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麗
[摘 要]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出臺,為當前的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進一步明確了育人目標。班級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應該成為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主要陣地,班級管理如何適應當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是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應該研究的課題。筆者通過自己的實踐,提出基于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符合當前的教育改革方向,期望能夠為廣大班主任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小組合作;自主管理
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的“核心”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涵蓋三個維度、六個方面,其中社會責任感、學會學習、自主發(fā)展是六大素養(yǎng)中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應該承載的重要育人目標。隨著教育部《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出臺,如何將核心素養(yǎng)從理論層面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使學生核心素養(yǎng)真正提高,將是教育教學工作者面臨和應該研究的課題。
當前,小組合作已經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學實踐,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都驗證了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堂教學常規(guī)組織形式在提高學習效率方面的有效性。筆者嘗試在班級管理中引入小組合作,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課堂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式之一,它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符合當前國家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
1.合作小組的建設
(1)小組的組建原則。小組一般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組建,小組人數(shù)一般以4~6人為宜,分組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別等各方面的差異,合理搭配。座位的排布一般是優(yōu)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組長對坐),中等生和學困生同學在兩邊,這樣優(yōu)生與優(yōu)生可以隨時交流,優(yōu)生與學困生也可以隨時進行交流。按照以上原則,先選出組長,然后由組長挑選組員,最后由教師適當調整。對于一些沒有組長愿意挑選的學生,班主任則要做好工作,合理安排。例如,我班上的小于同學,從初中開始厭學,對學習有強烈的抵觸情緒。初一、初二時每天回到學校,都不愿意進課室,家長和教師做了大量工作,初三才有所好轉。到了高中,能夠正常上學,但幾乎每節(jié)課都睡覺。按照班級管理細則,上課睡覺會扣分,影響小組的總分,因此,沒有一個組長和同學愿意選他做組員。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我動員了某個小組長,說明小于的情況,肯定他的進步,同時也指出小于的優(yōu)點,雖然上課睡覺,但從不遲到、曠課,積極參加各項活動,而且與同學相處融洽,性格開朗,樂于助人。經過多次做思想工作,該小組長終于還是接納了他。另一方面,我與小于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通過“沒人選,沒人要”這件事,希望他好好反思,思考自身存在問題,以后該如何改進,改善自己在同學中的形象。后來,小于在該小組內與組員相處融洽,在校運會、文娛活動等各項活動中,小于積極參加,經常為小組贏得榮譽。
(2)小組的行政建設。小組組建后,需要選出一名組長、副組長和各學科科代表。組長是教師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組之魂。選一名成績好、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全組的組織、分工、協(xié)調、合作等工作至關重要。副組長側重于紀律、衛(wèi)生等方面的工作,并協(xié)助正組長的工作??拼碛山M員擔任,原則上每名小組成員至少擔任一門學科的科代表,真正使組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都是主人翁。
(3)小組的文化建設。文化是體現(xiàn)小組精神的核心和靈魂,文化的建設主要包括組名、組徽、組訓、組規(guī)等。小組長要引領本組成員基于本組實際情況討論、醞釀,響亮的組名、意蘊豐富的組徽、朗朗上口的組訓、簡約而清晰的組規(guī),既能彰顯小組的特色和魅力,又能提升組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另外,小組長還要帶領全體組員根據(jù)班級目標和班級管理制度等,制定本小組的愿景和目標,包括學習(課堂、作業(yè)、考試)、常規(guī)(考勤、紀律、三操、儀容儀表、衛(wèi)生)和班級活動等方面。
(4)小組的培訓。合作小組建立后,由于學生普遍不習慣和不熟悉班級小組管理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對全體學生和小組長進行培訓,尤其是小組長,年級和班級應該進行專門的培訓,明確班級小組管理中,小組組員間如何進行分工與協(xié)作,如何組織組員進行各類活動(包括學習和班級活動),如何處理和協(xié)調出現(xiàn)的沖突等。班主任還應定期組織小組長進行總結和交流,提高小組長的組織、協(xié)調和管理能力。
(5)小組的考核與評價。小組的組建和培訓完成后,要使小組真正發(fā)揮合作和競爭作用,還應建立小組的考核和評價制度,既有獎勵加分,也要有適當?shù)膽土P扣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要盡量量化和可操作,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努力程度和綜合表現(xiàn)等。為鼓勵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應通過加分等鼓勵學生培養(yǎng)和發(fā)展興趣特長。
小組的考核結果每天記錄、周末匯總,并進行公示,每周、每月、每學期分別評選出優(yōu)秀小組和優(yōu)秀個人,并進行相應的表彰和獎勵。
2.班級小組合作式自主管理模式的具體實施
在班級的日常管理和各項活動中,合理運用合作小組,把管理權下放給學生,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既減輕了班主任負擔,又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
(1)循序漸進,收放有度。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不是一天就能培養(yǎng)起來的,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權力過于放開,可能會導致班級管理的混亂,因此權力的下放應該遵循“循序漸進,收放有度”的原則。在班級管理初期,班主任應該充當好參謀,培養(yǎng)一批得力的班委和小組長,給他們傳授班級管理和小組管理的基本方法,各種活動如何組織開展,如何協(xié)調和處理各種事情等。遇到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和矛盾時班主任應及時“出手”。在班委、小組長等掌握了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班級各項工作慢慢逐漸走上正軌時,班主任則可以開始逐漸“放手”,把班級管理的權力逐漸交給學生,充分信任他們,不到必要時“不干預、不插手”,讓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得到發(fā)展。
(2)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班級管理中各項常規(guī)、學習和活動采用小組的“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并實行小組捆綁式評價,讓學生牢固樹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觀念。班主任和學生一起制定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學科學習和各級各類活動的具體獎懲細則,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和評價,每周進行表揚或批評,形成組間的競爭氛圍。
(3)良性激勵,補給動力。為使小組的合作、組間的競爭能夠持續(xù)下去,必須要有相應的激勵機制,不斷地補給動力。具體的做法是:每周進行統(tǒng)計,評選出優(yōu)秀小組和優(yōu)秀個人,并在班會課上給予表揚。每兩周根據(jù)小組的總分排名,進行座位調整,根據(jù)小組得分高低依次挑選座位區(qū)。每月評選一次明星學習小組和明星個人,在班會課上給予表彰,并在班級的小組宣傳欄中大力宣傳。
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剛開始時積極性很高,非常在乎小組的分數(shù),甚至“不擇手段”“分分必爭”,執(zhí)行一段時間后,學生的熱情會慢慢降下來,甚至有的小組由于長期處于劣勢,屢屢排名靠后,失去了競爭的動力,這時班主任要及時調整,包括調整組員(微調)、調整獎勵的方式等,讓各小組保持長期的競爭熱情。
筆者在班級管理中嘗試引入小組合作,充分發(fā)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價值,“喚醒、點燃、激發(fā)”每一位學生的內在自覺性,使班級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成為主角和主人,使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責任感等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傊?,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班主任應該轉變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班級的教育內涵,關注人、教育人、成就人,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核心素養(yǎng)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方小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班級管理路徑[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7(8).
[3]康永邦,李雪梅.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班級文化轉型與創(chuàng)新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7(7).
[4]聶曉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合作小組班級管理模式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