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國旺
【摘 要】:目的:對先天性小腸閉鎖的患兒采取手術治療的效果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為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間,接受治療的先天性小腸閉鎖患兒,對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手術治療方法及預后。結果:20例患兒共發(fā)生并發(fā)癥4例,包括切口感染1例,肺炎2例,小腸結腸炎1例。手術時間平均為74.12±8.61min,無死亡病例。結論:通過研究數(shù)據(jù)可發(fā)現(xiàn),在先天性小腸閉鎖患兒的治療中,選擇使用手術治療效果較好。
【關鍵詞】;先天性小腸閉鎖;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57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1
先天性小腸閉鎖,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疾病,隨著我國二胎政策開放,高齡產(chǎn)婦逐年增加,導致先天性腸閉鎖患兒數(shù)量也有所增加,患者也多集中在早產(chǎn)兒,主要是由于胚胎時期消化道出現(xiàn)異常所導致的,產(chǎn)前可通過B超進行臨床診斷,患兒臨床多出現(xiàn)嘔吐、腹脹、便秘等癥狀,是導致患兒出現(xiàn)腸梗阻的一項重要原因,同時其對患兒的生命安全也有著極大的威脅,目前臨床上的治療,主要集中在手術治療[1]。本文主要研究內容見下文: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為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間,接受治療的先天性小腸閉鎖患兒20例,男性患兒11例,女性患兒9例,患兒年齡在3h~35d,平均為19.58±5.24d。本次研究均獲得其監(jiān)護人的簽字同意。患兒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嘔吐,腹脹,便秘,并出現(xiàn)嘔吐進行性加重;13例患兒腹脹多限于上腹部,大量嘔吐后腹脹可基本消失;7例出現(xiàn)全腹部膨脹,并有進行性加重,大量抽除胃內容物后腹脹無改變。18例患兒無胎便排出,2例僅有沙量灰白色粘液樣物。所有患兒在出生后均出現(xiàn)躁動不安、入睡困難、吸吮無力等情況?;純航o予肛門檢查及腹部X線平片檢查、X線鋇劑造影及超聲等方法確診。
1.2 實驗方法
所有患兒均采用手術治療,從患者的右側腹部臍上方1cm做一個橫切口,長度為4cm左右,隨后逐層切開進入到腹腔內,根據(jù)腸閉鎖的不同部位,進行不同的手術治療。如為腸隔膜閉鎖則給予隔膜切除手術結合腸管縱切橫縫合;如為小腸閉鎖,則進行小腸切除端端吻合或采用端斜吻合手術。在手術后逐層關閉腹腔,留置腹腔引流管1根。皮膚采用皮內縫合方法,在手術后禁食,并給予胃腸減壓5~7天,行腸外營養(yǎng)1~2周。
1.3 觀察指標
對患兒的手術時間進行記錄,并對并發(fā)癥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 結果
35例患兒共發(fā)生并發(fā)癥4例(11.43),包括切口感染1例,肺炎2例,小腸結腸炎1例。手術時間平均為74.12±8.61min,無死亡病例。
3 結論
先天性小腸閉鎖,是近幾年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發(fā)生在兒童身上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疾病[2],是腸管發(fā)育停滯,產(chǎn)前或出生后發(fā)現(xiàn)一處或多處閉鎖,可發(fā)生于腸道的任何部位,對患兒的生命有著極大的威脅[3]。
先天性小腸閉鎖多見于患兒的空腸以及回腸段,十二指腸等,主要是由于胚胎時期消化道出現(xiàn)異常所導致的,產(chǎn)前可通過B超進行臨床診斷[4]。臨床部分研究中指出,為加大對患兒的治療成功率,最重要的一點是早期診斷,這也可以有效的提升患兒的存活率。
臨床上對于先天性小腸閉鎖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治療。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對于成功治療患兒具有極重要的意義[5],而患兒的年齡較小,身體發(fā)育尚未完全,因此如不能給予有效的治療手段,對患兒的傷害較大,不利于患兒術后的恢復。目前手術對先天性小腸閉鎖的處理原則包括:給予上腹部橫切口,并在開腹手術探查后根據(jù)病變部位和病變類型選擇有效的手術方法,如I型腸閉鎖或狹窄可以給予隔膜切除等方法;II型和III型則可以切除閉鎖近端的擴張腸管后進行吻合;IV型多發(fā)的腸閉鎖,原則上需要將閉鎖腸段全部切除并進行遠近端吻合[6]。
本研究采用手術方法對先天性小腸閉鎖的患兒進行治療,此手術為我院獨創(chuàng)并開展,優(yōu)勢在于:首先,手術對小腸閉鎖采用一期腸道吻合手術,能夠有效的緩解患兒的癥狀,并挽救患兒生命安全,減少新生兒死亡率。且手術后護理較為方便,患兒進食早,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且費用較低。其次,手術能夠快速解除梗阻情況,有效的減輕腹脹,并避免膈肌升高導致胸腔壓迫,進而影響呼吸功能,因此可以降低死亡率。第三,手術中根據(jù)腸閉鎖的部位不同,選擇了不同的手術方法,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第四,在手術中于上腹部做橫切口,并采用皮內縫合方法,手術后的疤痕比較小,且疤痕不會隨著患兒的年齡增長而增大。
本研究20例患兒共發(fā)生并發(fā)癥4例,包括切口感染1例,肺炎2例,小腸結腸炎1例。手術時間平均為74.12±8.61min,無死亡病例,說明手術效果理想。但是在手術中也需要注意,手術過程中腸管粘連如果比較嚴重,可能會導致術中出血量較大,因此需要在手術前備好血液,必要時給予術中術后輸血。其次,在手術中如果發(fā)現(xiàn)了其他的消化道畸形,則需要根據(jù)畸形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法。第三,在手術中如果腸道閉鎖情況為apple-peel閉鎖等,則不能給予一期腸吻合手術,需要采用腸造瘺方法,在手術后3~6個月再進行二期關瘺腸吻合手術。
總之,對先天性小腸閉鎖的患兒給予手術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而在實際對先天性小腸閉鎖患兒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仍舊需要根據(jù)患兒的實際情況選擇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劉明坤,張炳,方一凡,吳典明.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后腸狹窄18例診療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7,39(01):35-37.
樊劍鋒,程明,王達豐,石英佐,朱曉敏,荊玉雷.腹腔鏡經(jīng)臍部切口治療新生兒先天性腸閉鎖[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7,10(01):60-62.
紀延輝.40例先天性小腸閉鎖患兒預后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7,15(02):144-147.
于驚蟄,余楠,岳峰.小兒先天性腸閉鎖手術方式的效果比較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7,36(15):108-110.
孟紅艷,高林,王忍,夏順林,黃霞.新生兒小腸閉鎖和狹窄術后應用小量回流灌腸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7,31(23):2936-2937.
EishinN,SamejimaKouki,TakayanagiNatsuko,etal.Retrospectivestudyofumbilicalcordulcerationrelatedtocongenitalintestinalatresia:Asingle-centerreport[J].JournalofObstetrics&GynaecologyResearch,2018,44(5):873-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