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玲
(青海省民和縣中醫(yī)院 青海 海東 810800)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依據其病理改變分為單純性闌尾炎、化膿性闌尾炎和壞疽性闌尾炎。超聲對闌尾炎的診斷安全、快捷,給臨床治療及時提供信息,為臨床提供客觀影像學依據。
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經手術,病理證實的118例闌尾炎住院患者,男38例,女19例,年齡10~69歲,平均年齡36歲,臨床表現:大部分有右下腹疼痛或轉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有輕、中度的發(fā)熱,少數伴有嘔吐,右下腹有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
使用TOSHIBAnemioSSA型實時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范圍3.5~10.0MHz,患者去仰臥位或左斜側位,將探頭置于回盲部,以升結腸、髂血管為尋找闌尾的標志,作縱、橫、斜多切面連續(xù)性掃查,由于闌尾位置不恒定,必要時右腰部掃查,以除外高位闌尾,也有必要時從側腹部進行加壓掃查結腸后位的闌尾,掃查闌尾圖像及闌尾周圍的變化。
118例闌尾炎患者,有110例顯示超聲圖像,顯示率93%,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42例(2例合并結腸癌),其中化膿性闌尾炎46例(伴闌尾糞石6例),壞疽性闌尾炎(包括穿孔)12例,闌尾膿腫的8例,未顯示的10例(6例闌尾炎患者超聲檢查正常,4例為附件炎性包塊)。
正常闌尾位于腹部的右下方,盲腸和回腸之間的位置,每個人的闌尾位置不一樣,闌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地方,可高達肝下或低至盆腔內,有的可在腹中線處,甚至達左下腹,闌尾為一細長的盲管樣結構,其長度變異范圍較大,一般長約7~9cm,也可變動與2~20cm之間,外徑<0.7cm(0.6~0.7cm),內徑<0.3cm(約0.2~0.3cm),靜止時大多數僅有0.2cm,管腔的遠端為盲端,近端與盲腸腔相通,闌尾的組織結構為黏膜層、黏膜下層、環(huán)肌層、縱肌層、及漿膜層。腫脹的闌尾直徑多在0.7~2.0cm,超聲檢查時可根據闌尾炎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征性聲像圖表現,推測出病變的病理類型的嚴重程度。
正常闌尾的聲像圖特點:(1)細小的盲管樣結構。(2)可壓縮性、可移動。(3)周圍無炎性脂肪包饒。(4)無多普勒信號。
急性闌尾炎超聲聲像圖表現:(1)闌尾腫脹,外徑成人≥0.7cm,兒童≥0.6cm,闌尾壁厚≥0.3cm。加壓時管腔不可壓縮,局部壓疼明顯,闌尾壁增厚,闌尾腔內呈低回聲。(2)縱斷面呈盲管狀結構,盲管另一端與盲腸相連,橫斷面呈圓形或同心圓形,中央無回聲區(qū)代表積液或積膿。(3)單純性闌尾炎時,闌尾層次結構比較清晰、完整,黏膜界面回聲或其他層次中斷或消失以及闌尾形狀不規(guī)則,不對稱,代表潰瘍,壞死甚至穿孔;闌尾周圍可以伴有低-無回聲區(qū),代表積液或積膿。(4)闌尾腔內可伴有糞石的強回聲,后方伴身影。糞石嵌頓于闌尾根部時闌尾根部增粗伴有腔內積液(膿)征象。偶見闌尾腔內積氣。(5)間接征象:①闌尾系膜脂肪增厚闌尾周圍覆蓋厚層網膜脂肪組織,不可壓縮并伴有壓痛,為感染引起的炎性脂肪組織。②患兒常伴有腸系膜淋巴結腫大。③相鄰回腸、盲腸黏膜增厚。(6)CDFI:多普勒能量圖發(fā)現位于淺表的闌尾和炎性脂肪血流信號增加,腔內張力過高、壞疽性闌尾炎和深部闌尾炎可無血流信號。
慢性闌尾炎時,闌尾張力不大,無腫脹感,闌尾壁連續(xù)性差,形態(tài)不規(guī)則,與周圍器官粘連,蠕動差。
綜合以上超聲聲像圖表現,闌尾炎的聲像圖有如下特點:直徑>0.6cm,0.7cm做為閾值;在最大的壓痛點的位置可見同心分層,不可壓縮,不蠕動的臘腸樣盲端結構,管腔內可見膿汁,闌尾梗阻的常見原因除了糞石之外,還有淋巴增生,管壁感染腫脹等;管壁增厚或管壁不增厚管腔擴張;管壁層次結構變化,化膿性闌尾炎表現為完整的黏膜下層進行性腫大,壞疽性闌尾炎表現為黏膜下層局部或全部消失;闌尾周圍脂肪回聲增強表現為炎性累及闌尾系膜脂肪,腫脹,回聲增強不可壓縮;有時右下腹可見積液,應注意少量的腹腔積液是非特異的。
筆者體會到在檢查是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圖像參照對比(掌握正常的闌尾聲像圖,熟悉闌尾炎的聲像圖)。(2)發(fā)炎的闌尾與含液的腸管,回盲部腫瘤進行鑒別。(3)闌尾穿孔時與急腹癥膽囊或上消化道穿孔,右側異位妊娠或黃體破裂,右側輸尿管結石鑒別。(4)有些患者壓痛點不在麥氏點上,需在壓痛點附近仔細查找。(5)闌尾長度個體差異很大,不能因顯示闌尾較短將其漏診。(6)腫大闌尾周圍出現局限性積液及闌尾內糞石對診斷闌尾炎極有幫助。(7)應注意存在合并結腸腫瘤的可能。(8)顯示不清時,可逐步增加壓力,提高顯示率。
總之,利用超聲診斷闌尾炎,具有安全、快捷、無創(chuàng)傷、簡便、準確率高等優(yōu)點,熟悉闌尾炎的超聲聲像圖特征,多積累工作中經驗體會,能進一步提高闌尾炎的診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