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耀南
【摘要】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階段最為基礎的課程之一,語文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溝通能力,讓學生在交流和學習中了解到中國經典文化以及傳統(tǒng)民俗。而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是最為基礎的語文教學,學生在閱讀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能提高思維能力,讓自身的想象能力能夠得到發(fā)展。并且學生長時間閱讀語文課文,可以為今后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同時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教師將科學技術融入教學活動中,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此同時還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實現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一、創(chuàng)設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小學生天生好奇心比較強,對身邊大大小小的事情會產生無窮的好奇心,并且很難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此外,教學是學與教完美結合和互動的結果,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學生在座位上做一些小動作或者思緒不在課堂上,很難讓學生投入到語文教學活動中,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阻礙了語文教學的高效發(fā)展。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活動時,可以創(chuàng)設多種問題,讓學生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此外學生還可以和其他學生相互交流,這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促使學生想要去閱讀文章,通過閱讀來獲取問題的答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學生學習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一課時,首先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學生大致講解一下課文內容,并且向學生提出問題:“土地爺爺是給哪三個小動物分發(fā)的麥子?并且他們對麥子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教師的提問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并且自主地去閱讀文章內容。有的學生閱讀一遍之后并沒有找到答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又再次閱讀文章,希望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最后,學生反復閱讀了解到“每一位小動物的性格不同,他們對麥子的處理方式也會不同。我們需要關心其他同學,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并吸取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教師夸獎學生閱讀得非常認真仔細,學生學習到了文章的深層內涵,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勾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利用引導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帶領學生進行文章閱讀,致使學生的閱讀情感得不到有效發(fā)揮,學生只是機械化地閱讀,自身的思緒早已跑到課堂外。此外,學生的年紀比較小,自制力以及注意力有限,很難在40分鐘里時刻認真聽講,從而很難提升學生學習知識以及閱讀文章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把文章內容巧妙地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視野更加寬闊,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哪吒鬧?!芬徽n時,教師首先與學生交流:“有沒有看過動畫片?”學生回答:“看過。”隨后再次問學生:“有看過哪吒鬧海的動畫片嗎?”有的學生表示看過,也有的學生表示沒有看過。最后,教師引入本課所學習的內容《哪吒鬧海》,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文章,來了解課文中哪吒鬧海和動畫片中哪吒鬧海有什么不同。學生聽了教師的安排并且積極投入到閱讀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所有思緒投入到課文情節(jié)中,提高了語文教學質量。學生在閱讀完畢后與其他學生相互交流和探討,以此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和見解,并且主動與全班學生進行分享,拉近了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距離,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觀察能力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以及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家長乃至教學部門越來越注重小學教育的發(fā)展,尤其是小學語文課程。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模式較為單一,使得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和無趣,很難讓學生主動去學習知識。而如今經濟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正因為多媒體技術可以給學生展現一個形象而又生動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和閱讀文章,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自覺投入到閱讀教學中。例如在學習《九寨溝》一課時,由于學生不了解九寨溝的具體景色,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呈現一個逼真的畫面,視頻中有藍藍的天空、純潔的白云、壯麗的雪峰以及稀有的野生動物等等,畫面打開了學生的視野,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畫面中的慢鏡頭可以陶冶情操以及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讓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在視頻中,從而增加學生對文章閱讀的積極性。隨后,畫面中出現了活潑的金絲猴、憨厚的大熊貓,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有效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并且為今后的寫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此外,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的美麗畫面,促使學生自覺地去閱讀文章,以此了解文中九寨溝是什么樣子的,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小組合作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情感
就目前而言,二胎政策已經實施,由于人們家庭觀念根深蒂固,獨生子女的家庭仍占多數,學生在家中受到父母的過度保護,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生活能力,從而抑制學生全面發(fā)展。當今社會最需求的是團結合作型人才,因此為了順應社會的發(fā)展,教師應該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習到團結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更有默契。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三顧茅廬》一課時,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情感,讓學生自己了解課文中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人物的說話方式。于是教師安排學生分角色進行閱讀,三名學生為一組,第一名學生閱讀“劉備”的角色,第二名學生閱讀“張飛”的角色,最后一名學生閱讀課文中剩下的一部分。隨后學生開始討論自己想要閱讀的角色,并且進行合理的分配,揣測每個角色的口吻和語氣。經過學生的相互配合和演練,學生閱讀和表演得非常專心,甚至有的學生增加了面部表情,十分形象。對此教師夸贊和鼓勵了學生,再次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通過學生相互合作進行閱讀教學,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并且積極投身于閱讀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情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小學生閱讀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力以及觀察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為了實現高效的語文教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和興趣,促使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