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巖 孫峰
【摘 要】 目的:研究乳腺在超聲引導下空心針活檢對于乳腺腫塊的診斷價值。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間至我院接受乳腺腫塊檢查的患者中,隨機選擇9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shù)表將其均分為兩組后分別命名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實驗組患者在B超引導下接受空心針穿刺活檢(CNB),參照組患者采取針吸細胞學檢查(FNAC),對比兩組患者病理檢查結果。結果:實驗組患者乳腺癌診斷率顯著高出參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良性乳腺腫塊的診斷特異性顯著高出參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聲引導下的空心針穿刺活檢對于乳腺腫塊患者的具體病理性質(zhì)判定具有極高的診斷價值,能夠為后續(xù)治療提供有效的診斷支持。
【關鍵詞】 超聲引導;穿刺活檢;乳腺腫塊
【中圖分類號】R730.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047-02
乳腺部位發(fā)現(xiàn)腫塊是早期乳腺癌的癥狀,乳腺癌作為威脅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常年居高不下。國內(nèi)乳腺癌發(fā)病率在近幾年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上升趨勢,早期發(fā)現(xiàn)并及時治療已成為乳腺癌臨床治療領域需要重點攻克的課題[1]。為深入分析B超引導下空心針穿刺活檢用于乳腺腫塊檢查的診斷效果,選取9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作以下詳細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間至我院接受乳腺腫塊檢查的患者中,隨機選擇9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shù)表將其均分為兩組后分別命名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所有患者均為單側乳房發(fā)現(xiàn)乳腺腫塊,患者無先天器質(zhì)性疾病,肝腎功能指標正常,有民事行為能力。實驗組患者年齡為(25~67)歲,平均年齡為(42.9±4.5)歲,右側腫塊19例,左側腫塊28例;參照組患者年齡為(26~67)歲,平均年齡為(42.8±4.6)歲,右側腫塊21例,左側腫塊2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以及患病部位方面無顯著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已提前了解檢查事宜并同意參與研究,本次研究項目已遞交倫理委員會審批,已通過審核并發(fā)放審批文書。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在B超引導下接受空心針穿刺活檢(CNB),參照組患者采取針吸細胞學檢查(FNAC)。參照組患者在進行檢查時,需要采取仰臥姿勢,由護理人員進行常規(guī)皮膚消毒和鋪巾,使用利多卡因在穿刺部位進行局部麻醉,在腫塊部位皮膚上切大小為0.3cm的創(chuàng)口固定腫塊后使用規(guī)格8的針頭刺進腫塊中,使用5ml的一次性注射器在負壓下朝各方向抽吸腫塊細胞,完成吸取操作后退針,制作標本涂片若干張,移送細胞學檢驗室。實驗組患者在彩色超聲診斷儀(GE logic-9)輔助引導下進行活檢,設置探頭頻率為12MHz,使用活檢槍(美國巴德公司),組織活檢針選用14G,對患者采取常規(guī)消毒措施和局部麻醉,在超聲儀下觀察病灶影像,選定穿刺部位,穿刺全程根據(jù)顯示屏圖像判斷穿刺針走向方位,不同切面上采取多點穿刺操作,取5條標本[2]。完成取樣后移除活檢針,組織條蕊取出后需要詳細記錄直徑數(shù)據(jù),使用固定液保存移送病理檢查實驗室。穿刺操作完成之后需要再次消毒,包扎,按壓一刻鐘。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病理學診斷結果(乳腺癌診斷率、良性腫塊診斷特異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運算處理,采取X2檢測,當檢測后的P值小于0.05時認為組間對比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乳腺癌病理學診斷率
實驗組患者乳腺癌診斷率顯著高出參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乳腺癌病理學診斷率詳見下文表1。
2.2 兩組患者良性乳腺腫塊病理學診斷比較
實驗組患者中乳腺腫塊良性46例,可疑腫塊2例,無惡性腫塊,良性乳腺腫塊診斷特異性為95.62%(44/46);組患者中乳腺腫塊良性37例,可疑腫塊5例,惡性腫塊4例,良性乳腺腫塊診斷特異性為80.43%(37/46);實驗組良性乳腺腫塊的診斷特異性顯著高出參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9.1636,P<0.05)。
3 討論
隨著乳腺腫瘤疾病臨床發(fā)病率的增加,我國婦女健康受到極大威脅。微創(chuàng)檢查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FNAC和CNB技術在乳腺腫塊診斷中廣泛應用。
FNAC與CNB檢測方式相比,不能診斷組織學病灶變異,對于細胞學方面的診斷在判斷腫瘤性質(zhì)和癌細胞來源時的判斷正確率低于組織學診斷結果,且FNAC的診斷準確率上限為80%左右,本文研究中FNAC的乳腺癌診斷率為74.47%,遠低于CNB(91.49%)。影響FNAC檢測結果的影響因素較多,腫塊直徑、檢查人員操作技術、涂片制作質(zhì)量和病理學醫(yī)生閱片水平等。與FNAC相比,CNB在乳腺腫塊良性特異性方面明顯更具有參考價值。CNB能夠正確鑒別原位癌和浸潤癌,定性診斷時幫助性極高,可為乳腺癌患者早期診斷治療提供有效的影像循證依據(jù)[3]。
綜上所述,CNB可直接顯示動態(tài)影像變化,采取多點穿刺提高檢測成功率,操作簡單,患者恢復較快,應作為乳腺腫塊首選檢測方式,值得在臨床上大規(guī)模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娟,蘇旭清,楊寶和,張艷秋,陳顏林. 乳腺腫塊超聲引導下空心針穿刺活檢的臨床價值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5):78+80
[2] 伍志賢,陳小霞,張麗賢. 超聲引導下空心針活檢診斷乳腺腫塊臨床應用意義[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13):176-178+181
[3] 王蔚藍,董黎,鄧曉娥,姚偉云,孫海明. 超聲引導下空心針穿刺活檢在乳腺腫塊術前組織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浙江醫(yī)學,2013,35(14):1380-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