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
摘要:英語口語表達已經(jīng)成為涉外企業(yè)崗位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校的英語口語教學再也不能停留在聽與說的粗象理解的層面了,需要提高對“說”的認識。要想提高認識不但要正確理解“聽”與“說”的關(guān)系,而且要準確把握漢英文化差異,更要用拓展“說”英語教學方法的實際行動實證自己認識的提高。
關(guān)鍵詞:中職學校;英語教師;口語教學;提高認識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2-0011-01
中職畢業(yè)生中的一部分已經(jīng)直接應聘到涉外企業(yè),英語口語表達已經(jīng)成為崗位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師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培養(yǎng)學生會說英語的認識。
1.正確理解“聽”與“說”的關(guān)系
一般人認為聽懂了才能說,因而“聽”是“說”的基礎(chǔ)。其實在語言交流過程中“聽”與“說”是兩個不可分割的行為動作,是互為基礎(chǔ)的互動過程?!奥牎敝饕墙邮諏Ψ降恼Z音信息,然后通過綜合分析弄明白對方所表達的意思,“聽”重在收集發(fā)音、詞義、語法、語氣等信息?!罢f”是在聽明白對方的意思之后,運用語音傳遞自己所要表達的信息,“說”則側(cè)重于運用詞語、語法規(guī)則、語音節(jié)奏、語調(diào)和準確發(fā)音。從信息處理的角度看,“聽”的確是“說”的基礎(chǔ),從語言交流互動的角度看“聽”與“說”卻是互為基礎(chǔ)的。在不同母語人們之間的語言交流過程中,“聽”所接受的信息是對方根據(jù)自己的民族語言習慣“編輯”的,聽者需要對所接受的信息根據(jù)自己的民族語言習慣進行“加工”才能聽明白?!罢f”則更重要,因為這時的“說”不是建立在己方民族語言習慣基礎(chǔ)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對方民族語言習慣基礎(chǔ)之上的。站在這個角度理解,“聽”與“說”更是互為基礎(chǔ)的。但是“說”有一定時間的限制,必須按語音結(jié)構(gòu)的順序、按恰當?shù)恼Z速連續(xù)發(fā)音,否則聽者難以聽懂。同時“說”受語言交流過程中相互作用的影響,說什么內(nèi)容需要根據(jù)對方提供的語言信息確定,需要考慮怎么說對方才能理解。這些都是中職英語教師應該認識到的。
2.準確把握漢英文化差異
漢英文化差異對語言交流的干擾主要表現(xiàn)在見面打招呼、相互牽掛者之間的問候、得到幫助時的致謝、無意冒犯時的致歉、分別時的告別、需要幫助時的請求、電話聯(lián)系、邀請等用語差異,以及話題選擇、委婉表達用語、習俗禁忌用語、社交習俗和禮儀等方面的差異。這些一般英語教師都能夠認識到。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的是某些詞匯或短語的外延涵義在中英文化差異。有些詞語或短語的表義在漢英兩種語言里相同,習俗外延涵義卻絕然相反。比如,“狗”作為犬科動物名詞,在漢英兩種語言里的表達含義都是一樣的。但是其外延涵義卻絕然不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會將“a lucky ?dog”理解為“幸運兒”,帶有濃厚的羨慕與褒揚的意味。而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則會理解為“走狗”,是一個貶義詞,帶有濃厚的侮罵的意味。有些詞語或短語在英漢兩種習俗語言里容易產(chǎn)生歧義。比如,“as ?stubborn ?as ?a ?mule” 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會理解成“犟得像頭騾子”,而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則會理解為“雜種”、“沒有生育能力”。有些語句的理解在漢英文化中存在明顯的理解誤區(qū)。比如,“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直譯成漢語為“我們一定得聚聚”,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會理解為正式的邀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本意只是一句客氣話。這些都需要我們的英語教師在口語教學過程中跳出“口語教學無外乎聽與說”的狹隘圈子,提高對口語教學的認識,對漢英文化形成的背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進行比較,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的能力。
3.拓展英語“說”的教學方法
中職英語教師提高對“說”的認識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的能力。認識提高了,辦法也會隨之增加。中職學校英語教師要拓展說英語的教學方法,就不能拘泥于“語言練習和背誦”的圈子,要結(jié)合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知識組織靈活多樣的口語教學活動。供參考的活動形式如下:
3.1?設(shè)置情境。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shè)置口語交流情境,如表演角色、自編對話、講故事等。
3.2?運用直觀教具。充分利用圖片、幻燈片、視頻、電視、電影等教具,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語言行為,體會漢英文化的差異,拓展知識面。
3.3?增長見識??梢允占恍┯⒄Z國家的物品如美術(shù)作品、錢幣、地圖、廣告、郵票、信件等,在口語教學活動中進行展示,讓學生在“讀”實物的過程中增長見識。
3.4?情感交流。語言交流本身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采用日常對話、想象描述、愿望表達、反饋意見、反應情況、談思想、交流經(jīng)驗等形式,在教學互動中指導學生交流情感。
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的能力,是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中最為艱巨和復雜的任務,沒有一定的認識高度作為基礎(chǔ),是很難圓滿完成這項教學任務的,更不可能向社會輸送新型勞動者。
啞巴英語不能適應涉外企業(yè)的崗位要求,必須在提高認識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麗芳.中職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學苑教育》,2013.
[2]姜凌琳.中職生學習動機對英語聽說能力的影響及對策研究.《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8.
[3]梁碧慧.提高中職英語口語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探究.《廣西教育 B版》,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