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銀
摘 要:特殊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是我國主要教育問題之一,一直以來干擾著我國教育從業(yè)者的教育教學思路。在過去幾十年中,人們將特殊兒童統(tǒng)一放置于一個單獨、封閉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教育,忽略了特殊兒童的社會性,不利于特殊兒童的成長。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對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進行分析,深入探究了小學融合教育的實踐。
關鍵詞:小學;融合教育;實踐
相較于傳統(tǒng)特殊兒童的小學教育模式,融合教育更加關注特殊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社會性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學融合教育中,將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放置于同一群體中,促使特殊兒童感受到正常的教學氛圍,提高特殊兒童的認知水平,促進特殊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小學教師在融合教育中,緊緊把握融合教育對特殊兒童的重要作用,對特殊兒童進行測試,根據(jù)測試結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融合教學策略,提升融合教育的有效性。
一、 融合教育的相關闡述
融合教育主要就是指讓特殊兒童進入普通兒童班級,與普通兒童共同學習的一種新興教育模式。小學融合教育就是將小學適齡的特殊兒童不分類別地融入普通班級,且建立一套統(tǒng)一的小學教育教學模式與班級管理體系,致力于將不同的學生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集體,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特殊兒童的差異性。
融合教育理論最早起源于“回歸主流”教育理念,是對教育教學進行特別設計,形成能夠充分適應不同種類兒童的教育方法,因此,在融合教育班級中,可以看到完全區(qū)別于普通小學班級的物品擺放情況,比如:圍成圓圈的桌椅、分小組上課的學生、大量的教學輔助工具、不同的學習目標記錄,等等。學生不是整齊排列著面對黑板上課,而是劃分成若干個小組,分組上課,且沒有黑板板書,班級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實踐等方法,完成學習任務,獲取學科知識。
融合教育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教育方法,小學融合教育必須具備以下幾點特征,第一,要保證課程計劃滿足班級全部學生的學習需求;第二,要利用融合理念引導教學,保證融合理念符合小學辦學基本方針;第三,充分照顧到班級每名學生,讓每名學生都能參與到互動中;第四,教師要定期接受融合教育在職培訓;第五,要結合實際情況,保證教學資源充足;第六,普通班級的調整要合情合理。
二、 小學融合教育的實行價值
現(xiàn)階段,融合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全民素質教育的必然發(fā)展趨勢,是現(xiàn)代社會必不可少的重要教育模式。在特殊兒童中,融合教育模式的應用效果較為明顯,為眾多自閉癥、殘障兒童等特殊兒童群體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在自由、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健康成長;還能夠拓展我國素質教育范圍,創(chuàng)建良好的社會風氣,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的教育目的。
融合教育不僅僅需要小學學校的努力,而是需要學校、社會、家長等多方面的努力,共同為特殊兒童提供幫助,讓他們擁有更寬廣的成長空間,幫助他們學會如何更好地融入社會。
三、 小學融合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 個性化測試,制定融合課程
在小學融合教育中,小學教師要對班級的特殊兒童進行個性化測試,全面了解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年齡、身體情況、社交傾向、表達水平、交流情況、運動能力、語言能力等,要在測試中得出具體的信息,且聘請專業(yè)人士或機構對測試結果進行評價,形成班級特殊兒童的綜合性測評數(shù)據(jù)。特殊兒童的綜合性測評必須要有專業(yè)人士進行評估,因為特殊兒童的個性化測試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具體可以細化分為7個大類別,34個小方面及數(shù)百個測評指標,是一套較為完善的特殊兒童測試體系。測評結果出來之后,教師要結合測評結果及專業(yè)人士的教育建議,為班級中的每名特殊兒童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發(fā)展計劃,并明確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形成科學的融合課程教學計劃。
(二) 引入游戲環(huán)節(jié),提高特殊兒童的社會性
在小學融合教育中,小學教師要積極開展游戲活動,定期帶領班級兒童共同進行游戲,通過游戲強化特殊兒童的心理引導,幫助特殊兒童建立與外界的聯(lián)系,提高特殊兒童的社會性。比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舉辦“我很喜歡你”的交流活動,讓班級的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共同組建游戲小組,互相表達“我很喜歡你,你的眼睛很美”“我很喜歡你,你寫字很好看”等善意的語言,讓特殊兒童感受到班級同學的認同與尊重,幫助特殊兒童消除自卑感,促使特殊兒童對社會行為及人際交往行為產生初步認知,為特殊兒童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 引進“隨班就讀”理念,幫助特殊兒童融入班級
“隨班就讀”是一種針對特殊兒童的教育教學理念,主要就是將特殊兒童融入普通兒童的班級中,讓特殊兒童跟普通班級的學生共同學習、生活,從而提高特殊兒童的社會適應性,幫助特殊兒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引導特殊兒童學習正常生活。教師不僅僅要讓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共同學習,互相交流,還要結合班級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定期開展康復性訓練與補償性訓練,充分開發(fā)特殊兒童的潛能,比如:教師要結合班級特殊兒童的情況,每隔一段時間對特殊兒童急性補償性訓練,若特殊兒童為自閉癥患者,則可以進行溝通引導、心理舒緩;若為盲人兒童,則可以進行盲文教學、盲杖使用技巧教學等。
這不僅僅是為了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一樣,學習為人處世,學會求知,更是要提升特殊兒童的綜合能力,進一步實現(xiàn)實現(xiàn)融合教育的隨班就讀目標。
四、 小學融合教育實踐的推進策略
(一) 健全小學學校的特殊教育設置,奠定完善的物質資源基礎
