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運河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呂桂玲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學必然向多元化發(fā)展方向推進,隨文練筆正是基于語文教學多元化發(fā)展趨向,有機地將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起來,因地制宜地開展隨文練筆活動,引導學生練在可練時、練在動情時,合理地選擇仿寫、擴寫與創(chuàng)寫等形式的寫作,不僅促進閱讀學習深入,也降低了寫作難度。小學中段學生不同于低段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積累與寫作經(jīng)驗,隨文練筆具備實施的條件,它將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共同發(fā)展。
小學中段學生正處于語文閱讀學習與寫作興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一味地考慮隨文練寫的數(shù)量,不講究隨文練寫質(zhì)量,追求每文必練,勢必削減學生隨文練寫的興趣。這就需要我們相機而動,捕捉隨文練寫的時機,使隨文練筆練在可練時,練在動情時,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練在可練時是指隨文練筆必須要找到隨文練寫的價值點,并且建立在學生具備一定練寫經(jīng)驗的基礎上。隨文練寫的價值點是指文本對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具有滋養(yǎng)作用,能夠成為學生提升寫作技能的支架,這個支架對于學生而言,它不是陌生的,應該是學生所體驗的,學生調(diào)動學習積累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遷移。
如《天安門廣場》這篇課文,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一些介紹景物的文章,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學會如何有條理地說明某一事物是基本的寫作能力。本文在寫作上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我抓住這一練寫點,先引導學生找出體現(xiàn)空間變化的詞匯,例如廣場北端、天安門前、河上、金水橋兩旁、上面、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南眺望、廣場中央、碑身、廣場南端等等,學生在尋找方位名詞時,獲得了直觀的認識,從而體會到按照空間順序介紹事物的好處。以《可愛的校園》為題,適時地進行隨文練筆,不僅促進閱讀學習深入,也降低了寫作難度。
不少經(jīng)典文本在學生初次閱讀時,就讓學生感受到它獨特的魅力,受到強烈的情感沖擊。作為小學中段語文教師,我們要善于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情感沖動時刻,練在動情時,順勢利用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
如《田園詩情》一文,學生在接觸這篇課文時,就會陶醉于這篇課文的文采,產(chǎn)生仿寫的沖動。針對這篇文章的特色,我安排了一節(jié)語言欣賞課,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并交流喜歡的原因。通過語言欣賞,學生對于這篇文章修辭的運用,句式的推敲獲得了直觀的感受,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模仿文章一段精彩的語言片段,句式如“有的……;有的……。”運用修辭的句子,如“極目遠眺,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上,是一頭頭黑白兩色的奶?!保捎诰氃趧忧樘?,隨文練寫顯得非常自然,也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寫作主動性。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寫作特色,隨文練筆設計時,我們不能逢文必練,要根據(jù)文章的特點,做到因文而異,合理地選擇仿寫、擴寫與創(chuàng)寫等形式的寫作。
仿寫,是隨文練寫的最基本形式,也是發(fā)揮文章支架作用的一種有效練寫形式。仿寫設計時,我們要根據(jù)系列化寫作能力訓練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仿寫活動,以專項仿寫為主,提升仿寫的目的性與有效性。
如《泉城》一文,“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黑虎泉和趵突泉了?!边@一段具有兩個仿寫價值點:一是本段語言出彩,鋪排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而且句式相對工整;二是作為首段在文章結構中發(fā)揮作用。作用包括統(tǒng)領全文和自然地引出下文。圍繞這一段開展仿寫,就抓住了這一段的仿寫價值點,促進學生多種寫作能力發(fā)展。
擴寫,就是擴展性寫作活動,既可以是對文本內(nèi)容的擴展,也可以是對文本留白的內(nèi)容進行補寫,讓文本留白的內(nèi)容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從而達到隨文練寫的目標。擴寫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寫作表達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思維。
如《一路花香》這篇課文,對話是本文一個顯著的寫作特點,我們可以抓住這一寫作特點引導學生開展練寫活動。文章末尾,我先引導學生集體朗讀該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擴寫活動,為文章末尾補寫一段“破水罐”與“挑水工”的對話。為了提升擴寫的效應,我從不同視角進行引導:(1)擴寫一段“破水罐”的對話,表達對挑水工的感謝之情;(2)擴寫一段話,表達破水罐從挑水工這段話中獲得的啟發(fā)。由于擴寫的要求不同,學生擴寫的內(nèi)容也不同。這段擴寫有效促進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語文思維能力發(fā)展,也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創(chuàng)寫,即創(chuàng)造性隨文練寫活動,它以課文為出發(fā)點,源于課文又高于課文。創(chuàng)寫需要學生的思維跳一跳,才能完成隨文練寫的目標。
仍以《一路花香》為例,文末是以挑水工所說的“難道你沒有注意嗎?……如果沒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賞到美麗的花朵呢?”一段結束,圍繞這一段話,我要求學生對這一段進行改寫,具體要求是轉(zhuǎn)變說話者的視角,將挑水工上升到一位“哲人”的高度,根據(jù)這一段話寫一段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學生寫作興趣即刻被激發(fā)出來,紛紛舉筆,“合理的運用,殘缺也是一種美”“一顆詩意的心,讓生活處處留香”等折射出學生的思維之火。
隨文練寫需要一定的時間作為保證,在課堂有限的45分鐘內(nèi),我們要完美地實現(xiàn)隨文練寫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我們課堂、課外形成合力,拓展既有的隨文練寫空間,使課堂與課外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那么如何處理好課堂和課外的關系?課堂可以隨機完成簡短的練寫活動,對于消耗時間較大的我們可以放在課外,課內(nèi)搭建練寫的情境,課外完成隨文練寫,或者組織隨文練寫實踐活動。
如《珍珠鳥》一文,我在課文總結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隨文練寫活動:寫一段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揭示文章闡述的道理。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為學生提供了句例:珍珠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最后,拋出課后練寫任務,根據(jù)提供的范例,仔細觀察生活,從自然中的一個現(xiàn)象,生發(fā)出一個有益的道理或者啟發(fā)。這個寫作任務,既源自于課文,又拓展了練寫的內(nèi)容,從珍珠鳥延伸至生活,讓學生觀察生活,有效將觀察能力、寫作能力等培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
總之,隨文練寫活動要做到相機而動,因文制宜,同時注重課堂內(nèi)外的擴展,始終保持隨文練寫的“隨文”屬性,將語文閱讀與寫作完美結合起來,構建小學中段語文的“言語課堂”,使語文開出“讀寫”并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