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文名著讀后教學中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有助于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本文以英文名著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讀后教學活動設計為例,探究了在英文名著讀后教學中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有效策略,并指出了活動設計時要開展主題探究、關注人物分析、鼓勵多元思維、展示閱讀產(chǎn)出等。
【關鍵詞】英文名著;學習活動觀;讀后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75-0015-04
【作者簡介】楊益紅,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教育局(江蘇寶應,225800)教研室教研員,高級教師,揚州市學科帶頭人。
閱讀英文名著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線教師對于英文名著閱讀教學更多地關注讀前的導入、讀中的內容梳理,在讀后活動設計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習者學習和嘗試運用語言理解與表達意義,培養(yǎng)文化意識,發(fā)展多元思維,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本文以英文名著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的讀后教學活動設計為例,闡述在當前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如何在英文名著讀后教學中有效地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
一、開展主題探究,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英語課程應該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充分挖掘特定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深化對該主題的理解和認識。[1]【活動設計】某教師設計如下英語學習活動,開展對小說的多元主題意義的探究。
Step 1:小組討論,初探主題。
Discussion in groups: Whats the theme of the novel?Why do you think so?
Step 2: 語言練習,聚焦主題。
教師提供一篇基于名著改編的語料,共設計10條首字母填空練習(因版面所限,略)。學生根據(jù)文本理解填寫合適的英語單詞。文本語料的挖空設計全部聚焦于上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探究出的小說主題:freedom,friendship,slavery,且以情感色彩濃重的形容詞和動詞為主,如right,free,careful,hid,lied等。
Step 3: 拓展提升,深化主題
教師并未把語料棄置一旁,而是基于語料文本巧妙追問,深化學生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和認識。比如:他們?yōu)楹尾荒苣眉返男悦ッ半U?哈克為什么要撒謊?追問設計有助于啟發(fā)學生深層次感知小說的核心主題之一“友誼”。通過歷險,吉姆和哈克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哈克漸漸地改變了對黑人的偏見,并最終接受吉姆作為自己的朋友。
【設計分析】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學習理解類活動主要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語篇的學習活動。[1]在該活動設計中,三個教學步驟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并最終指向對小說豐富的主題意義之探尋。其中,Step 1引導學生對小說主題的宏觀感知與注意;Step 2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通過語料上下文語境靈活地獲取、梳理與主題意義相關的信息;Step 3則鼓勵學生通過概括、整合有效信息,建立信息間的關聯(lián),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感知并理解語篇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取向。
二、關注人物分析,把握賞析的多樣化視角
賞析視角一:直接評價,嘗試描述與闡釋。
【活動設計】某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形容詞描述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并依據(jù)作品相關內容和個人理解闡釋評價理由。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Jim? Can you find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him?What makes you
think so?Can you find out some details in the novel to support your ideas?
賞析視角二:揣摩心理,合理分析與判斷。
【活動設計】Pap是作品主人公Huckleberry的父親,作為小說中的“配角”,Pap的出現(xiàn)主要是為了側面刻畫Huckleberry的小說形象。某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哈克和他的父親”這一鑒賞課題,整理、分析并判斷父子之間的關系與情感變化,據(jù)此揣摩Huckleberry微妙的心理成長(見下表)。學生的鑒賞成果因版面所限略。
賞析視角三:品味語言,知識內化與運用。
【活動設計】某教師組織學生模仿朗讀道格拉斯寡婦教化哈克的語言片段:
“Wash behind your ears, Huckleberry.”/“Dont eat with your fingers, Huckleberry.”/“Wipe your shoes before you come in, Huckleberry.”
教師啟發(fā)學生:作者此時為何使用一連串的祈使句?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類似經(jīng)歷?經(jīng)過層層點撥,學生逐漸意識到:小說中的道格拉斯寡婦只不過是現(xiàn)實生活中眾多苦口婆心的“父母”或“師者”的一個縮影。雖然我們也會像哈克一樣渴望自由、討厭規(guī)矩,但不可否認他們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領者。道格拉斯寡婦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變得立體之后,教師鼓勵學生想象更多哈克被她教化的情境和畫面,并使用祈使句有情感地表達出來。
【設計分析】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應用實踐類活動主要包括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1]在第一個活動設計中,教師要求學生圍繞作品人物形象開展描述、闡釋等交流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理解與合適表達的語言能力;在第二個活動設計中,通過對文本細節(jié)的梳理、分析和判斷,學生不僅體會了人物的心理成長,而且對名著整本書的內涵有了更宏觀而全面的理解和感知;在第三個活動設計中,學生通過模仿與剖析人物言行,運用并內化了真實生活情境中的語言知識(如:祈使句)和文化知識(如:教育和教化),助力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三、鼓勵多元思維,從作品解讀到生活實際
進行英文名著讀后學習活動設計時,教師要善于提出從理解到應用、從分析到評價等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穩(wěn)步發(fā)展;同時,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積極參與針對作品內容和內涵的討論和反思,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人實際,圍繞有爭議的話題有理有據(jù)地表達個人的情感與觀點。指向培養(yǎng)學生多元思維的讀后學習活動建議如下。
建議一:記錄閱讀檔案,把思維寫在紙上。
【活動設計】英文名著閱讀檔案袋用于記錄學生的過程性的閱讀體驗、收獲與反思。以下是某教師制訂的名著閱讀檔案袋所包含的主要讀后學習活動:(1)自主繪制故事流程圖或主要人物關系圖;(2)寫下你在名著閱讀過程中的疑問或困惑,邀請你的同伴幫忙解答,請做好記錄;(3)就你最感興趣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語言、環(huán)境描寫等方面簡要批判與評價,或思考它們與主題意義的關聯(lián);(4)......
