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彩
摘 要:文學資源對于任何一個學習語文的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是非常重視文學的大國,對于小學時期學習語文的學生來說,一定要注重把文學和語言相結合,促進小學生感受中國文字的魅力,幫助小學生了解中國文學,幫助小學生學習中國文化,同時增強愛國情懷。
關鍵詞:文學資源;小學語文;應用
隨著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改革,近幾年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發(fā)生不斷改變,順應新課標要求,促進小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本文根據現在的要求,把文學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研究,在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改善語文教學的方法。
一、文學資源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
1.文學資源在小學教育中提升學生個人修養(yǎng)
小學文學生動形象,符合語言規(guī)范,同時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大量的學習資料。小學生通過接觸兒童文學資料,學習文字和語法,形成語感,接受豐富的文學養(yǎng)分,為提高小學生語文成績打下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承擔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任務,小學生學習大量的兒童文學可以提升個人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觀。
2.文學資源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適應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
兒童文學是小學生可以理解的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年齡,并且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增加文字和語言的學習。兒童文學資源是小學生的最好的朋友,可以給他們最純潔的世界,可以給他們帶來堅強,帶來勇敢,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文學資源中豐富多彩的世界是我們無法給小學生的,小學生自己體驗、感受文學帶來的滿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語文教材“教材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要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符合,要聯系學生的需求,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用適合他們成長的教育方式可以幫助他們接受學習。而兒童文學資源一切以學生需求為主,內含豐富的學習內容,并具有藝術價值,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環(huán)境的最佳選擇,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小視的。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兒童文學資源
為了符合新課標對語文的要求,小學語文教材做出了很大改變,相繼出現大量文體,文學作品也占據大量篇幅。增加大量國內外童話和寓言故事,為了使文學資源得以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利用,從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方面進以討論:
1.根據兒童文學欣賞的特點教學
(1)整體感知
小學生知識還很貧乏,對文學欣賞的能力還不高,所以在了解文學資源時認知是跳躍的,他們更重視直觀感受,主要對里面的圖片、動畫感興趣。對于理性的闡述是沒有興趣的,大多數學生會直接跳過自己不感興趣或是難理解的地方,語文教學要考慮文學欣賞的特點。教師可選擇畫面豐富的作品,例如《觀瀑圖》《墨葡萄圖》等。
(2)親身體驗
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的感情是飽滿的,在欣賞文學作品時,非常容易把感情投入其中,跟著作品的人物一起開心,一起憂傷。他們忘我地進入虛擬的文學世界,把自己的情感加入故事情節(jié)中。例如學生在閱讀《凡卡》時會都會跟著小凡卡的情緒變化而變化,了解小凡卡的悲慘生活,讓許多小學生落淚。孩子們把真情實情投入作品中,像親身體驗一樣。
2.根據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教學
文學資源中的文體是獨特的,現在語文教學中很少會考慮文學資源中獨特的文體,而是把成人思維的文學感受直接帶給小學生,并最終歸結成一種文學模式,主要思想和特點。教師沒有抓住文學特有的精髓,讓有趣的兒童文學變成說教模式?,F在語文教材中涉及的兒童文學類型很多種,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兒童文學資源是獨特的,不要把成人的文學體制過渡到兒童文學中,要合理使用兒童文學和民間文學。語文教師應該掌握必要的兒童文學文體,將現下的教材合理轉變成小學生可以接受的。例如兒童詩就是表達兒童的童真,把兒童的幻想加入進去,就要回避一些成人的專業(yè)知識,要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fā)。
3.教出兒童情趣
兒童情趣是小學生學習的命脈。兒童情趣對于成長來說可能是不符合生活實際的,但是可以在兒童身心不受損害的前提下,起到愉悅身心的作用。兒童情趣是小學生獨有的,體現兒童的性格,可以讓他們真情流露,感受文學作品,進入作品的情境中。但是處在小學生階段,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還是需要教師及時指導的,教師在指導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可以理解的角度進行引導,抓住學生的情趣,讓語文教育充滿樂趣。
三、文學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的有效利用
1.及時推薦各類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
教師除了可以推薦新課標要求中的文學書以外,還可以給小學生推薦國內外兒童文學,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性格特點進行相關推薦,引導學生的閱讀習慣。
2.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習慣,根據學生的喜好進行多種活動,增加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例如故事會等,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鍛煉個人的表達能力。
3.給學生自由的閱讀空間
教師和家長除了讓學生主動閱讀文學作品外,還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與文學進行交流,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如講故事等形式,讓學生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留出自由閱讀的空間,學生讀累了可以在私下里寫寫畫畫,讓學生形成閱讀的習慣,感受文學的魅力。
現在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各種課外班、興趣班,嚴重牽制著小學生,導致學生對學習感到乏味,對學習失去興趣。較少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小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文學作品,進入浩瀚的文學世界。豐富的內容,艷麗的畫面能夠深深地吸引小學生,拓寬小學生的視野,增強小學生的語言和文字能力,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伯吹.兒童文學簡論[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59.
[2]王泉根.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文論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