學習中,高效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全神貫注地學習使課堂教學的“要我練”轉化為“我要練”。學生的學情分析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有了精準的學情分析,課堂教學的開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接下來的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中增加學習信心、恒心與毅力,使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二)多元有效評價促進反思中進步
多元有效的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可以營造有張力、有活力、有吸引力、有凝聚力的教學氛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與學生自我的評價等多元的評價方式是針對學生學情與教學內容與目標而選擇的,學生在與自己學情相符的有效評價中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學習力與思維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
1.增強學習力
學習力是學生將知識資源轉化為學習動力、學習毅力與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一句有效的評價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形成一種內在驅動力,使學生形成堅韌的毅力與意志等良好的體育學習素養(yǎng)。
2.發(fā)展思維力
學生在有效評價的過程中,會針對自己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進行回顧與思考,回顧自己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以后應該如何糾正。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后會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調整學習計劃,學生處在適合自己身心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更有利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從而促進思維力的發(fā)展。
二、基于學情各異的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有方的途徑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情分析不但是體育課程教學設計的前提條件,而且是體育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與依據(jù)。立足學情分析,方能在有效評價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體育課堂學習中,學情分析包括課前分析、課中分析與課后分析,教學評價是師生針對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展開。學生的學情各異是由教師的評價有方而對治的,有效的評價是學生課堂學練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動力與學習主觀能動力。
(一)講解生動形象,示范動作準確優(yōu)美
講解是學生感知外部形象與內在規(guī)律的重要手段,動作示范可以促進學生掌握標準動作的過程,兩者是密切配合、相互依存的。根據(jù)小學生的共性學情(小學生活潑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意識強等),體育教師應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對體育知識與技能的講解做到語言生動、形象有趣、動作準確、輕快熟練、教態(tài)優(yōu)美、多方位示范等,才能給予學生鼓舞與熏陶,從而形成一個直觀、深刻的學習印象。教師是學生在學校的第一模仿對象,教師在講解體育動作要領的同時,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提示下,首先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動作的概念,建立所學動作的表象,然后根據(jù)體育教師的體育動作示范演示進行模仿、內化與逐步練習,在“聽與看、思與練”中整個體育動作才能順利完成。
例如,《蹲踞式跳遠》一課的學習中,蹲踞式跳遠的技術動作的組成分為助跑、起跳、騰空與落地四個部分。體育教師可以將蹲踞式跳遠的連續(xù)動作編成簡潔明了的口訣:助跑自然再加速,步頻加快步點準;起跳用力蹬伸快,擺臂擺腿配合好;騰空跳腿上前提,身體呈團蹲踞姿;落地兩腿要前伸,屈膝緩沖落沙坑。一方面方便學生快速記憶,另一方面可以配合口訣設計一套示范動作,易于學生學練。示范動作的原地起跳練習在體育動作準確優(yōu)美的前提下,可以結合蛙跳、小兔跳等烘托快樂學習氣氛,有助于學生快樂學習體育、認真學習體育、喜歡學習體育。學生在好玩好記的口訣中學練蹲踞式跳遠,模仿體育教師的標準動作,逐步提高自己的體育動作,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自信心。
(二)評價言辭中肯,賞識為主分層教學
雖然學生之間有著相同年齡階段的共性,但是由于學生受到不同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生活經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產生了不同的個性。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既要分析學生年齡段的共性特點,也要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認真分析,力求達到對學生學情的精準把握,對學生的評價言辭中肯、酌情而評、得當有度。有效的評價為的是教學的改進與完善,學生獲得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激勵與進步,因此,教師在對學生學情分析的基礎上采取的評價方式應以鼓勵、肯定、贊許的賞識性評價為主,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持續(xù)性、再發(fā)性的能力提升。
例如,《跨越式跳高》一課,動作要領:左腿蹬地起跳,雙腿依次過繩子,雙臂要自然向上伸展,落地時擺動右腿先落地并屈膝緩沖。先過桿的腿是擺動腿,另一腿則為起跳腿。根據(jù)學生的體質、體育基礎、心理因素等學情不一的情況,先根據(jù)學生的共性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一組基本練習,然后根據(jù)課堂表現(xiàn)采取分層分組的方法,為每一組學生注意動作要領的同時,制定不同的學練內容(原地兩腿擺動練習、上一步起跳直腿擺動跨越練習、走三步助跑起跳過皮筋、助跑三步起跳過皮筋)與學練目標。在學生跨越式跳遠的學練中,體育教師應在巡視中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與評價,首先仔細觀察學生在動作練習中哪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改進與提升,然后以學生的學情為依據(jù)進行激勵性的賞識評價,學生得到教師的鼓勵,學練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迅速提高。
(三)圍繞學生學情,課前課中課后分析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指出:“體育課的價值不僅重視學生體能水平和運動水平的提高,而且重視通過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扼w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也明確提出了:“教學創(chuàng)新的基點在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睂W生的學情分析是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起點,只有對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水平、能力基礎、課前預習程度、課中學習態(tài)度、課后的學習表現(xiàn)等基本情況,做到深入了解、精準分析,才能將教學設計制定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當前發(fā)展水平與將要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在適合學生學情的起點上而采取的教學方法中擇優(yōu)施策,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前學情分析包括:身體基礎、心理基礎、運動基礎、體育知識與技能需求、興趣愛好、體育觀點、課堂指導需求等;體育教師根據(jù)學情調查分析資料,制定出學生易于接受的相應課堂教學計劃,采用編輯動作要領口訣、動作圖文并茂、多媒體動態(tài)標準動作演示、體育器材輔助等方式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習質量;課中學情分析包括:學習過程中對體育知識與技能的認識、理解、疑問、迷惑、體驗、學練深度與廣度的適應度、課堂練習表現(xiàn)、體育動作的常見錯誤、動作錯誤的傾向性、動作錯誤原因等,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體育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練過程給予全程關注,做好觀察與記錄,掌握并精準分析學情,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后學情分析是結果性評價即體育課結束之前的小結,教師采用協(xié)商式、啟發(fā)式、比較式等方法提問交流,內容包括:體育知識與技能的體驗、身體感受、心理感受、希望有什么改進等。課后學情分析是體育教師反思的起點,是下一堂課的科學調整的開始。有了體育理論基礎、實踐的體驗,學生在體育教師組織的體育實踐活動中,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綜上所述,體育課堂教學的學情分析與評價,是為了讓教與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善于捕捉學情與精準地分析、有效評價與機智調整教學策略可以幫助教師提煉教學方法、提升駕馭體育課堂教學的能力。針對性的學習才是有效的,體育教師通過分析每個學生的學情,對不同的學習需求制定不同的學練內容,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升,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陳慶凡.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評價策略[J].教育觀察,2018(12).
[2]曾昭堅.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多元化評價[J].西部素質教育,2018(15).
[3]施燕飛.小學體育分組活動的教學評價策略[J].體育師友,2012(4).
[4]徐娜.小學體育教學中多元化評價的實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