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
摘 要:翻譯市場與其技術的強勢發(fā)展對當今影視劇的播出和收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翻譯與藝術的深度融合打破了傳統(tǒng)單向輸出的局限性,當愈發(fā)多元的電視劇類型蜂擁而至時,古裝劇卻常能立于市場而走向國際舞臺并頻出現(xiàn)象級熱播。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一系列中國元素逐漸進入西方人的視野,古裝劇是最好的載體之一。古裝?。ㄓ⑽模篶ostume drama)是指時代背景設定為古代的電視劇,不僅具有娛樂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傳播了中國的傳統(tǒng)禮儀、禮法和民族特色。古裝劇人物臺詞更是傳達上述信息的重要載體,古裝劇臺詞譯本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信息傳遞的效果。我們發(fā)現(xiàn),《后宮甄嬛傳》等古裝劇臺詞的英譯本中存在許多不可避免的錯誤和翻譯中的不可譯性。本文旨在通過列舉影視作品美版《后宮甄嬛傳》里的經(jīng)典臺詞,提出漢英翻譯時由于所處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價值觀、風俗習慣等因素造成的不可譯性,從而尋找一種解決臺詞翻譯中不可譯性的方法,目的是使我國古裝劇更好地成為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工具,使中國文化“走出去”,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關鍵詞:古裝劇;臺詞;《后宮甄嬛傳》;翻譯;不可譯性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7B-0099-03
一、翻譯中的不可譯性及其原因
“要達到理想的翻譯,不僅要在譯語中找到順乎自然的對等語,還要找到最切近的對等語。”奈達所說的“自然”是指譯文沒有翻譯腔;所謂的最切近,是指意義的最切近,言下之意就是說在部分翻譯中存在不可翻譯的問題,即為不可譯性。不可譯性是一種文本或任何話語在一種語言中所具有的屬性,而在另一種語言中找不到與之等價的文本或話語。完美翻譯這個詞的出現(xiàn),往往是為了描述實現(xiàn)所謂的“完美翻譯”的難度,因為有一些思維過程和詞匯是如此相互關聯(lián),以至于翻譯成為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術語既不是完全可譯的,也不是完全不可譯的;譯文的難易程度不僅取決于譯文的性質,也取決于譯者對所涉語言的了解程度。
不可譯性是由于語言和寫作的差異造成的。翻譯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活動。由于每種語言都有獨特的語音和文字系統(tǒng),每種語言產(chǎn)生的審美效果不盡相同。如果源語作品中某些審美修辭效果的翻譯缺乏譯入語的效果,就會出現(xiàn)絕對不可譯性。語言的不可譯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語音特征的不可譯性。英語是語音的,漢語是表意的。音韻、對偶、回文、同音雙關等與語音特征有關的許多方面是不可譯的。二是文字特征的不可譯性。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漢語回文和連字符的絕對不可譯性在英語翻譯中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三是組合規(guī)則與語言單元特征的不可譯性。英語是一門靈活的語言,漢語是一門孤立的語言。有些英文諺語、成語和對聯(lián)是絕對不可譯的。
不可譯性是由于文化差異造成的。翻譯中的不可譯性是區(qū)別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典型表現(xiàn)。英語文化是歐美文化,屬于西方文化。因此,東西方文化之間存在本質的差異。不同文化的相似性是廣泛的,文化之間的差異是存在的,文化的可譯性是相對的,不可譯性是絕對的。
不可譯性是由不同的思維方式造成的。由于中國和英語國家有著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和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思維方式不盡相同。在西方文化中,人們普遍提倡自我價值和獨立,他們自信、善于表達。然而,中國人受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影響,價值判斷往往以自嘲的形式出現(xiàn)。所以,不可譯性反映在各自的語言系統(tǒng)中就尤為明顯。
