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瓊
【摘要】目的:研究了整體護理早期干預對于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所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共計90例,按照其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劃分到研究組和對照組,各組患者均為45例,其中,對照組患兒主要實施常規(guī)化護理模式,研究組患兒在此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早期干預,治療后對兩組患兒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研究組患兒在經過整體護理干預后,其臨床護理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新生兒黃疸患兒實施整體護理周期干預措施,可大幅度提升其臨床護理效果,降低黃疸發(fā)生率,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整體護理 早期干預 新生兒黃疸 影響
小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這主要是由于新生兒膽紅素形成能力差、膽紅素排泄能力不足等導致膽汁淤積,從而出現(xiàn)黃疸。該病癥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為粘膜、皮膚鞏膜黃染。正常情況下,小兒黃疸可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種情況,其中,生理性小兒黃疸在很多疾病及因素的作用之下,會逐漸發(fā)展成病理性黃疸,嚴重時還會對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產生損傷,甚至出現(xiàn)死亡,給患兒家庭帶來嚴重的精神負擔和經濟壓力[1]。因此,對于小兒黃疸,一定要做到及時治療和干預,據(jù)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整體護理早期干預措施,能夠對小兒黃疸癥狀進行有效改善,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所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共計90例,按照其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劃分到研究組和對照組,各組患者均為45例,研究組中包括男性患兒23例,女性化22例;對照組中包括男性患24例,女性患21例,所有患兒胎齡均在37周以上,出生時體重均在2.5kg以上,研究排除了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主要以常規(guī)護理模式為主,即引導母親進行母乳喂養(yǎng),并告知其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技巧,母嬰同室,在相關責任護士的引導之下,做好新生兒護理工作。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并制定出完善可行的護理流程,所有參與護理的護士都要在開始之前進行專業(yè)化培訓,提升其理論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同時也包括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以此為整體護理干預質量提供保障。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護理人員首先要向患兒家屬介紹整體護理早期干預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項,并對產婦及家屬進行熱情接待,同時對新生兒責任護士和主管醫(yī)生進行介紹,使家屬對小兒黃疸的相關情況有所了解,明確整體護理早期干預措施的基本流程和終極目標,并盡可能獲得家屬的積極配合與理解。
第二,母乳喂養(yǎng)護理,護理要傳授母親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方式以及相關技巧,在喂養(yǎng)之后,由護理人員負責對患兒背部進行輕拍,直至其打嗝,并取側臥位,將患兒放在床內,以免患兒出現(xiàn)嘔吐的問題。
第三,早期水療護理,在新生兒出生一天之后,一般要進行水療護理,該工作通常開始于新生兒喂奶一小時之后,每日進行一次,每次水療時間約20min左右。在水療過程中,要確保室內溫度、水溫適宜。在水療之前,需在新生兒臍部貼好防水護臍貼,并選用醫(yī)院專門的新生兒游泳圈,由護理人員將新生兒緩慢的放入水池。在水療時,應確保新生兒頭部在水面之上,并在責任護士的指導和輔助之下,伸展新生兒四肢,并對其身體各部位進行撫觸,仔細留意護臍貼是否出現(xiàn)脫落現(xiàn)象。在結束水療護理后,對新生兒進行雙手環(huán)抱,取下游泳圈,將其身上的水擦拭干凈。
第四,撫觸護理,通過早期的撫觸干預能夠提高新生兒免疫力,促進其智力發(fā)展,每次撫觸時間約10~15分鐘,每日實施兩次。護理人員在撫觸過程中,應確保動作輕柔,力道適宜,并要與新生兒有一定的感情和語言交流。同時也要教會產婦及家屬正確的撫觸方式,從而使新生兒在出院之后依然能夠接受到正確的輔助護理。
第五,健康教育,應由護理人員向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其對黃疸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實踐過程中,護理人員可通過健康小課堂、口頭傳授等方式,進行健康宣教,耐心解答患兒家屬提出的疑問,必要時可進行親自示范和演練,使家屬能夠對黃疸發(fā)生情況進行精準判斷。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護理后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主要內容包括新生兒排便次數(shù)、排便時間、膽紅素水平、精神狀態(tài)等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對相關參數(shù)進行處理,同時行“t”和卡方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患兒在經過整體護理早期干預之后,新生兒排便次數(shù)顯著多于對照組,初次排便時間早于對照組,且新生兒的精神狀態(tài)更佳,膽紅素水平也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臨床護理效果良好,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小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這主要是因為新生兒膽紅素形成能力差、膽紅素排泄能力不足導致膽汁淤積,從而出現(xiàn)黃疸[2]。
對新生兒黃疸患兒實施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可大幅度提升其臨床,護理效果,降低患兒膽紅素水平和黃疸的發(fā)生概率[3]。實踐過程中,充分凸顯了人文關懷理念,是患兒及產婦均能接受的一種現(xiàn)代化護理模式,因此可在今后的臨床實踐中進行推廣和普及[4]。
參考文獻:
[1]廖偉瓊, 陳華萍, 鄧瑋筠,等. 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分析[J]. 包頭醫(yī)學院學報, 2015, 26(7):107-108.
[2]唐秀燕. 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9):129-129.
[3]龍婭靜, 付云. 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影響的臨床觀察[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4, 30(2):267-268.
[4]朱汝成, 潘學琴. ??票O(jiān)測指標指引下的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外轉率的影響[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8(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