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鮮鋒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變化,傳統(tǒng)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對于學習的要求。所以,高校教學應該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對學生開展全新的教學改革活動。現階段各大高校,逐漸以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為教學目標。所以,舞蹈音樂等藝術類專業(yè)也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舞蹈類專業(yè)的大規(guī)模擴招,同時也使學生的就業(yè)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高校舞蹈專業(yè)的教學現狀,雖然在招生規(guī)模方面不斷擴大,但是,舞蹈專業(yè)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并未隨之發(fā)生改變。所以,高校舞蹈專業(yè)教學改革工作所面臨的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將以高校舞蹈教學現狀為切入點,對新形勢下高校舞蹈教學改革活動進行深入探索分析。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舞蹈教學;改革對策;探究
高校舞蹈專業(yè)的發(fā)展,也正契合了當代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但是結合當前高校舞蹈教育現狀來看,普通高校所開展的舞蹈教育專業(yè),實際上是對舞蹈知識的一種普及性教育。高校舞蹈專業(yè)教師應該積極尋找符合舞蹈教學發(fā)展要求的教學方式。使用舞蹈教學新理念、新方法開展舞蹈教學活動。使高校舞蹈教學,無論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上發(fā)生有質的飛躍,從而使學生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1]。
一、舞蹈教學的內涵
舞蹈來自于人類的勞動過程,經過不斷的發(fā)展,逐漸成為人們表達生活狀態(tài)以及美好愿望的一種藝術活動。它在藝術活動中的地位不容小覷,有“藝術之母”的美譽。與其它藝術教學相同,舞蹈教學的本質也是一種審美教育。高校舞蹈專業(yè)的教學內容,包括基礎舞蹈知識的講解、舞蹈技巧的展示與練習、舞蹈能力的提升這三個階段。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主要培養(yǎng)目標,因為舞蹈教學其目的不僅在于教會學生跟隨韻律進行舞蹈動作的展示,更加是引導學生利用身體動作來表達心靈感受與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舞蹈本身包含著多方面的和諧統(tǒng)一,比如形體、音樂、服化道具等諸多方面。一個完美的舞蹈作品,既是美的表達過程,又是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舞蹈與音樂的結合,使得二者產生1+1>2的效果,全面提升作品的藝術感染力[2]。
二、高校舞蹈教學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開設舞蹈專業(yè)的時間,相較于其它藝術專業(yè)的開設時間是明顯落后的。由于舞蹈專業(yè)開設的時間比較短,其教學體系與教學設施均不能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這種教學資源方面的不足,將直接影響學生舞蹈學習的熱情。隨著近年以來,課程教育改革活動的大力開展,以及國家對教學資源的不斷投入,各個高校的舞蹈專業(yè)教學改革工作正在積極的進行當中,舞蹈專業(yè)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設施,相較于舞蹈專業(yè)發(fā)展初期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結合目前各高校的舞蹈專業(yè)教學現狀來看,舞蹈教學還存在著較明顯的問題[3]。
(一)高校舞蹈教學的基礎性和主體性仍有欠缺
傳統(tǒng)觀念中,舞蹈專業(yè)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舞蹈專業(yè)的學生,一定要具備出色的外貌以及優(yōu)雅的身姿,同時其舞蹈功底也要特別深厚,最好是自小就開始積累自己的舞蹈經驗。源于以上的這種認知,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即便自身有學習舞蹈的愿望,也會對舞蹈學習產生種種顧慮。然而普通高校大力促進舞蹈專業(yè)的開展,其目的并不在于培養(yǎng)專業(yè)的舞蹈人才,而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增添新鮮的活力,這種培養(yǎng)目標對于舞蹈知識的廣泛普及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學生們可以不受舞蹈功底的限制而自由的參與舞蹈活動,在實際舞蹈教學課程中,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體。因為,教師承擔著舞蹈基礎知識以及基本動作的教學,而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只是從觀賞者的角度來進行學習,他們很少或者幾乎沒有進入到參與者的角色中。受以上情況的限制,高校舞蹈教學的工作難以取得明顯進展。甚至,在大部分的高校內舞蹈教學的主體參與者僅僅是舞蹈專業(yè)特長生或是舞蹈比賽參與者,這種教學受眾上的限制,使得舞蹈教學的基礎性和主體性存在巨大的不足[4]。
(二)高校舞蹈教學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性有待提升