二、《后宮甄嬛傳》臺詞英譯本中的不可譯性
《后宮甄嬛傳》是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于2011年出品的清裝宮斗劇,由鄭曉龍執(zhí)導,流瀲紫編劇,孫儷、陳建斌、蔡少芬、劉雪華、李天柱、蔣欣等主演。該劇改編自流瀲紫所著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少女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于權謀的一代太后的故事。2012年3月26日,該劇在安徽衛(wèi)視、東方衛(wèi)視上星首播。之后,該劇在多個國家及地區(qū)播出。《后宮甄嬛傳》英文版在歐美發(fā)行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量的誤譯現(xiàn)象不僅引起哄堂大笑,而且生動地反映了翻譯過程中的不可譯性,這對中國古裝劇臺詞的翻譯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后宮甄嬛傳》臺詞英譯本體現(xiàn)出由于中西方古代封建政權的不同及宮廷體制的差異而引發(fā)翻譯中的不可譯性。以中國清朝后妃制度為例,指的是妃嬪的選擇、冊封、晉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關制度,隨著時間更替逐步完善。在清朝,將皇后之下的妃嬪分為七等級,為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還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侍寢的宮女);而英國宮廷只有王妃、公爵夫人等無明顯等級身份的稱號。
《后宮甄嬛傳》臺詞英譯本中后宮妃子的位分翻譯可謂“多姿多彩”。例如,翻譯“華妃”為“Hua fly”(華飛);“葉答應”為“Leaf agree”(葉同意);“安常在”翻譯成“Safety always here”(總是安全);“曹貴人”翻譯成“Cao so expensive”(一個很貴的人)和“熹貴妃”被翻譯成“Noble Consort Xi”(高貴配偶熹)。
敬語翻譯中出現(xiàn)的不可譯性。敬語是一個漢語詞,指對聽話人表示尊敬的語言手段。“您”“請”“勞駕”是漢語常用的敬語。使用敬語,是尊人與尊己統(tǒng)一的重要手段。在人類一千多年的進化過程中,每個國家都形成獨特的敬語文化。因為每個國家的社會發(fā)展方式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也不同。敬語是當今多語言差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逗髮m甄嬛傳》中敬語的翻譯反映了不同國家和民族歷史發(fā)展造成的不可譯性。例如,將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翻譯為“Emperor the ten thousand old! Ten thousand old! Ten ten thousand old!”(皇上十千歲!十千歲!十十千歲?。?“皇后萬福金安”翻譯為“Empress!Hope you 10000 lucky and safe with gold.”(皇后!希望你有10000個幸運和安全的黃金。)
雙關語翻譯中體現(xiàn)出不可譯性。雙關語是古裝劇臺詞寫作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段。雙關語的翻譯本身就是一個難點,而古裝劇雙關語的翻譯更為復雜。雙關語作為一種修辭手段,存在于語音、詞匯、句法等語言層面。巧妙的雙關語能使語言含蓄、幽默、生動,給人回味和想象。因此,它包含的語言復雜性可想而知。《后宮甄嬛傳》雙關語的翻譯“賞你一丈紅”為“Give you a 3.3333 meters red! ”(給你一個3.3333米紅色!);“驚鴻舞”翻譯為“flying wild Goose”(會飛的雁);“嬛嬛,你給了朕一對龍鳳呈祥”被翻譯成“Huan Huan, you have given me a dragon and a phoenix of good fortune.”(嬛嬛,你給了我一個龍和鳳凰的好運) 。
日常表達的翻譯體現(xiàn)出不可譯性。中國和西方使用兩種語言,每種語言都反映獨特的文化背景,所以在語言表達上有很多差異。通過對比中西方日常交際中最常見的差異,我們可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更好地利用英語學習,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際?!逗髮m甄嬛傳》中日常用語的翻譯反映不可譯性。例如,翻譯“這真真是極好的”為“This really,really good enough.”(這真的,真的足夠好);“臣妾做不到啊”翻譯為“I truly cannot bear it.”(我真的不能忍受);“請叫我:鈕鈷祿氏·甄嬛”被翻譯成“Please call me new hello si-real ring.”(請叫我新的喜瑞爾戒指)。
