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義
[關鍵詞]初中階段;數學教學;提問能力;培養(yǎng)
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初中數學教學逐步改變了“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力求應用科學化的教育策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現在的初中學生不愛主動提問,影響了數學教學效率。我結合教學實際,闡述一些實際問題和解決途徑,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當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問的現狀及產生原因
在長時間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眾多的教育工作者發(fā)現,在課堂上,無論是問題的提出、總結、分析或者是問題的解決通常都是由教師獨立完成的,學生被動地接收教師探討問題后的結果,也就是說學生被動地去學習,接收已經成型的問題答案,這在我國不是一種特殊的現象,而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無論是思維能力還是提問能力。這就是我國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的現狀,經過分析后,發(fā)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約束
當前,我國許多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深遠,一時之間難以擺脫原有的教學模式,同時學校為了追求高升學率也會忽視學生能力上的培養(yǎng),讓學生一味地接收成型的知識,導致學生缺乏提問和主動思考的能力,也就無法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二)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有限
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約束,學生在課堂上沒有養(yǎng)成思考和提問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和教師的交流溝通能力有限,即使有問題,學生也不知道能夠通過何種方式和他人進行探討,一而再再而三就導致學生疲于思考和提問。
(三)學生自身的特點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生長發(fā)育具有自己的特點,這一階段,學生和教師的關系非常的微妙,既害怕教師的權威,又想要得到教師的注意和認可,但同時又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太過于簡單受到他人的嘲笑,因此,學生即使心中有問題,也不愿說出來。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營造學習氛圍,引發(fā)學生積極提問
要想讓學生能夠主動提問,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相關的教學情境,并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提問。比如,可以在開始講課之前講解一個數學小故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讓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然后在正式授課之前,先提出一個與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相關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去尋求答案,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或者是其他的方法進行探求,此舉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要用懇切的目光去關注班級每一位學生的行為,可以挑選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要責罵,要給予一定的鼓勵,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不害怕回答問題。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針對一些比較有干擾性的知識點進行提問,讓學生思考知識點中的區(qū)別,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鞏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二)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鼓勵學生主動提問
許多教師太過于看重學生最后的考試成績,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將課堂表現、日常作業(yè)完成能力和成績測試等內容作為評價指標,并分配一定的分值比例,這樣能夠讓學生充滿動力地去學習,更加積極地去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同時,教師還要合理地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對于基礎差的同學,要求其能回答一些基本的知識問題,基礎好的同學要能夠解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分層次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采取多種方式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師生關系的好壞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學生對這門課的喜愛程度,因此,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課后生活,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積極引導學生去提問和思考,但同時不能模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要做到課上是師生,課下是朋友,這樣可以讓學生從內心里真正地尊重教師,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四)加強方法指導
要想提高學生提問的質量,教師還需要加強方法指導,有效利用好時間。
1.角色扮演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題?!眴栴}尚且存在。而讓學生擅長提問且迅速提高數學素質的較簡便方法就是讓學生扮演出題者,或讓學生之間相互考驗,互相出題后各自作答,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是否可以一題多解或一法多解。當然,教師要在考驗結束后對學生提問和解答的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2.問題生活法
在九年級的階段,學生通過復習,對正方形、三角形等有了充分的了解,對方程也十分熟悉,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場景來發(fā)問。如我家要裝修,家有多大,需要多少塊磚,磚的形狀是什么樣的,怎樣才是最省的方案等。
3.矛盾分析法
引導學生從矛盾處入手,多想想為什么會這樣,這些矛盾是如何產生的,培養(yǎng)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學習精神。
4.自我提問法
在學習每個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應教會學生自我提問的方法,即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定理、公式的基本含義是什么,如何進行運用,是否完全理解了。
教師通過這些方法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只要善于觀察,處處可以提問,并且最關鍵的是學生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陳永彬,張永超.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文理導航,2017(20).
[2]廖小春,白美霞.探討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