建議二:同伴你問我答,讓思維越說越清。
【活動設計】某教師選擇名著的某一章節(jié),師生課上共讀其中的部分段落。教師鼓勵學生對所讀文本提出質疑或疑問,并請組長把質量最佳或最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嘗試釋疑或解答。比如:在閱讀第3章哈克在雪地上發(fā)現(xiàn)父親的腳印,并飛奔到撒切爾法官家求助時,某小組提出了以下問題——Q1: Why did Huckleberry give his money to Judge Thatcher?Didnt he need any money?Q2: Do you think Huckleberry was a fool?Why or why not?
對以上兩個問題,學生的部分精彩回答如下:S1: Because his father couldnt get his money from Judge Thatcher according to the law.S2: Because Huckleberry thought if he didnt have any money, his father wouldnt bother him any more.S3: In order to get out of trouble, Huckleberry gave his money to Judge Thatcher. So he was very clever. He was not a fool at all.
建議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思維表達自我。
教師引導學生依據(jù)文本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等手段對藝術形象進行補白。這樣既有助于學生開闊眼界、活躍思維,又促進他們不斷加深對作品的認識。
【活動設計】某教師設計了“If I am...”的角色微演講活動。學生假設自己是小說中的某一人物角色,“我”遇到小說中某一情境時怎么想、如何做,以及為什么。比如:某個“哈克”說:If I am Huckleberry, to be honest, I may not help Jim run away. Huckleberry is a hero in the novel and the one I want to be.
【設計分析】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主要包括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造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1]英文名著的讀后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個性化的思考,獲得個性化的體驗,形成個性化的認知,表達個性化的觀點。[2]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對文本進行推理、設問、質疑,而非全盤接受。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建立所讀內容與生活經(jīng)歷的聯(lián)系,助力學生能深度理解作品背后的價值取向,創(chuàng)造性解決陌生情境中的問題,體現(xiàn)正確的價值觀,促進能力向素養(yǎng)的轉化。
四、展示閱讀產(chǎn)出,以讀寫結合促素養(yǎng)提升
英文名著閱讀離不開寫的環(huán)節(jié)。讀寫結合、以寫促讀是提升學生名著閱讀素養(yǎng)的必要手段。教師可以開展形式多樣化的英文名著讀寫學習活動。
1.寫故事概要。
【活動設計】Write the summary mostly in your own words but do not change the authors ideas. Your summary should include: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 ? ? ? The middle of the story:? ? ? ? ?The end of the story:
2.寫閱讀感受。
【活動設計】Write down your feelings after reading the novel OR what the novel makes you think about. You can connect the novel with your real life. After writing, share your connections in your group and ask your group members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on your writing.
3.寫個性結尾。
【活動設計】根據(jù)所給閱讀小說節(jié)選(因版面所限,略)的情節(jié),發(fā)揮想象進行續(xù)寫,創(chuàng)造出一個不同于原著的故事結尾。
4.寫薦讀書評。
【活動設計】Write a short review of the story for a school magazine. Use these questions to help you. Where and when is the story set?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What is the story about?Would you recommend the book?Why or why not? 【設計分析】英文名著閱讀不僅是語言和文化等課程要素理解與輸入的過程,同時是學生表達與輸出的過程,也是學生產(chǎn)出與展示閱讀成果的過程。不同于復述故事、情節(jié)表演、電影片段配音等多種展示活動形式,“寫”依然是最省力、最常見、最具操作性的產(chǎn)出途徑之一。在各種各樣的“寫”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將鑒賞與寫作相結合,將故事人物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將事實信息與藝術想象相結合,無疑有助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在英文名著閱讀中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有助于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發(fā)展、文化內涵的理解、多元思維的提升以及價值取向的判斷。這一過程既是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整合發(fā)展的過程,也是文化藝術不斷增強、思維品質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王勇.從同課異構角度反思高中英語閱讀文本的有效解讀[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9(7):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