三、古裝劇中臺詞英譯本不可譯性的解決方法
古裝劇是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中國文化“走出去”,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向世界人民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工具。臺詞是演員表達思想情感最重要的載體。因此,古裝劇臺詞的翻譯應引起重視?;?《后宮甄嬛傳》 體現(xiàn)的翻譯不可譯性,我們采用以下集中的方法對其進行優(yōu)化,將翻譯錯誤的概率降到最低。
首先,注釋翻譯法與音譯法的結合。注釋翻譯可以使讀者在短時間內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源語言。注釋翻譯能更好地反映一個民族的語言特點。而音譯是指將外來詞翻譯成讀音相近的漢字,不再具有原義。注釋翻譯與音譯相結合,可以互相彌補,既保留原語的意義,又便于讀者理解。例如,皇帝的妃子的名字可以直接翻譯為:華妃 Hua Fei (年世蘭——華妃是雍正皇帝最喜歡的妃子)。這樣,既容易翻譯也便于理解。其次,“借譯法”。英語中有些意象與漢語不同,但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例如,英語諺語“Love me, love my dog”意思是愛房子和屋頂上的烏鴉。在中文中,愛屋及烏也表達了這個意思,但中國人含蓄地用房子代表他們所愛的人,而英語更直接。當我們翻譯曹貴人的臺詞 “娘娘一針見血”時,我們可以把它翻譯為“Empress said straight to the point.”(娘娘說到了點子上)。最后,“移植法”。移植方法可分為直接移植和音譯移植。例如,DNA的全稱是脫氧核糖核酸。如果直接翻譯,不僅篇幅長,而且含有大量的技術術語,不利于普通受眾的理解。相反,直接翻譯不僅更簡潔,而且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人們逐漸認知到當有人提及DNA時,就會在腦海里形成語言條件反射:對方要表達有關基因的話題了,而不需言及脫氧核糖核酸。再例如,當我們翻譯華妃的臺詞,“賞夏常在一丈紅”時,我們知道“一丈紅”的意思是“拿著兩英寸厚、五英尺長的板子打在女罪犯臀部以下的地方,不計數(shù)目打到骨頭和肌肉,直到血流如注,看到鮮紅色”。但如果我們這樣翻譯,它會顯得雜亂無章,(下轉102頁)(上接100頁)不利于理解。因此,我們可以直接把它翻譯成“Yizhanghong”。在一段特定的文化交流的時間里,觀眾自然會形成語言條件反射,快速理解其中的含義。
四、結語
目前,我國影視翻譯研究的發(fā)展還比較滯后,譯者需要努力將優(yōu)秀的國產(chǎn)影視作品傳播至海外。《后宮甄嬛傳》影響廣泛,語言比較獨特,文化背景也比較濃厚。如何正確處理中文字幕的翻譯是值得廣大譯者研究探討的。未來,將有諸如《如懿傳》《神探狄仁杰》《畫皮》等優(yōu)秀古裝影視作品翻譯呈現(xiàn)在海外人民的視野中,想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命運共同體的戰(zhàn)略理念,還需要譯者長期不懈的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王佐元,張敬.影視字幕翻譯中文化意象錯位的處理——以美版《甄嬛傳》為例[J]. 海外英語,2018,(13).
[2]肖雯雯,史丁丁.跨文化中英文字幕翻譯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研究[J]. 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7,(6).
[3]安慧,張白樺.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中國影視劇字幕英譯問題探究——以美版《甄嬛傳》為例[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4]丁偉.功能主義目的論視角下美版《甄嬛傳》的字幕翻譯[J]. 名作欣賞,2016,(18).
[5]仲呈祥.清除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歷史虛無主義刻不容緩[J]. 紅旗文稿,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