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10月24日)作為秋季進入冬季的一個過渡節(jié)氣,是我國秋季中最寒涼的一個節(jié)氣。從中醫(yī)養(yǎng)生的角度來講,這時應適當進補,為迎接寒冬做準備。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認為“秋補”比“冬補”更重要。為什么呢?因為“秋補”相當于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冬補”才有意義。
霜降進補,調養(yǎng)脾胃是關鍵
因為秋季進補是為冬季進補打基礎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氣血的生化之源,就是說,冬季進補能不能達到高效,關鍵在于脾胃是“受補”還是“不受補”,不先把脾胃養(yǎng)好,進補后承受不了,就會發(fā)生腹脹、不能消化甚至腹瀉等現(xiàn)象。
在飲食上,可常食用有益于健脾的山藥薏米粥及紅棗、牛肉、四季豆。在此,再推薦一種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芡實。芡實可健脾補腎、止瀉,符合深秋補脾胃而冬季補腎的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深秋吃芡實是非常有利于身體健康的。
芡實的吃法很簡單,如蝦仁炒芡實、冰糖桂花煮芡實、芡實粥?!侗静菥V目》稱:“糯米和芡實做粥食,益精強志,聰耳明目,通五臟,好顏色?!辈贿^,吃芡實時要用慢火燉煮至爛熟,細嚼慢咽,方能起到補養(yǎng)身體的作用。一次不能食用太多,以50克為宜。由于芡實有較強的收澀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婦女產后皆不宜食。
此時還可多吃點性溫熱而又不偏燥的食物,如核桃仁、黑豆等,或是服用一些滋補粥湯,如三七、胡椒燉雞或黃芪、當歸、生地、三七、蔥白、生姜燉雞等。
霜降多胃病,暖胃散寒可食療
在霜降時段,是脾臟功能處于旺盛的時期,由于脾胃功能過于旺盛,易致胃病發(fā)生,是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fā)的高峰期。因為寒冷的刺激,人體胃腸蠕動的正常規(guī)律被擾亂,破壞了胃腸的防御屏障,對潰瘍的修復不利,還可導致新潰瘍的出現(xiàn)。
對付霜降時節(jié)高發(fā)的胃痛,溫胃散寒是最有效的辦法。如果這時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蘿卜、甘藍、紅薯、花生等,便可以達到養(yǎng)胃暖胃的目的。特別是溫胃散寒的花生,在治療胃病方面歷代醫(yī)書多有記載。《本草綱目》說:“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yǎng)補氣、清咽止癢?!彼哉f在霜降時節(jié)食用花生是明智的選擇。每天可適量吃生花生(不超過50克),對養(yǎng)胃有一定的好處。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吃生花生都有好處,比如有些跌打瘀腫的病人,就不宜吃。另外,因為花生中含有的油脂多,需要多耗膽汁去幫助消化,所以那些做過膽囊切除手術或膽病患者,也不宜多吃花生。
穴位按摩,和胃止痛
除食療外,我們還可通過穴位按摩緩解和治療胃腸疾病,常用穴位有中脘穴、天樞穴、足三里穴。
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疾病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點,大約在肚臍向上一掌處。指壓時仰臥,放松肌肉,一邊緩緩吐氣,一邊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后將手離開,重復10次,就能使胃部感到舒適。在胃痛時采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
天樞穴。此穴位于人體中腹部,肚臍左、右三指寬處?;颊呖善教稍诖采希弥虚g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鐘。天樞穴的主治病癥包括消化不良、惡心欲吐、胃脹、腹瀉、腹痛等。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按壓6秒鐘將手離開一次,重復10次??纱龠M胃酸分泌,使胃部感覺舒服,而且還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由于胃腸喜暖惡冷,入秋后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及時添加衣服,夜晚避免腹部著涼。
編輯/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