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授課的主要部分,它具有基礎性、系統(tǒng)性、引導性等特征?;诖?,結合小學學科知識,著重對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進行探究,以達到明晰閱讀教學要點、提升課堂學習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進策略
語文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構成部分,它在培養(yǎng)學生感性思維、認知導向等方面均有不可忽視的地位。研究表明,合理把握語文學科教學要點,可以解決現階段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探究,自然也就成為語文學科教學方法優(yōu)化的借鑒理論了。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語文學科教學始終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分支,它分為漢字學習、語文學科知識學習以及詩歌誦讀、閱讀學習等部分[1]。新課改教學目標的實施,為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索提供了新的趨向,但當前語文閱讀環(huán)節(jié)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筆者結合實際情況將其歸納為:(1)閱讀教學內容授課結構零散,學生學習系統(tǒng)性較差。小學生自身語言的積累量較少,他們不能很好地對大篇幅的文章進行總結和理解,由此,教師在授課期間,往往采取“重點段落”分析法“減輕”學生的學習障礙。但該種片面化的閱讀方法,根本不能達到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課堂授課效果較差。(2)閱讀教學中主題把握深入性不夠,學生無法體會文章中的內涵。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意識有限,不能直接通過課文內容對其中的核心思想準確把握,這樣也會導致課堂授課效果不佳。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改進策略
1.形成系統(tǒng)性的閱讀教學體系
受小學生階段性思維特點的干擾,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授課中都存在閱讀教學思路“片段化”的問題。同時,教師也考慮到學生語言學習的抽象組織能力弱的問題,進而導致課堂授課效果不佳。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需從閱讀設計高度定位上進行“適度下調”,另一方面也要盡量在課堂授課時打造“連貫”的課堂。
如,某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授課時,將課文授課目標定位在書本中字詞的積累和愛國情感的體會。課堂授課期間,教師先組織學生視聽多媒體音頻,讓學生通過音樂、朗讀去感受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其次,教師與學生一同對文章中的重點字詞進行識記,并通過字詞的含義學習,進一步引申到課文內容中心思想上來。最后,教師再與學生一同在段落課文閱讀中,對課文的語句中進行分析、品讀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
本小節(jié)中關于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授課過程的敘述中,一方面教師從課堂授課知識的視角上,雙向把握學科知識的學習高度;另一方面也從課堂授課知識點的連貫性上進行授課剖析,由此,其授課過程自然也就達到了形成系統(tǒng)性的閱讀教學體系,輔助學生構建連貫性閱讀知識學習思維的目的了。
2.閱讀主題層層嵌套式授課
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學習時,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所能接受的語言溝通區(qū)域,應在其基礎上更深層地進行閱讀內容引申,這樣才能夠實現啟發(fā)與誘導的閱讀教學效果。
如,某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女媧補天》課文授課期間,首先,從神話故事視角入手,以“你知道女媧是誰嗎?”“關于女媧的形象描述你了解嗎?”等問題為引導,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話題互動中來。其次,通過課堂語文通篇閱讀,逐步進行段落描寫大意的敘述分析,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含義。最后,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況,對女媧補天故事中引申出來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敘述,并讓學生結合個人生活中的故事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以上案例中所敘述的內容中,教師從最初的神話故事內容引導敘述,到結合課文內容進行神話背后所隱含的故事情節(jié)探索過程,其授課思路層層嵌套,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理出一條清晰的閱讀學習脈絡。
3.增加課堂授課過程的趣味性
解決現代小學語文閱讀中思路過于狹隘,課堂閱讀授課趣味性不夠的問題,也在于增加課堂授課過程的趣味性,這樣可使學生都主動參與到閱讀內容的學習過程中來,提升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如,某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小山羊與小灰兔》課文授課期間,為了增加課堂授課的趣味性,在課堂中設計了“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即教師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驗閱讀課文角色語言對話,在課堂互動中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關鍵知識點的總結與學習。這樣的授課方式,也是較直觀的閱讀課堂授課優(yōu)化方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探討,是國內學科授課方法的要點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形成系統(tǒng)性的閱讀教學體系、閱讀主題層層嵌套式授課、增加課堂授課過程的趣味性三個方面,把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因此,文章研究結果,將為我國新課改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時文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文本細讀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90-91.
[2]張影.回歸語文,返璞歸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J].文理導航(中旬),2012(5).
[3]徐士才.創(chuàng)設情境 強化讀寫遷移:《秦兵馬俑》教學中的讀寫遷移[J].教育教學論壇,2011(2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