一般情況下,學校開設特殊兒童教育,會分別設置普通班級、特殊教育班級及資源教室,并且在1-6年級各設置特殊教育班級,形成兩種相對獨立的教育教學體系。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學引進了“隨班就讀”的理念之后,特殊兒童進入普通班級,這時原有的小學特殊教育教學體系已經無法滿足融合教育中的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的學習與成長需求。小學要基于原有的兩項平行教育體系進行完善與融合,形成一種特殊的、全新的、健全的小學特殊教育體系。此外,小學還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改良教室環(huán)境,將普通教室與特殊教室相融合,形成“普特教一體化”教室,引進先進的技術與專業(yè)的設備,完善教學環(huán)境,為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的融合教育奠定物質資源基礎,為小學融合教育的實踐提供有力保障。
(二) 開展個性化教學,充分尊重“普、特”學生的差異
在融合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即使在同一班級、同一空間、同一教學模式下,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在興趣愛好、學習傾向及接受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小學教師要正確認識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之間的差異,引進差異教學理念,為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提供同等的尊重,讓特殊兒童能夠正視自己,接受自己的差異。小學教師要堅持“博愛、共進、可持續(xù)”的教育教學理念,開展融合班級的個性化教學,鼓勵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共同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與長處,引導班級學生尊重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啟發(fā)班級學生的“愛人”思想,讓班級沉浸在“友愛”“關愛”“互愛”的氛圍中。此外,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給班級中的特殊兒童一定的引導,減少特殊兒童的迷茫期,如:可以引導聽覺障礙的兒童學習繪畫,感受色彩,感受無聲世界的美麗,引導其利用形狀與色彩表達內心所想,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規(guī)避自身不足。
(三) 建立融合教育校園文化,實現(xiàn)文化融合
融合教育與普通教學在某一方面仍然存在相似點,比如:校園文化的影響。學校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學生在校時間僅次于在家時間,可以說,小學校園就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小學教師要認識到校園環(huán)境及校園文化對小學生的影響,認識到融合班級對校園文化的極度渴求性。相較于普通班級,融合班級的學生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更大,更容易被塑造、被引導。小學教師要聯(lián)合起來,積極主動創(chuàng)建良好校園文化,定期開展“融合教育文藝活動”,讓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一起參與藝術活動,鼓勵特殊兒童參與文藝匯演,讓特殊兒童感受到平等、友愛、團結、互助、文藝氣息濃厚的校園文化,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文藝匯演,讓視覺障礙的學生背誦旁白,讓聽覺障礙的學生表演繪畫,讓語言障礙的學生演出默劇,通過這種方式,讓特殊兒童全面融入學?;顒又校闯蔀樾@文化的受益者,又稱為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
(四) 建立“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小學融合教育專業(yè)化
在融合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感受到,融合教育實踐的主體是學生與教師,融合教育的推動者與實現(xiàn)者也是學生與教師。學生的成長主要基于確定的發(fā)展目標、有效地參與動機、班級歸屬感、理解能力的發(fā)展與規(guī)則的認知等,學生還要不斷學習社會交往、溝通交流技巧、學習技能及問題解決方法。由于融合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傳統(tǒng)的小學教育匹配設置不能夠充分滿足其需求,這就需要教師與校領導共同努力,積極轉變教育教學思想,調整教學配置;學??梢葬槍Π嗉壍掠逃⒔處熈α?、教學資源等三方面進行重點規(guī)劃與完善,形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提升小學教育的融合教學水平,強化融合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提升融合教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配備完善的融合教育物質資源,全面提升小學開展融合教育實踐的水平,為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的共同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 結語
綜上所述,融合教育是現(xiàn)階段推出的,能夠促進特殊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提升特殊兒童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的有效教育教學策略。開展小學融合教育,可以進行個性化測試,精準掌握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還要積極引進游戲環(huán)節(jié),讓特殊兒童在游戲中實現(xiàn)互動,強化特殊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要開展愛心活動,促使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共同參與活動,幫助特殊兒童更好地融入集體。
參考文獻:
[1]劉全禮.融合教育正走在大路上[J].昆明學院學報,2018,40(5):42.
[2]林虹.創(chuàng)建融合教育示范學校的實踐探索[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8(7):23-25.
[3]林虹.交流共融——淺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小學班級融合教育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37):18-19.
[4]陳玉紅.積極探索,全方位推進太倉市融合教育發(fā)展[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7(17):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