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勇權
[摘 ?要] 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任務較重,學生要學習的知識的數量以及難度相較于初中而言都有了較大的提升,教師與學生都面臨著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導學案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的出現(xiàn),具有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減輕教師授課壓力,同時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然而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方式是否正確極大地影響了其最終的實際效果. 據筆者觀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未能合理編寫或使用導學案,鑒于此,文章主要研究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方法.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導學案教學法;導學案使用策略
新課改給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更加看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們也積極探索出了許多適應新要求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中就有導學案,導學案教學法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同時,也具有引導學習、突出重點、補充延伸知識等作用,不僅能夠在課前讓學生對將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更能夠培養(yǎng)其數學能力,因此,導學案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在了數學教學之中. 但是,有許多教師沒能正確使用導學案,沒能充分利用其價值,甚至因沒能平衡其與課堂教學的作用,反而讓教學效果打了折扣,下面,筆者就先談談自己觀察到的一些問題.
導學案教學法的使用現(xiàn)狀及問題
1. 囿于教材,內容安排不合理
想要讓導學案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內容的合理安排十分重要,如何安排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策略,但是有些時候,教師并沒能科學合理地編寫出真正高質量的導學案. 典型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1)拘泥于教材思維,未能發(fā)揮導學案的引導作用,舉例說明,筆者曾經閱讀過部分教師在講授有關函數的概念和圖像等知識時制作的導學案,發(fā)現(xiàn)其內容的編排思路和教材幾乎沒有區(qū)別,僅僅是對教材所包含知識點的逐一羅列,像是一個目錄一般列舉了函數的概念、定義域與值域等有關概念,這樣的導學案可能具有一定的知識匯總作用,但是過于拘泥于教材思維,未能發(fā)揮其引導和導向的作用.
(2)內容過于繁雜,平均發(fā)力,未能突出重點、難點,例如,有教師在編排有關函數的概念和圖像的導學案時,將有關知識的所有細節(jié)全都編入了導學案,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在使用導學案時,將會無法定位到重難點在哪一部分,在課堂上也不能合理分配精力,導學案使用效果不佳.
2. 使用不當,未能將導學案有機融入教學過程
教師使用導學案,是為了改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學得更快更充分,教師應該將導學案視作教學過程的一環(huán),將其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但是,部分教師在使用導學案時,忽略了其與課堂的有機聯(lián)系,導致教學效果提升不明顯,典型的表現(xiàn)有三:
(1)導學案要求過高,不適合用來做課前預習,舉例說明,算法初步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對第一次接觸編程概念的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該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算法的本質以及基礎概念,幫助學生學會思維的轉換,但是有部分教師在學生剛接觸時,就要求學生能夠量化理解算法,這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有一定難度,部分學生可能會因此產生畏懼的感受,從而影響其對導學案的使用,甚至影響其后續(xù)的課堂學習.
(2)忽視教材,過分依賴導學案,出現(xiàn)教學漏洞,一份好的導學案凝聚了教材的精華和重點,其內容安排必定是詳略得當的,但是相比于教材,有時會對基礎知識強調得不夠多,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會過分依賴導學案而忽視教材,這會導致學生對某些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充分,甚至出現(xiàn)忽略的情況.
(3)忽視導學案的課后延伸價值,顧名思義,導學案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學習,而引導不僅包含了課前引導學生預習知識,課中引導學生吸收知識,也包含了課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鞏固知識,但是部分教師沒能意識到導學案的課后價值,而沒能最大限度上利用好導學案.
3. 更新緩慢,不利于靈活教學
一般來說,導學案是由富有教學經驗和聲望的教師合力編制的,其往往質量良好,大多數教師對導學案也具有較高的認可度,但是,這也帶來了導學案更新慢的問題,雖然說教材本身幾乎沒什么變化.
例如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的內容仍然是必修二的主題,而教材中這兩塊知識內容本身也沒有什么變化,但是教學要求是會發(fā)生改變的,考查的重點也會相應地變化,通過觀察分析近年來的高考試題,教師應該能夠看出,近年來的高考試題情境更加貼近生活,更加注重對學生建模能力的考查,而如果教師一直還使用著未曾調整的導學案,顯然,其教學就有點不符合近年來的變化趨勢了. 另外,一成不變的導學案也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除了上述的情況外,教師在利用導學案的過程中有時也會有機械死板的問題,導學案僅僅是一份材料,而教學與學習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教師如果被導學案限制,而放棄自身的思考與教學特色,將會對教學產生很大的副作用.
正確設計方法及使用策略
1. 突出導學案引導功能,內容設計注重詳略得當
上面提到,部分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會出現(xiàn)囿于教材而不能合理安排內容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改變設計思路,強化導學案的引導功能以及針對性,以下就從這兩個方面具體展開. 其一,所謂提高導學案的針對性,就是說要使得導學案能夠突出重點、難點,針對性地強調某方面知識,而不是平均發(fā)力.
仍然以函數的概念和圖像這一章節(jié)為例,教師就應該在編排內容時有意識地多去強調諸如單調性以及奇偶性在函數圖形中的表現(xiàn)這樣的內容,多給出一些空間,將其具體展開,從而實現(xiàn)針對性突出;其二,導學案的引導功能體現(xiàn)在學習導學案的過程需要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索中,為了確保這一功能,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不應該簡單地呈現(xiàn)結論,而應該多去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得出結論,舉例說明,在講授四則運算對函數奇偶性的影響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多給出幾組例子,讓學生在探索中自行發(fā)掘其間的關系.
2. 正確認識導學案的作用,靈活充分地使用導學案
導學案是教學的重要材料,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一環(huán),教師應全面地考慮導學案的作用,合理而靈活地使用導學案,下面仍然圍繞課堂的三個階段展開說明.
首先,課前階段,導學案的功能應該是引導學生預習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導學案,讓學生們提前了解將學知識的大體內容以及重點、難點,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聽講.
如,教師在講授算法初步這一章節(jié)前,可以利用導學案呈現(xiàn)出框圖,列舉出基礎概念,讓學生對基礎邏輯結構有一個感性和理性的雙重認知,再設計幾個探索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讓他們能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理解難點,從而能更有效地利用課堂.
其次,在課堂進行過程中,導學案的功能是引導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教師可以將課堂的大體架構體現(xiàn)在導學案上,利用導學案來完成提出問題、自主思考、嘗試解決、總結反饋的課堂過程.
最后,在課后,導學案的功能主要是引導學生反思鞏固知識,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設計一些對應題目,也可以要求學生在導學案中寫下自己的課堂總結等,利用導學案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并得到反饋.
3. 順應變化,靈活及時地調整更新導學案
根據上述的問題分析,導學案的調整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相應的對策也分為兩點:
(1)順應教學大綱及考題趨勢的變化,靈活調整導學案內容,教師應該仔細閱讀教學大綱,綜合分析歷年考題,找出其變化的側重點,在導學案中有意識地體現(xiàn)這些趨勢.
(2)建立定期更新機制,每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有自己新的思考,有時也會發(fā)現(xiàn)一些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問題,這時教師應該通力合作,互相交流教學中的新思路,積累反饋,定期根據這些新思路或者問題來調整導學案,使導學案更加貼合教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