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在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身體健康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的時代背景下,本文立足于義務教育學段,從教材、教學、評價4個維度論述了初中生物課堂滲透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并就如何滲透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議、做法。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 滲透教育;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1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3-009-001
燕國材編著的《素質教育論》中將健康教育定義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和鼓勵人們樹立增進健康的愿望,傳播一定的健康知識,促進人們自愿的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為,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部2001年印發(fā)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健康教育課程與體育課程合并,命名為“體育與健康”。但“體育與健康”只是注重“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體育課,我國并未設置專門的健康教育課程。學校健康教育未達到應有效果。
生物科學是研究生物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與人類健康聯(lián)系非常密切。生物學是健康教育的平臺之一,健康教育也是生物學知識得以應用的一個領域。義務教育生物教學內容中有很多與健康相關的內容——生物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的本身等就是健康知識。
一、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中的有關內容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課程設計思路中,考慮到使每個學生學會健康生活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yǎng)目標之一,也是生物學課程的一項重要任務,因而單列“健康地生活”主題。課程目標中知識目標中寫到,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以及衛(wèi)生保健的知識,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并提出了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要求。其設置的10個一級主題中,生物圈中的人、健康地生活與健康教育直接相關。生物圈中的人包含的人體結構和生理的知識對學生自覺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具有重要作用。如在關于人體的消化、呼吸、循環(huán)、泌尿、神經(jī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等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課程標準給出的活動建議包含了合理的膳食、食品安全、腎透析與移植、糖尿病和地方性甲狀腺腫病等內容。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上述內容,與更加注重在體育鍛煉中“健康第一”的體育與健康不同,涵蓋了健康教育的知識,并作為生物學教材編寫的依據(jù),為生物學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生物教材中的有關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初中生物教材依據(jù)課程標準中的有關要求,貫徹了“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以及衛(wèi)生保健的知識,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等生物學課程的重要目標,在內容安排和呈現(xiàn)形式上具有諸多特點,為滲透健康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筆者比較了各個版本的初中生物教材,與健康有關的內容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1)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及其吸收和利用;(2)飲食衛(wèi)生和營養(yǎng)衛(wèi)生,食物的熱價;(3)細菌、放線菌以及真菌與人類的關系;(4)病毒與人類的關系;(5)原生動物、寄生蟲與人類的關系;(7)傳染病及其傳播環(huán)節(jié),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8)人體的免疫;(9)心臟和血管的結構、功能和保健;(10)糖尿病的有關知識;(11)呼吸系統(tǒng)的保健,吸煙的危害;(12)細胞的癌變。
三、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基礎學科,是農業(yè)科學、醫(yī)藥科學、環(huán)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農業(yè)科學中的食品安全,醫(yī)藥科學中的健康的保持,環(huán)境科學中的污染危害等熱點內容無一不直接或間接指向了健康教育?;诖?,生物學課堂教學的目標應當培育健康觀念,并由此開展教學設計,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
以“飲食與營養(yǎng)”為例。本節(jié)內容與健康教育直接相關,是滲透健康教育的有力“抓手”。采取2-3個課時的教學設計時,可設置如下幾個核心問題:(1)什么是健康的飲食?(2)你的飲食健康嗎?你是怎么知道的?(3)對你來說健康的飲食,對別人來說健康么,為什么?(4)為什么中國有這么多有關營養(yǎng)不均衡的健康問題?基于這些問題,學生需要理解和把握的知識點有:(1)糖類、脂肪、蛋白質、熱量(卡路里)、膽固醇的概念,(2)食物的種類和分類,(3)膳食金字塔,(4)影響營養(yǎng)需求的諸多因素,(5)營養(yǎng)不均衡導致的常見健康問題和隱患;需要掌握的技能有:(1)對食物包裝上的有關成分的解讀和營養(yǎng)信息的評價,(2)分析一日三餐常見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3)依據(jù)個體身體健康狀況給自己或他人制定食譜、飲食計劃。在課堂的形成性評價中可請學生說說食物的分類,對食物金字塔的理解,舉例說出兩種營養(yǎng)不良導致的健康問題,并對如何規(guī)避提出自己的意見。同時還可以請學生在課堂上現(xiàn)場解釋自己鐘愛的食品包裝上的營養(yǎng)信息,讓學生設計一份適合自己的食譜。
四、在評價中體現(xiàn)健康教育
評價是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了解教育過程、調控教和學的行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可通過設置有關健康的提問、作業(yè)練習等,從平時的點點滴滴中給學生種下健康教育的種子。在階段性的紙筆測驗如單元和學期考試中設置有關健康教育的相關問題,也可提高學生對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以“飲食與營養(yǎng)”為例,在學期考試中可要求學生對一份食譜寫出自己的評價。這樣的問題設置不僅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有要求,更是考查了有關的關鍵能力,而闡述自己觀點的過程亦是對健康教育的認同的一種體現(xiàn)。以學生較為熟悉的傳染病為例: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這是一類由病毒引起的消化道傳染病,市疾控中心號召大家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接觸患者。上述措施屬于預防傳染病哪種方法?(切斷傳播途徑)。類似的試題可以與政府有關衛(wèi)生職能部門的宣傳相輔相成,提醒學生愛惜身體,關心家人、朋友。
總之,在初中生物學課堂中滲透健康教育,不僅是落實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的有關要求,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必要補充,更是為提高我國青少年身體健康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的學生會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掌握健康知識,習得健康的生活習慣,更加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