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張艷
摘 ?要:為了解河南省高職院校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現(xiàn)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本文采用便利抽樣法對200名護理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采用一般人口學資料和護理教師教學能力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總分為198.19±27.07,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教齡和職稱是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本文得出的結論為:高職院校護理教師應注重個人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進一步在技術層面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434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19)05-0179-03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of nursing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wo hundred nursing teachers were survey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General demographic data and teaching ability questionnaire of nursing teachers were used in the questionnaire. 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score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of nursing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s 198.19±27.07,which was on the upper middle level. Teaching age and professional title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rsing teachers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ability.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nursing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erson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learning resources,and further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ability at the technical level.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ursing teachers;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ability
0 ?引 ?言
教育信息化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我國教育部2016年頒發(fā)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1]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苯逃吭凇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2]中明確提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和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前沿”。高職院校教師亟需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和評價體制,不斷增加信息化教學知識,提升信息化教學技術水平,以適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要求,更好地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信息化教學適應高職護理教育的需要,我國高職護理教育目前面臨招生規(guī)模日益擴大、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課堂學習不斷壓縮等問題[3],亟需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此外,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可以與教學相結合,例如雨課堂等,可以更好地實施信息化教學。教育信息化能夠促進護理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2]指出:“探索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倡導網(wǎng)絡校際協(xié)作學習,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逐步普及專家引領的網(wǎng)絡教研。提高教師網(wǎng)絡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蹦壳案呗氉o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xiàn)狀及制約其發(fā)展的因素亟需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本研究基于以上問題,調查了河南高職院校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河南省高職院校護理教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如下:(1)高職院校講授護理課程的專職和兼職教師,包括理論課教師和實踐課教師;(2)具有護士資格證書、護士執(zhí)業(yè)證書和高校教師資格證書;(3)自愿參加本研究。
1.2 ?調查工具
(1)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根據(jù)研究目的設計而成,包括性別、年齡、教齡、學歷、職稱;(2)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調查問卷基于黃文有[4]設計的《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調查問卷》進行設計。該調查問卷包括意識與態(tài)度、基礎與技能、教學實踐、職業(yè)實踐、研究與創(chuàng)新五個維度,共36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計分方式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為1~5分,總分為36~18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信息化教學能力越高。該問卷的總的Cronbachs系數(shù)為0.872。將信息化教學能力分為低等(59~137分)、中等(138~-215分)和高等(216~295分)三個等級。
1.3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橫斷面問卷調查法,研究的時間范圍為2017年5~12月,研究者聯(lián)系高職院校的護理教師,取得他們的理解和配合,面對面發(fā)放調查問卷,講解問卷填寫方法,共發(fā)放問卷240份,回收220份,回收率91.7%,剔除漏答和答案有規(guī)律的問卷,有效問卷為200份,有效率為83.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5.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分采用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
2 ?調查結果
2.1 ?一般資料
不同人口學特征的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分情況如表1所示,200名護理教師中男20名,女180名。
2.2 ?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分現(xiàn)況
被調查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總分為198.19±27.07,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維度按條目數(shù)均分排序,如表2所示;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分排名前5名和后5名的條目如表3所示。
2.3 ?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Spearman相關分析
