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玲 趙 飛
(甘肅省莊浪縣實驗小學 甘肅莊浪 744600)
當前,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開始把課外閱讀當作提高小學生閱讀素養(yǎng)和語言積累的有效教學手段,學生也對相對課本知識而言比較陌生而有趣的課外讀物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在學生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的困境,如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大大限制了課外閱讀的范圍,小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大于愛好,閱讀方式和閱讀時間都達不到新課標提出的要求[1-2]。因此,下文將探究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困境以及解決的對策。
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是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一個大的困境,小學生雖然會因為好奇心對課外讀物產(chǎn)生興趣,但是他們無法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不知道在合適的年齡讀合適的書。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很多小學生會僅僅憑借自己的喜好,去看一些毫無營養(yǎng)的漫畫書。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糾正閱讀內(nèi)容不恰當?shù)膯栴},給學生提供一些適合小學階段的書源,保證學生在課外閱讀一些健康、恰當?shù)淖x物。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一角設置一個“圖書角”,開展一個“自己捐一本,大家讀百本”的借閱活動,要求借閱的書籍不可以是毫無營養(yǎng)的漫畫和話本,必須是有意義、健康、精彩的課外讀物,也可以是從課本中延伸出來的書籍,以及與課本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書籍,如《唐詩三百首》《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等著作。教師還可以每周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的名著,如《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充滿教育意義的故事書。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就會變得健康豐富,同時還擴展了學生閱讀的范圍和量,學生逐漸在閱讀課外讀物的過程中,提高語言的積累和素養(yǎng)。
小學生對于陌生而有趣的事物總是保持著這個年紀段都會有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是這暫時的興趣和積極性往往也是小學生進行課外讀物的最大問題,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很難保持著學習的心態(tài),常常一目十行、走馬觀花地閱讀課外讀物,這樣的閱讀方法無法讓學生汲取課外讀物中真正的文學知識和語言積累。為了改變這一閱讀的困境,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閱讀方法,改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好的習慣和態(tài)度。
例如,教師可以借助一本課外讀物給學生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指導,如《成語故事》,教師就可以選出其中的一篇《守株待兔》,第一步就是讓學生初讀,通過粗略地瀏覽文章來整體感知故事內(nèi)容,這個過程也要求學生將文章讀通順。第二步就是細讀,教師要求學生在仔細閱讀的過程中理解字詞的大概意思,然后圈一圈好詞好句,同時也將不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第三步就是重點閱讀,在重復的閱讀中解決上個階段遇到的問題和阻礙,然后重點理解圈畫出來的好詞好句,有能力的學生可以書讀和背誦,做一個簡單的好詞好句的摘抄和記錄。最后一步就是要學生通過閱讀這個小的成語故事,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獲,以及在閱讀過程中學習并鞏固了哪些語文知識。這樣學生就會很快地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和體系。
最后,教師要十分注意的一點就是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由于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習科目,所以大部分的教師會把時間都用在課本內(nèi)容的教學上,而忽略課外閱讀的教學時間,然而小學生的自制力不夠完善,也難以在空閑時間沉下心來讀書。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的條件,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閱讀課外讀物。
例如,教師可以每周留出一節(jié)課進行閱讀教學,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中盡可能地擴大自己的閱讀儲備,提高學生的語言積累。然后,教師可以定期給學生開展一些閱讀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成語故事大接龍”“古詩詞朗誦會”“課外知識交流會”等主題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和閱讀感受。
總而言之,教師要抓住新課程改革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重視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學工作,努力幫助學生克服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存在的閱讀內(nèi)容不當、閱讀方法不對、閱讀時間不足等種種問題和困境,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課外讀物,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并且創(chuàng)造適合課外閱讀的環(huán)境和條件,讓學生從小學起就學會閱讀、愛好閱讀,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