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玲 徐寧 高超
【摘要】高校學生是我國社會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社會發(fā)展的支柱力量,高校學生的自我管理,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風貌,更影響著國家未來的發(fā)展。近年來,關于高校學生深陷網貸平臺、網絡詐騙、校園暴力等實踐的報道屢現(xiàn)不鮮,反映了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在法律意識及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缺失,因此各大高校也在積極探索如何通過法律知識及意識的普及約束高校學生的行為,提升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本文通過剖析規(guī)范高校學生自我管理的法律對策,為高校學生自我管理及法律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思路。
【關鍵詞】高校學生 自我管理 法律對策
在我國法治社會構建的進程中,高校學生群體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依法治國、依法治校的時代背景下,各高校不斷加強對學生自我管理方面的法律約束。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給高校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信息與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但也造成了部分高校學生缺乏基本的自我約束能力、法律信仰及法律意識淡薄、個人道德底線低下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和諧校園的建設步伐。因此,學校教育應通過有效的手段促進法律法規(guī)在高校學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以科學的手段普及法律知識,提高高校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為國家培養(yǎng)遵紀守法、正直自律的優(yōu)秀人才。
一、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基本的自我管理意識,自我約束能力薄弱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普遍存在著缺乏自我管理意識與自我管理能力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家中受到父母寵愛,凡事都由父母一手包辦,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我國的父母普遍認為學生的任務就是搞好學習,其他生活上的事情都交給父母來做,這就造成了我國高校學生“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師”的情況,部分學生甚至抱著“巨嬰”思想,凡事依靠他人,缺乏基本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受社會風氣及潮流的影響,很多高校學生抱持著娛樂至上、金錢至上的錯誤觀念,沉迷于虛榮、繁華的網絡世界,缺乏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和約束能力,不但影響了學生的學業(yè),更影響了個人整體的綜合素質與修養(yǎng)。
(二)缺乏基本的法律信仰,法律意識淡薄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經濟水平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針對人民精神文明建設的發(fā)展步伐卻稍顯落后。社會激烈競爭帶來了人們對利益的過分關注,浮躁的社會風氣嚴重影響了文明社會的發(fā)展。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著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對法律的敬畏與信仰的情況,嚴重阻礙了學校的法律教育工作的開展,且給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及道德水平的發(fā)展帶來了不利影響。例如,近年來,大學生陷入網絡借貸糾紛的案例屢見不鮮,其中不乏一部分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對金錢、奢侈品的過度追求,從而造成了與個人經濟情況嚴重不符的高消費,最終釀成了難以挽回的后果;又如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在探討學生行為的同時,也應關注學生內在對法律及道德的漠視而造成的嚴重后果。這些案例的發(fā)生,體現(xiàn)了高校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和個人信仰的缺失,在面對金錢和利益的誘惑時,無法分辨對錯,最終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后果。
(三)高校對學生的管理工作過于松散
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離不開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很多學校普遍缺乏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及行為習慣的管理與提升,只抓學業(yè)而放松了對學生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素養(yǎng)的培育工作,造成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嚴重不足。例如部分大學生利用課業(yè)時間進行網絡直播,或在互聯(lián)網平臺恣意發(fā)布一些不合規(guī)范的言論,學校缺乏對學生的有效監(jiān)管,甚至針對此類事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嚴重阻礙了高校學生自我管理工作的開展,如果學生長期沉溺于虛假的網絡世界,那么將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迷失自我,失去個人的原則與底線,為悲劇的發(fā)生埋下了苦果。
二、規(guī)范高校學生自我管理的法律對策
(一)強化高校學生自我管理的權利和責任
規(guī)范高校學生的自我管理工作,離不開學生自動自發(fā)的意識及行為配合,因此學校應當充分尊重和肯定學生在自我管理中的權力和利益。一方面,打造民主、公平、開放的校園管理分為,開放暢通的溝通發(fā)言機制,如借助學生會、社團等團體作為學生自我管理開展的群眾性組織,給予學生充分的民主自治權,確保學生的個人權益得到保護和滿足,從而激發(fā)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提升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1]。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高校學生維權機制,采取科學、民主、開放的態(tài)度,完善高校學生管理的章程和制度,對學生在校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或校園傷害等問題,幫助下學生進行有效的維權和追責,提高學生對校園法制管理的信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管理與自我管理的工作中來,從而提升自我管理的意識與能力。
(二)加強高校學生法律教育的力度
法律意識的形成,是當代大學生重要的行為與思想指導,因此學校教育應不斷提升對大學生法律教育的力度,加強對學校法制建設的重視程度,將法律教育融入專業(yè)課程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社會法則的信仰與推崇,將依法治國、依法治校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法律意識傳播到學生當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浮躁的社會中堅守底線與法律道德準則,堅守內心的法律信念與道德底線,從而踐行法律知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二)強化學校的監(jiān)督與管理
學校教育應當本著認真復雜的態(tài)度,加強對學生自我管理與法律觀念的管理與培養(yǎng),通過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約束大學生的個人行為,提高道德標準,建立法律意識。如整治校園網絡直播、網貸、校園暴力等不良行為的發(fā)生,聯(lián)合家長的力量約束學生的個人行為;加強對網絡詐騙問題的宣傳和普及力度,組織學生學習如何防止網絡詐騙的有效方法,提升大學生的警惕性和法律認知;一旦出現(xiàn)大學生違反法律及道德標準的行為,嚴格懲處,并通過一定的手段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fā)生,從而實現(xiàn)學校監(jiān)管的作用[2]。
結語:
高校學生的自我管理,離不開各方的支持和引導,更離不開學生自我意識和約束力的提升,因此學校教育應加強對高校學生法律意識及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尊重學生自我管理的權利,打造民主和諧的校園氛圍,加強監(jiān)督管理,從而喚醒學生對法律和道德的敬畏與信仰之心,約束個人行為,促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新勤.規(guī)范高校學生自我管理的法律對策探索[J].法制與經濟,2019(03):133-134.
[2]邵長勝.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機理及實現(xiàn)路徑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16):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