分析顯示,教齡和職稱與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總得分具有相關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總得分為因變量,以不同特征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分比較差異具有計學意義(p<0.05)的因素(教齡、職稱)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對自變量性別(1=男、2=女)、年齡(1=25~30歲、2=31~35歲、3=36~40歲、4=41~50歲、5=51歲以上)、學歷(1=本科、2=碩士、3=博士)、教齡(1=1~5年、2=6~10年、3=11~15年、4=16~20年、5=20年以上)、職稱(1=助教、2=講師、3=副教授、4=教授)進行賦值。模型中R=0.277,R2=0.077,校正后的決定系數(shù)為0.053,回歸模型F=3.231,P=0.008。進入回歸模型方程的有教齡和職稱2個自變量,如表4所示。共線性診斷顯示模型的容忍度(tolerance)和方差膨脹因子(variate inflation factor,VIF)小于10,且自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均小于1。
3 ?關于調查結果的討論
3.1 ?高職院校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總分為198.19±27.07,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說明教師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但是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師比例偏低,與韓錫斌等[5]的研究結果類似。不同性別的教師沒有體現(xiàn)出教學能力水平上的差異,這與Syh-Jong Jang的研究結果有差別,他們發(fā)現(xiàn)男教師在技術支持的教學專業(yè)知識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對學習者的理解等兩個維度上表現(xiàn)出更高的能力水平[6]。
本研究中的教學實踐得分維度最高,表明護理教師在教學中能夠運用一些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方法。條目中“我認為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作用不明顯”得分最低,這是一道反向選擇題,說明使用信息化教學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認可,信息技術和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種觀念與趙學瑤等[7]的研究結果類似,認為信息技術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影響較大。不同學歷的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沒有明顯差異,這與韓錫斌[5]的研究結果相悖,主要原因是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在能力水平上顯著高于碩士和本科水平的教師,高職院校的教師結構主要為本科和碩士。條目中“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與張圓圓[8]的研究結果類似。音頻處理、動畫處理、網(wǎng)頁制作得分較低,說明教師能夠利用軟件組織教學,但在復雜軟件的知識和技術掌握方面是很欠缺的,與徐建麗[9]的研究類似。以上研究表明,護理教師在信息化教學的態(tài)度和意識的認識方面比較積極,而在一些相應的技術軟件方面較欠缺。五個維度當中,得分最少的是研究與創(chuàng)新,這與楊智源[10]的研究結果相似,在對衛(wèi)生類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調查分析中,他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包括教師的創(chuàng)新應用能力不足。因此,要加強教師信息觀念及道德培訓,使教師從觀念上接受信息化的教學方式[11]。綜上所述,多數(shù)老師具有較強的信息化教學意愿,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較多技術上的問題,缺乏信息化教學進修的機會。因此,需要優(yōu)化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加強校本培訓,完善評估標準,多舉行相關的比賽,多角度共同推進護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
3.2 ?影響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教齡和職稱有一定的相關性,職稱隨著教齡的增長也在提高。瑞士學者休伯曼(Huberman M,1993)等人對教師的職業(yè)生命周期進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根據(jù)入職時間將教師的職業(yè)生涯分為五個時期:入職期、穩(wěn)定期、實驗和重估期、平靜和保守期和退出教職期[12]。在入職期,教師職業(yè)技能不強[13],但新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意識和態(tài)度比較先進,研究結果與黃文有[4]的研究結果相似。隨著教齡、職稱的增長和提高,進入穩(wěn)定期和實驗重估期,信息化技能也將迎來更好的發(fā)展。
本研究顯示高職院校護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教齡和職稱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有影響。今后可擴大樣本量,納入更多高職院校的護理教師,進一步檢驗影響高職院校護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 [EB/OL].https://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 [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92/201203/133322.html.
[3] 莊前玲,張迪.“MOOC”對高職高專護理核心課程信息化教學的啟示 [J].護理研究,2016,30(8):969-970
[4] 黃文有.江蘇省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研究 [D].無錫:江南大學,2017.
[5] 韓錫斌,葛文雙.中國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調查研究 [J].中國高教研究,2018(7):53-59.
[6] JANG SJ,CHANG YH. Exploring the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TPACK) of Taiwanese university physics instructors [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6,32(1):107-122.
[7] 趙學瑤,趙敏之,孫影.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全國23所高職院校的實證分析 [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39(16):41-46.
[8] 張圓圓.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xiàn)狀分析及提升對策 [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30(6):108-109+116.
[9] 徐建麗.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xiàn)狀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淮安地區(qū)高職院校為例 [J].電子世界,2017(24):38-39.
[10] 楊智源,張晨,呂春香.衛(wèi)生類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研究 [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8,15(32):107-108.
[11] 曾令慧.大數(shù)據(jù)時代高職院校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思考 [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7):49-50.
[12] (美)費斯勒,克里斯坦森.教師職業(yè)生涯周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指導 [M].董麗敏,高耀明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75-79
[13] 林立達,馬莉婷.基于教師職業(yè)生命周期理論的高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路徑思考 [J].武夷學院報,2018,37(8):83-88.
作者簡介:張曉燕(1987.02-),女,漢族,河南鄭州人,中級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護理教育;通訊作者:張艷(1972.09-),女,漢族,河南鄭州人,院長助理,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護理教育、護理信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