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是學生初次體驗豐富多彩的人文情感,感受中華五千年語言文化的優(yōu)美,對學生初期語言系統(tǒng)的構建和交流溝通能力的提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可以讓學生傲游在各式各樣的情景中,體驗豐富多彩的情感變化,是鍛煉和提升學生語言表達技巧和運用能力,最直觀、最有效的手段。本文將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依據,談一談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新課改規(guī)定: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人文情懷和情感認知。為了讓學生的潛能最大被激發(fā)出來,構建完善的知識體制,就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閱讀實踐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思路,優(yōu)化教學方式,尋找、挖掘最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據,探索、研究、挖掘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喜歡上閱讀,進而感受閱讀過程帶來的樂趣,并讓學生樂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和語文素養(yǎng)。
1 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贊科夫曾經說過:“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更是如此,貪玩好動、注意力分散是他們的天性,一個趣味性強、引人入勝的情景將會很有效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并深刻鉆研課文內容,從中尋找、創(chuàng)設最有效的教學情景,讓學生享受閱讀,理解閱讀教學的價值。
比如,在我講授《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時,本篇課文以春節(jié)為題材,主要描述的是北京春節(jié)的特點特色和風土人情。課文比較長,主要從三個主要時間點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分別是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為了讓學生對課文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我會利用多媒體視聽結合的特點,創(chuàng)設相對應的教學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另一方面讓學生深刻理解作者老舍的情感變化。我將利用多媒體刺激學生視覺和觸覺的感官系統(tǒng),按照時間順序,從小年到正月十五,播放對應的風俗習慣。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感受吃年夜飯、拜大年、鬧元宵的歡快喜慶氛圍,進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會更加的投入,有助于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
2 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提高思想深度
俗話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傳授和提升閱讀技巧和能力是教學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讓學生將閱讀與思考緊密結合在一起。所謂感悟就是感知和領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細細感悟,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表達,而且在感悟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習慣和思維模式,加深學生思考深度。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并重視文章中的關鍵語句,以此尋找并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比如,在我講授《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在課文閱讀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在閱讀課上我通常會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深層次的思考,在學生朗讀之前,我會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感悟文章,比如:課文中描寫了地球哪些方面?為什么宇航員會說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同時又太容易破碎的感慨?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尋找答案,鼓勵學生要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并和其他學生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相互進步。通過引導學生深層次的思考感悟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文章蘊含的豐富多彩的情感,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思維,對學生長久發(fā)展非常有利。
3 開展多形式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欲望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課上,教師通常會以一種教學形式延續(xù)整個教育階段,對于正處在天真爛漫年紀的學生來講,這種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逐漸束縛思想發(fā)展,對他們長久發(fā)展非常不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要從多角度創(chuàng)設多形式的教學方式,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對閱讀課保持的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環(huán)節(jié)中,而且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讓他們愛上閱讀。
比如,我在講授《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本篇課文通過對歷史典故的描述,向學生展示了晏子的機智和勇敢。由于文中存在大量的對話內容,我將會利用這種表達手法,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比如: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以表演的形式表達課文內容等形式。讓學生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不要拘泥于行式,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樂此不疲的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興趣是學生進行積極探索知識、獲取新知識的最大的內驅力。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像故事、游戲、兒歌、謎語等。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設計出與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相符合的活動,通過這些有趣的活動的展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摸索、研究、創(chuàng)新最符合學生長久發(fā)展、最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通過以課內閱讀為前提,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這樣的一種課內外整合的閱讀教學方式,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閱讀需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建立有效的銜接點,將兩者統(tǒng)一起來,不僅能夠鞏固課堂所學,而且還能做到語文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這對于學生知識面的豐富和語言鑒賞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于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策略[J].中華少年,2017(36):35-36.
[2] 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3] 張磊,劉芳.探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1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