目前階段,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學缺乏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沒有可供參考的教學大綱。由此,直接影響到舞蹈考核形式的不規(guī)范,舞蹈專業(yè)的考核方式多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唯一的判定標準。很明顯,這種舞蹈專業(yè)教學考核模式是極其不規(guī)范的,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以及明確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使其舞蹈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率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這些原因的存在,也使得舞蹈專業(yè)課程的開設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無法體會舞蹈的樂趣,并且由于舞蹈教學內容的隨意性,使教師以及學生和舞蹈受眾者,對舞蹈本身產生輕視甚至是厭倦舞蹈學習。根據最新的高校舞蹈教學情況顯示,大部分高校舞蹈課程多是以通識課為主,舞蹈課程不是學生的必修內容。他們可以對舞蹈課程進行選擇,也可以不選擇舞蹈課程。這種課程設置,使得舞蹈課的受眾生只是學生群體中的一小部分,進而導致舞蹈教學開展的目標,即:普及舞蹈知識,成為空談。面對這種教學現狀,高校舞蹈教學應該降低門檻,擴大舞蹈教學的受眾面,規(guī)范舞蹈教學考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舞蹈能力的提升[5]。
三、高校舞蹈教改革的思路
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的發(fā)展,以及高校育人實力的提升,高校教育更加側重于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一個具備扎實舞蹈基礎的綜合性人才,符合社會發(fā)展基本需求,可以及時應對社會發(fā)展的變革。結合當前舞蹈教學現狀可以發(fā)現,高校舞蹈課程雖然如火如荼的開展,但是學生以及教師對其重視程度卻不高,并且高校對舞蹈教學的資源投入,也存在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受制于以上因素,高校舞蹈課程工作的開展長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進而制約了舞蹈教學的發(fā)展,結合新時代對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下文將提出幾點高校舞蹈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高校舞教學改革要拓寬“受眾面”
我國教育,在各個教育階段中一直強調以精英教育為主,精英教育主要體現在,對學生進行等級的劃分。學校通過各種各樣的考試,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數字化評分。結合分數將學生分成優(yōu)秀、良好、中等、后進等一系列層級,甚至很多學校在入學考試時以成績未達到分數要求來拒絕學生的入學請求。受制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學習成績上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成績的高低不應該成為學生學習某項藝術才藝的唯一判斷標準,優(yōu)勝劣汰的考察制度無疑對學生的積極性產生了巨大的打擊。所以高校舞蹈教學,應該積極改變教學觀念,廣泛地接受舞蹈愛好者的教學情求。現今時代國家提倡的是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正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里“學生”二字并不只代表優(yōu)等生,而是指面向全體學生。教學受眾面的提高,將有效的踐行教育公平性的理念,所以,高校舞蹈教學應該放寬舞蹈學習資格,鼓勵每個學生參加舞蹈活動,針對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舞蹈素養(yǎng)[6]。
(二)高校舞蹈教學改革提倡標準化
為使高校舞蹈教學標準化,各高校舞蹈專業(yè)管理者應該及時完善舞蹈專業(yè)教學體系以及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結合目前,高校舞蹈教學現狀,一部分高校的舞蹈教學模式是完全仿照于專業(yè)舞蹈學院的教學方式,這種教育的不合理使得普通學校的舞蹈教學無法發(fā)揮出真正的作用。所以,普通高校應該結合自身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建立起符合學生學習的舞蹈教學體系,針對普通高等學校舞蹈專業(yè),教師應該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以新理念新形式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促進學生舞蹈能力的全面提升[7]。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學應該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舞蹈基礎以及舞蹈技巧的教學,舞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學生的舞蹈動作,更應該注重學生對舞蹈內在的理解和認識。普通高校舞蹈教學工作的改革應該從大綱設置、課程安排、作品排練等方面下手,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徐雯.新形勢下高校舞蹈形體訓練課教學新方法分析[J].北方音樂,2017(37):206.
[2]林芷伊.新形勢下高校舞蹈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10).
[3]湯燕.新形勢下高校舞蹈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研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7(28).
[4]劉慧.淺析新形勢下高校舞蹈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J].明日風尚,2018(4).
[5]何欣.新形勢下高校舞蹈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J].藝術品鑒,2017(2).
[6]康莉.高校舞蹈公選課教學改革之我見[J].北方音樂,2017(23).
[7]穆迪.普通高校舞蹈專業(yè)教學模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