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景芹
【摘 要】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伴抑郁患者治療效果產(chǎn)生的影響,并總結護理方法。方法:選擇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癥伴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規(guī)對癥干預,隨機分為A、B兩組,B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心理護理,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結果:護理后,B組HAMD評分低于同期A組、QOL-100評分高于A組,均有明顯差異(P<0.05);B組護理滿意度為96.0%,高于A組的72.0%(P<0.05)。結論:對精神分裂癥伴抑郁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有益于減輕患者抑郁狀態(tài),優(yōu)化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抑郁;心理護理;效果觀察;方法探究
文章編號:WHR2019012219
精神分裂癥是一類常見的精神疾病,其多是由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導致的,進而造成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缺乏協(xié)調性。有報道稱[1],精神分裂癥的終身患病率約為0.4%~1.0%,患者病程漫長,對工作與日常生活活動均產(chǎn)生負面影響,增加家庭與社會負擔。大部分精神分裂癥伴有抑郁癥狀,少言寡語、思維遲緩、悲觀等是其主要表現(xiàn),病情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輕生念想。在本病患者治療期間,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支持,對患者康復進程具有很大促進作用。筆者選擇5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不同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做出如下匯報與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選擇50例精神分裂癥合并抑郁癥狀的患者,就診時間均為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癥狀與體征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經(jīng)各項檢查后確診,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近期(2周內)使用抗抑郁、抗精神病性藥物者。將患者分為(A組、B組)兩組,A組(n=25)男11例,女14例;年齡(31.2±2.9)歲;病程(10.4±5.2)個月。B組(n=25)男12例,女13例;年齡(30.7±3.0)歲;病程(10.9±5.4)個月。A、B組患者以上資料經(jīng)對比分析,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利培酮系統(tǒng)治療,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及時解答患者疑慮、定期組織參與健康知識講座,以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度,并積極參與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B組在以上干預方案基礎上,聯(lián)合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1.2.1 常規(guī)心理干預 評估患者既往疾病史,收集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資料,積極和患者溝通思想,傾聽其心理想法,適時予以心理疏導、建議指導等,1次/d,每次持續(xù)進行時間為20min。
1.2.2 放松訓練 引導病患依照順序對軀體各部分進行“收縮—放松”訓練。首先從兩手開始,吸氣時慢慢握緊拳頭(大概維持5s),呼氣時緩慢放松(約15s),然后采用以上動作對前臂、上臂、臉、頸、肩、胸等部位肌肉開展放松訓練活動。
1.2.3 認知干預 根據(jù)相關理論,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述疾病相關知識,引導患者逐漸建立理性思維,將歪曲的非理性思維與行為取而代之,協(xié)調人際關系,進一步提升其治療依從性。
1.2.4 家庭干預 及時將患者病情信息告知家屬,引導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尊重、理解、支持與呵護,優(yōu)化患者與家屬間的關系,向家屬傳播疾病相關知識,協(xié)助其明確心理治療的必要性,促使他們自覺監(jiān)督患者用藥情況,并盡量為患者創(chuàng)造溫馨環(huán)境。所有患者均連續(xù)干預8周后,對比效果。
1.3 觀察指標
1.3.1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 所有項目均用0~4分的五級評分法,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與極重度依次極為0、1、2、3、4分。
1.3.2 生活質量量表(QOL-100) 評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3.3 采用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式 評估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臨床護理滿意度,該量表有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級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2.0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用t與χ2檢驗,否則用LAD-t檢驗。經(jīng)檢驗,若P<0.05,證明數(shù)據(jù)存在明顯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HAMD、QOL-100評分比較護理后,兩組患者HAMD評分均降低,QOL-100評分上升,B組HAMD、QOL-100評分改善效果比A組更為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B組護理滿意度為96.0%,A組為72.0%,經(jīng)對比,差異有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為一類較為常見的慢性精神病,病情易發(fā)作,發(fā)作次數(shù)越多,患者人格改變與功能減退將會越明顯,如果不能及時予以相關干預方法,患者人格瓦解與精神衰退的風險將會明顯增加,對患者個人與家庭產(chǎn)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此外,精神分裂癥患者易出現(xiàn)抑郁癥狀,其是一種極為負面的情緒狀態(tài),也會影響患者病情轉歸與生活質量。有研究指出,造成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xiàn)抑郁主要有如下3種因素:1)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2)精神分裂癥病程原因;3)患者主觀的失望感。
張勇等在研究中認為[3],在精神分裂癥的癥狀學結構中,大部分精神分裂癥伴抑郁患者的癥狀與陰性癥狀有明顯差異。在臨床中,針對該類患者,抗抑郁藥物的應用有助于減輕患者癥狀,但和抗精神病類藥物存在相互作用,還可能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心理護理為最近幾年中發(fā)展起來的護理方法,其迎合了現(xiàn)代醫(yī)學科學發(fā)展趨勢,用于精神分裂癥伴抑郁患者臨床治療中,有利于調整患者抑郁等負面情緒,協(xié)助患者樹立自信心,逐漸掌握應對精神應激的防御技巧,并提升協(xié)調各種關系的能力[4]。
李燕梅[5]選擇120例精神分裂癥伴抑郁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與心理護理干預。結果表明,觀察組SDS、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48.6±4.4)分、(93.6±5.5)分,與對照組(70.7±3.7)分、(85.3±4.2)分相比較,差異均有較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李燕梅認為心理護理可減輕患者抑郁程度,進而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在本次研究中,護理干預后,B組抑郁狀態(tài)評分低于A組,生活質量評分與護理滿意度高于A組,由此可見,對精神分裂癥伴抑郁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有益于減輕抑郁狀態(tài),優(yōu)化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張勝榮,安善佐.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療效比較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33):29-30.
[2] 平麗慧,祁繼鵬.抗抑郁藥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期的加強作用[J].海峽藥學,2018,30(10):194-195.
[3] 張勇,吳紅燕.沙盤游戲治療對精神分裂癥后抑郁患者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32(09):92-94.
[4] 王鋒銳,甘春連,葉百維.抗抑郁藥輔助治療精神分裂癥伴焦慮抑郁癥狀的療效研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8,29(19):3129-3130.
[5] 李燕梅.探討對精神分裂癥伴抑郁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A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