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議英漢隱喻應用異同及互譯策略

      2020-01-07 11:12:08唐秀梅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喻義喻體英漢

      唐秀梅

      (宿遷學院 外國語學院, 江蘇 宿遷 223800)

      當前,英語與漢語在世界范圍內(nèi)應用得最為廣泛,兩種語言在應用方面有很多共通之處,對隱喻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交流中還是在文學藝術(shù)作品中,都經(jīng)??吹诫[喻。作為一種修辭手法,隱喻的使用可以有效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促進交流與相互理解,同時,受地理環(huán)境、歷史習慣、文化差異、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影響,兩種語言在喻體和喻義的應用方面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英漢互譯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差異性產(chǎn)生的原因,避免譯文機械,產(chǎn)生“漢語式英語”或“英語式漢語”。

      一、英漢隱喻應用方面的異同

      英語和漢語中都有隱喻,從本質(zhì)上來說,隱喻是一種認知現(xiàn)象[1],它能使用婉轉(zhuǎn)、隱射和含蓄的方式,充分聯(lián)系起兩種不同概念的事物,并達到形象比喻的目的。[2]隱喻的基本要素包括本體、喻體和喻義。本體是指所要描述的事物本身,喻體是與描述對象具有相似或關(guān)聯(lián)之處的事物,喻義則指兩者之間的相似點或關(guān)聯(lián)點。不管是英語使用者還是漢語使用者,都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主體,語言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交流載體,必然是人類生活、經(jīng)驗、體悟、感受的反映,因此,兩種語言在隱喻的應用方面也必定會存在很多相同之處。同時,因各自的地理環(huán)境、文化和社會發(fā)展歷史、思維方式、社交活動等因素各有不同,也必然存在一些差異,差異性主要體現(xiàn)在喻體和喻義的應用上。

      1.喻體相同,喻義相同

      同為人類,對某些客觀事物的認知也有著許多相同之處,反映到隱喻中,英漢語言中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例如羊、老鼠、狐貍、猴子、豬等都是人類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因為這些事物本質(zhì)特征是相同的,反映在感觀和認識上,人們的認知也非常相似,都認為羊很溫順、老鼠讓人嫌棄、狐貍很狡猾、猴子很靈活、豬很懶惰,英漢兩種語言在使用這些事物作喻體的時候,喻體和喻義相同。如漢語和英語中都以“過街老鼠”喻指人人厭惡的人。即: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2.喻體相同,喻義不同

      一般而言,英漢兩種語言中的喻體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受文化的影響,也會有一些喻體具有民族差異性,有的甚至喻義相反。例如“狗”這個詞,在古人心中,狗的形象有褒有貶,贊揚狗的詞語主要集中在對狗的功能及忠誠的肯定上,諸如“犬馬之勞” “狗不離窮主,貓跟富貴走” “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丑”等,貶義詞有“狗膽包天” “狗盜雞鳴” “狗眼看人低” “狗急跳墻”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但從總體來說,貶義多于褒義,這與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及文化傳統(tǒng)有關(guān)。首先,由于狗對主人的忠誠,反而使其背上了搖尾乞憐、卑賤低下的罵名。其次,中國人講究氣節(jié),孟子曾有過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而狗在古人的心中是茍且偷生、趨炎附勢的小人形象,這就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格格不入,于是就出現(xiàn)了很多鄙視、貶損狗的詞語。在西方文化中,狗是忠誠、勇敢、可靠的象征,因此與狗相關(guān)的詞多為褒義,如top dog(優(yōu)勝者)、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再如“龍”這個詞,在不同的文化中,龍的特征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在西方文化中,龍被看作一種邪惡的生物,它毀滅一切,傳播災難,是世間萬物的敵。而在中國,龍是一種吉祥的生物,備受尊崇,它代表著財富、智慧、成功、權(quán)力和幸運,中國人稱自己是龍的傳人。另外還有一些詞,如“貓頭鷹” “紅” “白”等也是含義大相徑庭。

      3.喻體不同,喻義相同

      因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狀況的不同,英漢兩種語言中也有許多喻體不同、喻義相同的現(xiàn)象。例如,中國古代多使用牛耕田,西方則多使用馬耕田,反映在生活中,在表達相同的喻義時,英語就習慣使用“馬”作比喻,漢語則習慣使用“?!?。同樣是表示講大話,漢語使用“吹?!保⒄Z則使用“talk horse”;表達力量大,漢語使用“力大如?!?,英語則使用“力大如馬”。另外,英語習慣以“雞”(chicken)比喻“膽小者”,漢語則使用“老鼠”。英語以“鵝”(goose)表示“愚蠢、笨拙”,漢語則使用“豬”表示“蠢笨”。中國是大陸國家,土地廣闊,常以土表示多、價值低的,英語國家則是以水表示同樣的意思,如漢語以“揮金如土”喻指花錢大手大腳,英語對應的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來喻指。

