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農村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意義進行闡述,從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滯后、學生缺乏生活化寫作意識等方面,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農村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方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作文生活化教學就是將生活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生活環(huán)境進行寫作。在傳統(tǒng)作文教學過程中,一般是安排學生無實物寫作,和實際生活沒有直接關聯(lián)。現(xiàn)階段小學作文教學,學生作文一般在虛擬世界中捏造形成,作文缺少生活氣息,無法體現(xiàn)學生真實情感。隨著新課標改革,對小學作文教學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通過把生活化理念融合到小學作文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擺脫以往生編硬造的現(xiàn)象,讓整個作文富有情感色彩,鍛煉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一、農村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作文教學在農村小學中實施難度較大,農村小學教師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思想理念相對滯后,不愿意對固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較為固化。學歷方面,大部分農村教師是大專學歷,專業(yè)素養(yǎng)和水平有待提升。作文教學作為當前農村小學教師首要處理的難題,教師可以采取相對簡化的方式進行作文教學,有效提升農村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水平和效率。和農村學生生活有著直接關聯(lián)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滿足當前農村小學作文教師教學要求,將其融入課堂中,能有效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質量,引導教學目標順利實現(xiàn)。
二、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學內容陳舊
當前部分農村經濟發(fā)展比較滯后,諸多專業(yè)教師不愿意參與到農村小學教育活動中。農村教師團隊師資力量薄弱,再加上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并且教學內容較為陳舊,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小學文化教學要求,更不用說把生活化教學理念運用其中,導致整體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水平相對偏低,嚴重影響小學作文教學活動的發(fā)展。
(二)教學方式滯后
受到傳統(tǒng)思想教育理念的影響,大部分農村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滯后,已經無法滿足素質教育需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方案,在整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占主體地位,學生往往根據教師安排的內容進行學習,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缺乏生活化寫作意識
從學生角度來說,因為部分農村經濟發(fā)展滯后,學生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不完善,大部分學生學習意識不深入,在進行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根據教師安排的學習內容學習,缺少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對生活化寫作認識不全面,也沒有把實際生活融入寫作中。并且,由于農村學校受到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再加上經費有限,教師無法把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和器材運用到當前小學作文教學活動中,導致教學工作較為固化,無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使得整體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三、農村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方法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觀察生活作為開展作文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首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從實際生活中找出對應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和習慣,對學生觀察方式加以科學引導。針對農村學生而言,因為其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及條件和城市學生相比較為單一,并且需要從事一些務農勞動,因此在農村學生心里不會形成良好的觀察意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轉變思想觀念,讓其明確認識到生活中的點滴,才能讓文章更具生活氣息,才能更好地抒發(fā)和表達自身想法。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例如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猜其學習動力和因素,并進行寫作。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參與到大自然中,通過觀察實際生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
(二)引導學生廣泛閱讀
要想提升寫作水平,需要積累一定的閱讀知識,也就是從細節(jié)入手,將各種優(yōu)美的詞匯進行積累,并在今后寫作中加以靈活應用。所以,在進行作文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一些課外刊物,并且把學生認為比較優(yōu)美的句子記錄下來,通過適當的閱讀,擴充學生視野范疇,讓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題材,提升學生學習水平。例如學生在閱讀一些關于名言名句的內容時,通過閱讀能夠領悟作者的想法,并在閱讀中積累有營養(yǎng)的語言,把造句特點轉變成自己的內容,在今后寫作過程中進行體現(xiàn)。此外,不但需要安排學生閱讀,同時還要讓學生準備一個專門記錄語句的本子,要求學生定期查看。在此情況下,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日記的習慣。日記作為記錄生活小事的重要材料,通過寫日記,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觀察以及感悟能力。
(三)引導學生熱愛生活
只有熱愛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中體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作意識。在進行作文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安排作業(yè),并且注重從學生自身情況入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感恩之情。例如部分學生從小生活在大山中,對山外的城市很向往,而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而言,對大山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需要把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思想融入其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愛國意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外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實際,走入大山,從一草一木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加深對生活的了解,為今后寫作提供充足的素材。
(四)改變教學模式
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需要得到教師的科學應用。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和認可,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把學生當作教學主體,全面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針對作文寫作比較理想的學生,不可為了寫作而寫作,需要科學分配教學任務,通過實際生活,實現(xiàn)文章寫作,讓作文更具現(xiàn)實意義。并且,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式,不可把作文寫作分數當作考核指標,而要根據內容和表達情況進行衡量。此外,作文教學不但需要得到生活化的支持,同時還要擴充教學范疇,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農村生活環(huán)境中擴充視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作文生活化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要求,同時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和意識的重要方式。藝術源于實際生活,同時也高于生活。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生活,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意識和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顏冬如.農村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4(2).
作者簡介:王海燕,女,1981年生,甘肅省靈臺縣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農村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