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亮
【摘要】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是教師的教學動力,也是課堂教學取得實效性的前提和基礎。然而,由于數學知識枯燥乏味,抽象性比較強,所以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學習興致普遍不高,整個課堂缺乏活力。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參與度,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為課程教學取得預期效果打好基礎,是數學教師現階段正致力探討的問題之一,也是本文闡述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參與度
教學的本質實際上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只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才是有活力,有生機的課堂。然而,由于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往往以自己為中心,加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枯燥、單一,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更愿意去“聽”,而不愿意去“參與”,課堂教學難以取得預期效果,本文就如何改善這一局面進行探討。
一、影響小學生課堂參與度的相關因素
1.教學氛圍
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更喜歡輕松、活躍的氛圍和環(huán)境。如果教師能夠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給學生創(chuàng)造活躍的、寬松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上將會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熱情,課堂參與度也會大幅度提升。相反,如果課堂氣氛沉悶、枯燥,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參與度也會受到嚴重影響,不斷下降。
2.教學內容
數學知識比較枯燥,而且抽象性比較強,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式地講解,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反而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數學教師能夠引入一些趣味性、生活化的內容,將枯燥的知識融入到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之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吸收率,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3.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教師采取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的狀態(tài),缺少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機會,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情況可想而知。相反,如果教師基于生本理念采取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教學法、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就可以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有效措施
1.樹立生本教育理念,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
要想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必須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樹立生本教育理念,只有讓學生感受到理解、尊重,才能將其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注重與學生良好關系的建立。小學生有著較強的“愛屋及烏”心理,他們喜歡某一門學科的教師,就會相應地喜歡這一門學科,在課堂上也會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所以,就筆者個人教學經驗而言,數學教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教師的工作是為了服務學生,而不是為了管制學生,所以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的角色,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這對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好語言藝術,盡可能使用趣味性、幽默性、童真的語言,這樣既能方便學生理解,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營造寬松的、活躍的教學氛圍。再則,教師可以適當地借助一些現代化設備,如電子白板、多媒體設備等,通過這些現代化設備給學生營造可視化教學情境,在這個基礎上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氛圍,以此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增強教學內容吸引力
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枯燥性和抽象性,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增強教學內容給學生的熟悉感、親切感和吸引力。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往往感到困難、吃力,如果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就可以改善這一局面,將學生的思維由熟悉的場景中過渡到抽象的知識領域,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促進學生的消化和吸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體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還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會進一步提升。例如,在講解“三角形”這節(jié)知識點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三角形,比如三角形的屋頂、自行車輪胎中的三角形等,然后讓學生通過對這些三角形的分析說一說三角形有哪些特點,即為什么這些物體要設計成三角形形狀。這種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融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增強教學內容吸引力,從而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
3.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單一化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再有趣的教學方式,學生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感興趣,如果教師長時間使用這一種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下降,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學習積極性也有所降低。因此,為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應當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多媒體將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形象的、具體的方式展現出來。尤其是一些抽象性比較強的數學知識,如,幾何圖形、分數等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圖形,結合圖形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視覺體驗,促進學生的理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又如,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法,例如,在講解“圓柱表面積”這節(jié)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拆解圓柱形的飲料瓶,在這個基礎上推導圓柱體的表面積。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小組競賽法、游戲教學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等教學方式,使數學課堂保持生機、活力,以此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4.實施積極的教學評價,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情感
積極的教學評價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情感。假如數學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行為不注意觀察,也不注重運用激勵評價,就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忽視”,這對學生課堂參與度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性格特點等對學生實施肯定的、積極的教學評價,在這個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有的學生雖然數學成績不好,但是學習態(tài)度認真,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肯定和表揚,并讓其他的學生以該學生為榜樣,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又如,有的學生雖然數學成績在班上靠后,但是一直在進步,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這些積極的評價不僅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
三、結論
綜上所述,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才是有意義、有活力、有價值的課堂。數學教師要清楚認識到這一點,積極探索影響學生課堂參與度的相關因素,在這個基礎上樹立生本教育理念、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實施積極的教學評價,以此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課堂教學取得實效性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海榕.淺談提升小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0):101-102.
[2]陳奕樺,付倩蘭.教學方法對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度影響的實證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7,26(04):80-86.
[3]殷玉萍.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8(05):85.
[4]張屹,祝園,白清玉,李曉艷,朱映輝.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行為特征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6):43-48.
[5]郭淑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