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環(huán)
【摘 要】多媒體輔助小學數(shù)學教學,使得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發(fā)生了根本變化,不再是單一的粉筆加黑板的課堂,也不再是單一的學生聽老師講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參與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可以更深層次地發(fā)揮主導作用。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的能力和思維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多媒體;操作訓練;優(yōu)點
多媒體技術環(huán)境中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shù)學教學必須在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多媒體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掌握多媒體技術,并正確合理地將之運用到課堂中,是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實踐證明,在數(shù)學教學中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學過程和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如果教師能夠用色彩鮮明適度的畫面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則會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如我在教學“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多媒體進行導入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設了一條平坦的大道。
二、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計算機發(fā)展給教學帶來了新的生命力,使數(shù)學教學有了質的轉變。計算機的輔助而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且易懂明了,特別是在幾何圖形課、應用題課的表現(xiàn)上更加突出。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大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動態(tài)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xiàn)出來,則既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學生的思維由模糊變清晰。
譬如“相遇問題”,歷來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有相當難度的一類應用題,在教材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類應用題既要學生掌握相遇、同時、相向的特點,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時間和速度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會應用它們之間的關系解題。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以往的教學中盡管教師作了很大努力,或用語言形象描述,或用畫圖講解,或用滑輪實物與幻燈投影演示;或根據(jù)題目與速度、時間的關系等諸多手段進行教學。但由于學生年齡特點的限制和教學知識本身難度的阻礙,學生掌握起來總是很困難、很勉強。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動態(tài)的例題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視聽情境,產生化靜為動的效果,則能幫助學生正確掌握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能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這部分知識,大大降低了理解難度,避免了因實物表演、模具演示不準確、不科學而造成的負面影響。
三、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
一般來說,由共同興趣愛好組成的學習小組更能集思廣益、協(xié)同攻關,能夠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協(xié)作交流意識,可突出和強化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這正是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它把人的發(fā)展作為教育的方向和目標。在實踐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能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筆者用生動活潑的動畫引入:畫面顯示兩只猴子進行騎車比賽。一只猴子的車輪是圓的,另一只猴子的車輪是方的,比賽場面緊張而激烈、新奇有趣,方形輪的小車行駛艱難,圓形輪的小車以很快的速度沖過終點。
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的呢?這一問,學生都愣住了,腦袋緊張而激烈地思考著。精彩的動畫片段創(chuàng)設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在人機互動過程中,電腦會給予及時、全面、多向的反饋和鼓勵,甚至會給予思維活動上的指導,能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保持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切科學的概念、定理定律、法則都是人對事物的概括反映,都是思維抽象的結果。小學生的抽象思維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以抽象概念為形式,遵循一定的邏輯規(guī)律進行思維活動的。利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可將無形變?yōu)橛行巍H纭罢襟w是特殊的長方體”這一概念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中的難點,為什么說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呢?三言兩語很難說清楚,運用電腦動畫讓“幾何圖形都動起來”,則可將較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概念形象化,枯燥知識趣味化。在引入正方體時先將一個任意長方體慢慢壓縮成一個長和寬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然后進一步壓縮成一個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動畫形象又直觀,教師指出這就是正方體,學生馬上概括出“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就是正方體”。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自然會想到“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且“正方體具有長方體的一切特征”。
五、提高學生數(shù)學復習的實效性
復習是對學過的知識再學習,它與新授課有根本的區(qū)別,它的作用是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知識、方法及應用的認識,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以“內化學習”為主要特征,它是通過回憶呈現(xiàn)知識,以問題為中心,圍繞對問題的解決,形成知識的重新建構,達成知識“內化”的目的,最終形成能力而保留下來。復習課內容多、容量大、節(jié)奏快,教師不易把握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情況,利用多媒體則能更及時、更準確地把握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六年級總復習“空間與圖形”是關于平面圖形的復習。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把小學數(shù)學學過的所有平面圖形集中整理復習,這部分內容屬于幾何知識,知識點多,概念多,往往將所有知識整理復習后就沒有時間練習,而且學生的“知識”往往是零碎的,不系統(tǒng)。于是,筆者設計了一張問題網絡圖表,讓學生帶著問題回顧、思考,將各種圖形的特征或性質填寫出來,同時還可提出“你還想知道什么?”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反饋的機會。學生可在交流區(qū)探討、研究,完成對基本概念的復習檢測;再進入幾何畫板完成操作題,學生可以任意拖動圖形、觀察圖形、猜測并驗證,并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對各種圖形的感性認識,這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部分反饋應考慮到學生能力上的差異,應設置不同層次的題目,滿足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練習設計人性化,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組別、答題順序,對于學生的答題情況,教師可以隨時監(jiān)控、反饋及時,有助于減輕教師的負擔,幫助學生詳細了解自身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能夠鞏固所學,提高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有利于教學反饋并進行矯正
數(shù)學概念不僅是建立理論系統(tǒng)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學是數(shù)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核心,是以“事實學習”為中心內容的一種類型。在教學時,教師要從面向全體學生出發(fā),從不同的角度,設計不同的方式,使學生對概念作辯證分析,進而認識概念的本質屬性。例如,選擇一些簡單的鞏固練習來辨認、識別,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內涵;通過變式或變式圖形,深化對概念的理解;通過新舊概念的對比,抓住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形成正確的概念。多媒體技術強大的直觀性,有利于反饋并進行矯正。
總之,多媒體輔助小學數(shù)學教學,使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發(fā)生了根本變化,課堂不再是單一的粉筆加黑板,也不再是單一的學生聽老師講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參與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可以更深層次地發(fā)揮主導作用,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能力和思維等智力因素也會得到發(fā)展。我們深信:隨著多媒體手段的普遍運用,課堂教學效率將會不斷提高,學生將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韓小英.巧用多媒體技術 提高學生數(shù)學學習效率[J].考試周刊,20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