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茫
著名詩人舒婷,以詩歌蜚聲文壇。在一代人心中,舒婷是詩意、美麗的代名詞。從《致橡樹》到《思念》,讓人領(lǐng)略了一個充滿纏綿、性情溫順朦朧派女詩人形象。而現(xiàn)在,舒婷的散文集《真水無香》(作家出版社2018年7月第1版),是一種還原到生活常態(tài)的本真,展現(xiàn)舒婷堅守的心靈故鄉(xiāng)。
舒婷以詩立世,以散文延續(xù)寫作的光輝。這本《真水無香》,都圍繞著故鄉(xiāng)小島鼓浪嶼而作,舒婷以清朗的文筆和充滿溫暖回憶的照片,對故鄉(xiāng)及人生進行了梳理。她寫到了島上的舊屋、動物、植物,還用了大量沉靜而節(jié)制的文字回憶了父親母親,回憶了《致橡樹》的原型和創(chuàng)作過程,并追想了花腔女高音顏寶玲、陳寅恪的助手黃萱、島上民間藏書家曾先生等一批頗具傳奇色彩的鄉(xiāng)賢。在舒婷看來,這些終生帶著鼓浪嶼印記的人,才是她這部書抒寫的重點。通過她內(nèi)心的回訪,洋溢著一種令人嘆息的真情和感傷,更體現(xiàn)了詩人真摯、熾熱的情懷。
舒婷來自美麗的小島鼓浪嶼。對于故鄉(xiāng) “鼓浪嶼”,她并沒有太多抒情性的評語,而是細致地寫到了島上她所感受到的一切:“鼓浪嶼真的有些迷人??葱u上樹木叢生,百鳥齊鳴,各種洋建筑,還有藍天、大海做背景。雖然這里臺風(fēng)經(jīng)常光顧,蟑螂、老鼠經(jīng)常出入,偷盜時有發(fā)生,出行要坐渡輪,還是讓人向往?!笔骀猛耆缒泻⒆影闾詺猓洃浟μ睾?,分享那些快樂的時光。青年時代也無法逃脫上山下鄉(xiāng)的命運,想象一下,戴著千度近視眼鏡,身體瘦弱的她挑著擔(dān)子,抱著鐵釬,勞動之余還不忘捧書閱讀,與周圍環(huán)境那么格格不入,而這卻讓人讀到了一個真實的舒婷。
舒婷的詩是朦朧的,可她的散文卻是現(xiàn)實主義的,自然、質(zhì)樸、親切、有感情。如《一根幸運的木棍》中,寫鼓浪嶼有史以來就是個步行島,法律連自行車都禁止。養(yǎng)著一部消防車,為了不生銹,偶爾晚上出來活動,澆花或沖洗街道,小小孩們便大喊大叫以為是恐龍。郵遞員雖然配給了自行車卻不敢用。小街小巷居多,路面忽高忽低,任你把車鈴撳得再虛張聲勢,行人不管不顧,依然悠閑地走在中間。因此郵遞員們都負重如牛,總是超時超量工作。讀之,能領(lǐng)略舒婷獨特的美感。
舒婷幾十年的創(chuàng)作,始終沒有離開過鼓浪嶼。任憑外面的世界白衣蒼狗,詩人仍堅持巋然不動,這又是何等的毅力?所以,在她的世界里,有的只是小島上的繁花似錦,有的只是春天的風(fēng)、夏天的荷、秋天的落蕊、冬天的等待,等待下一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山坡上的野草、孤獨的大樹、匆匆的過客、頑皮的小孩,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其內(nèi)在的美好品質(zhì),然后化為文字,與人共享。所以,她的文字既有著古樸的韻味,又有著超然的氣質(zhì)。
舒婷的詩歌,以美麗動人的憂傷,創(chuàng)造出了特殊魅力,其成功的奧秘就在于,在憂傷中始終伴隨著對未來的憧憬??梢坏┓畔略姼瑁挠蒙⑽姆绞竭M行創(chuàng)作,舒婷并不高產(chǎn),對文字對情感的認真和執(zhí)著,使她在這個速食的時代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在回望自己的寫作歷程時,舒婷說:“不可否認,我的家族,我的認知,我的生存方式,我的寫作源泉,我的最微小的奉獻和不可企及的遺憾,都和這個小小島嶼息息相關(guān)。”她很多的文字圍繞著鼓浪嶼而寫,寫得如此真情,的確值得令人稱贊。此時,讀她的散文,就像平和的散步,讓人很舒服。
鼓浪嶼的每一條小道,每一幢洋房,每一處芳香的花草,都在娓娓講述一個個看似古老的故事。如果你追求心靈充實歲月靜好,應(yīng)該讀讀《真水無香》。你可以跟著舒婷細膩平實的筆觸,深情地翻閱她生命記憶中的動物、植物、細小的人和事,靜靜地感受那些不可斷絕的精神紐帶對人類生活的微妙影響。在紙醉金迷的時代,能夠堅守得住內(nèi)心是何等重要。在浮躁氣氛蔓延的今天,閱讀舒婷的文字,將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與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