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雨軒
摘 要:人文精神,不僅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物質(zhì)文明建設也有很大的影響。而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如何通過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語文教育的最終目標,也是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深刻思考,以及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而探究有效的教學方式,并將其運用到具體教學中,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精神;教學策略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受于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語文教學范圍狹隘、教學方式逐漸僵化,許多為了應試而學習的情況層出不窮,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更有甚者教師缺少人文追求,摒棄傳統(tǒng)精神的做法,嚴重違背了語文教育的初衷。而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化,人們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越來越關(guān)注,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為了有效的改善這一狀況,在中學語文教育中,重建和弘揚人文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更好的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滲透人文精神,也成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诖耍P者將結(jié)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心得和體會,來對此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
一、立足教材內(nèi)容,挖掘人文意蘊
高中語文教材,是由一篇篇課文組成,這些課文都是許多專家和學者,經(jīng)過精挑細選出來的,其教育意義不言而喻,可以說,其豐富的人文精神,存在于文章的字里行間?;诖耍處煴仨氈匾曂诰蛭恼轮械娜宋慕逃齼?nèi)容,合理地整合其中所呈現(xiàn)的人文意蘊,以此達到對學生語文全面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把握杜甫對于勞動人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強烈人文關(guān)懷。在教學內(nèi)容上,教師同樣可以讓學生思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一句詩歌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是怎樣的?通過引導學生探究思考,進而讓學生從這個博愛豁達的典范身上得到啟發(fā)。又如《離騷》的教學,這篇文章的用詞本身十分晦澀難懂,但是將這篇課文放入高中課本,其主要意圖就是讓學生感受屈原身上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為實現(xiàn)理想的堅定不移的精神,感受屈原雖遭災厄仍不與奸逆之人同流合污高潔品質(zhì),因此在對這篇文本進行教學時,就要求教師首先自己努力鉆研教材,挖掘出詩歌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主義精神。然后通過對詩歌意象、修辭的講解,滲透人文主義精神的講解,從而讓學生可以真正深入理解千古名篇的藝術(shù)魅力。通過這樣的方式,通過對文本中人文內(nèi)涵的深入挖掘,不僅促進了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也促進了學生對文本情感的深入把握,這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巧設教學情境,強化情感陶冶
情境教學法,作為教育教學常用的手段之一,已經(jīng)經(jīng)過無數(shù)的實踐證明,對于促進教學效率效益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語文人文教育的過程中,在課堂上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guān)的情境,調(diào)動學生以往的生活體驗,能有效的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提升學生品味語文課堂的審美感受,使學生能在愉悅的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受到人文熏陶,提高道德修養(yǎng)。
以《大堰河——我的保姆》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利用音樂和圖片,讓學生欣賞大堰河的風景,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網(wǎng)上搜集,有關(guān)于大堰河周邊人們生活的紀錄片,并制作成課件,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形象的感受到艾青的情感。又如《祝?!返慕虒W中,在分析祥林嫂最后悲劇形象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搭配哀婉凄涼的《二泉吟》,讓學生在音樂氣氛的渲染下,深切的了解這個個性被抹殺、在祝福之夜悄然死去的悲慘形象。通過生動形象的氣氛渲染,以引發(fā)學生心靈的震撼,激發(fā)學生對黑暗社會地憤恨,對苦難人生的悲憫。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及時的為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教學,有利于學生充分吸收語文課堂上的文化營養(yǎng),極大的促進了學生心靈和人格的完善。
三、開展平等互動,提升教學效益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其人文精神的教學,應該滲透到課堂的方方面面,而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和諧交流,更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以及自我對話中展開交流,碰撞思想,共同領(lǐng)略人文語文所帶來的獨特體驗。
以《熱愛生命》的教學為例,在學生閱讀完全文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提出問題讓小組學生一起思考探究:“他為什么能夠戰(zhàn)勝死亡、戰(zhàn)勝命運?”,以此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人的意志力有著驚人的力量。這場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偉大與堅強最鮮明的體現(xiàn)出來了,而作品正是要弘揚這樣一種人的力量。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談論生活中生命的例子,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引導學生從多方面,討論文中所講述到的關(guān)于生命的本質(zhì)、意義和真諦。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參與到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與溝通意識,同時也有助于構(gòu)筑學生優(yōu)良的思想道德觀念,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總的來說,人文教育,作為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一定要重視其重要性,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實踐,通過不斷的努力,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fā)展,達到育人育才的雙重目的。
參考文獻:
[1]陳玉艷.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路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8(22):38-39.
[2]劉亞琳.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