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
(貴州省貴定縣第三小學 貴州黔南 551300)
小學開展德育教育是現(xiàn)代化低年級教學的主要趨勢之一,利用小學多學科疊加交織的知識體系以及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作為德育教育滲透的重要載體,能夠最大限度激發(fā)小學課程知識的活躍度,提升德育教育滲透的高效性。教師在現(xiàn)階段小學教學課堂中,應注重落實好德育滲透工作,加強小學德育課堂和方式的創(chuàng)新,逐步完善小學教學課堂體系。因此,本文基于現(xiàn)代小學課堂的特點,探究德育教育與多元學科的高效深度融合,助力現(xiàn)代小學教育的全面性發(fā)展[1-2]。
所謂小學課堂德育教育,即在小學課堂中運用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在區(qū)別理論性知識的傳授中,落實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多方位共同發(fā)展,從學生品德、素養(yǎng)、性格、個性等方面開展深度的良性教育。通過德育化課堂的開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得學生在學習和發(fā)展中更加適應新時代的教學需求和教學目標。
小學教學課堂不僅僅局限于學科知識和解題技能的授課,而更為重要的是師生間開展深度交互和思維傳遞的“主陣地”。將德育教學充分融入小學課堂教學和日常管理中,能夠向學生輸出正確的教學理念和積極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在課堂思想、實踐的互動學習中獲得潛移默化的品德熏陶和思想陶冶,讓學生在小學課堂中逐步構建正確化、全面性的思想道德品質體系,并扎根于學科知識,培育具備時代意義的正確三觀。同時,深度開展德育教學,可以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與小學學科教育密切聯(lián)系,既能夠充實豐富小學多學科的教學內容,還能夠將優(yōu)秀的社會時代思想在起步教育中進行滲透和貫徹。
首先,教師在小學教學實踐中并未正確樹立德育知識滲透理念,過度重視學科理論知識和解題技巧的教授,卻忽略德育教育的積極作用。由于部分教授對教育教學的內涵未能充分透徹地理解,導致小學課堂德育教學逐漸與新時代教育要求脫節(jié),德育化授課逐漸片面化發(fā)展,造成小學課堂德育教學滲透的效果極其不理想。其次,德育教學和學科教育間具備天然的隔閡性,學科教育內容偏向于理性化的表達,而德育教學卻極其重視以感性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造成二者的兼容性存在較大的偏差,而偏差性會對小學教師的授課過程產(chǎn)生一定的困難和阻礙。最后,教師在小學教育的德育滲透中缺乏對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預期的課前調查與分析,使得部分學生對德育教育并未適應,而某些德育教學方式也無法有效貼合學生的心理預期,從而導致小學教學德育化滲透效率大幅度降低。
德育教學的滲透不能單純局限于學科教育課堂中簡單的提及和說明,僅僅依靠言傳開展相關教育,德育的效應將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多元化的有效途徑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通過授課方法和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搭載豐富多樣的德育觀念,從而強化德育教學的高效性和實效性。
比如,教師在日常德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的融合進行綜合性教學,例如在班會課上組織時事討論會,事先在課前搜集一周以來我國社會、科技等方面所發(fā)生的重大事件,要求學生針對事件進行深度探究,抒發(fā)對事件的感想和體悟,并進行相互交流溝通。此外,還可以在課后環(huán)節(jié)中設置相關的德育游戲,例如舉行“母愛接力賽”,讓學生在腹中塞入衣物模擬母親懷孕的狀態(tài)進行跑步接力,讓學生在游戲中感悟母愛的偉大,并樹立“感恩”的思想。
所以,小學教學的德育化教學需要依靠多種途徑和多元方式才能夠有效實現(xiàn),而豐富小學課堂德育方式能夠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動員學生勇于參與到小學課堂的德育教學活動中,增強課堂的參與度和代入感,從而達到理性的德育教學預期。
小學課程中蘊含著多元學科教育,而教師需要注重德育教學與學科教育之間的連接性,以理論性知識為德育教學的主要載體,將相關的知識點與德育教學緊密聯(lián)系,重視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深度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雙重效應的積極教學效果。
比如,在數(shù)學科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百分率”的計算為出發(fā)點,初步培育學生的銀行理財理念以及對于財產(chǎn)管理能力的初步認識;在體育科目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合作化的體育活動項目,逐步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勇于競爭的良好精神品質;而在英語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借助英語口語練習和英語主題演講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讓學生勇于表達自我,從小培育學生的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多學科之間的有效銜接,不斷深化德育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實效。
所以,利用學科授課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能夠增加德育教育與小學教學的契合性和銜接性,使德育教學的授課方式更加自然,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以及德育課堂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德育教育是當代小學教育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塊,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深度滲透德育化教學,能夠在完善學生多元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品德修養(yǎng)的全面性發(fā)展,從而培育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