      4.喻體和喻義各自獨有

      英漢兩種語言中也有很多隱喻是各自獨有的,彼此找不到與之對應的喻體和喻義。例如中國舊時婦女有纏足的文化,纏足需要用長布條裹腳,裹腳布本來就長,如因懶惰長時間不洗,就會有臭味,因此,漢語用“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比喻文章或講話冗長空洞,這是中國獨有的文化形成的比喻。再如漢語從楚漢戰(zhàn)爭中的歷史典故逐漸形成了“四面楚歌”這個成語,比喻處境孤立,而英語國家的歷史中則沒有出現(xiàn)過相似的典故,所以也沒有相對應的隱喻。反之,英語中有滑鐵盧之戰(zhàn)(meet one’s Waterloo),漢語中也沒有相應的隱喻。此外,漢語中還有“走麥城” “吃醋” “踢皮球”等獨有的隱喻,英語中則有“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black sheep”(一個給周圍人帶來恥辱的人)等獨有的隱喻。

      二、英譯隱喻互譯策略

      翻譯的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一是理解,二是表達,三是譯文為目標所理解和接受。翻譯應正確理解并忠誠表達原文的中心意思,在這個基礎(chǔ)上,盡可能地保持原文、原話的表達風格,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目標語的表達習慣,這樣才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以此為原則,在隱喻的翻譯過程中可采取以下幾種策略。

      1.與原文喻體保持一致的互譯策略

      盡管東西方相隔很遠,但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存在的共性使得英漢兩種語言在使用喻體的方面存在共同性。[3]這種共同性是基于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共性認識,其在隱喻的使用上也有體現(xiàn),英漢兩種語法不約而同選擇了一些相同的喻體來表達相同的喻義,我們應認識到,在人類社會普遍規(guī)律方面,共性大于差異性,語言應用方面同樣如此,對于英漢語言中喻體相同、喻義相同的隱喻,可以采用與原文喻體保持一致的互譯策略,這樣既能保持原汁原味,也符合人類的共性認識,容易被理解。如:“During the bull market in property, with price rising fast, auctions became increasingly popular.”可翻譯成“在房地產(chǎn)市場牛市期間,價格飛快上漲,拍賣日益 流 行?!盵4]在 英 語 和 漢 語 中,“bull market”(牛市)都指行情上漲的良好市況,翻譯時可直接對等翻譯。此類詞語還有“肉中刺”(a thorn in the flesh)、“隔墻有耳”(walls have ears)等[5]。

      2.將喻體進行互換的互譯策略

      雖然人類社會發(fā)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東西方地理位置、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民族信仰方面存在的不同也是客觀存在的,英漢隱喻的使用在文化的民族性差異方面體現(xiàn)得也很明顯,這就造成了喻義相同、喻體使用不同的情況普遍存在。英漢兩種語言各有自身獨特的規(guī)律性,在翻譯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為了使譯文更加符合表達習慣,可根據(jù)目標語的用語習慣使用與原文不同的喻體。例如,在英語中用“They are birds of a feather.”表示“同是一類壞人”,這個隱喻中,用“同類羽毛的鳥”喻指“同一類壞人”,而漢語中則用“一丘之貉”表達這個意思,我們在翻譯的時候,要使用不同的喻體,保留原文喻義。再如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的原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寶玉滿面淚痕道:‘家里姐姐妹妹們都沒有,單我有,我說沒趣;如今來了這么一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知這不是個好東西。’”由于東西方在文化上存在差異,漢語習慣使用“神仙” “貌若天仙” “仙女” “仙子”等來表示女性容貌俊美,而英語中則習慣使用“天使”(angel)來表示這樣的意思。所以,在英文版的《紅樓夢》中,這句話被翻譯為:And now this new cousin comes here, who is as beautiful as an angel and she hasn’t got one either. 這類的隱喻還有:a lion in the way(攔路虎)、to fish in the air(水中撈月)、a cat on hot bricks(熱鍋上的螞蟻)等。

      3.改變原文表達方式或語言結(jié)構(gòu)的互譯策略

      在翻譯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英漢兩種語言中各自獨有的隱喻,這是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文化空缺,在目的語找不到對應隱喻表達方式的情況下進行互譯,是很難做到同時兼顧語義表達和語言風格表達的。因此,在互譯時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語言形式和結(jié)構(gòu),應以最適當?shù)乇磉_原文中心意思為要,根據(jù)語境靈活翻譯。可采用意譯為主、直譯為輔的互譯策略。例如英語隱喻:If you don’t take my advice, you will meet your Waterloo.這個隱喻中涉及西方歷史中的一次著名戰(zhàn)役,即滑鐵盧(Waterloo)之戰(zhàn)。滑鐵盧是一個小鎮(zhèn),1915年6月,拿破侖率法軍在此與英國、普魯士組成的聯(lián)軍進行激戰(zhàn),結(jié)果法軍被英、普聯(lián)軍打敗,反法聯(lián)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它結(jié)束了拿破侖帝國,標志著拿破侖的徹底失敗,此役之后,拿破侖被放逐,自此退出歷史舞臺?;F盧(Waterloo)之戰(zhàn)對歐洲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因此在西方廣為人知,常用來比喻人生從成功到失敗的重大轉(zhuǎn)折,或者慘痛的失敗。譯為漢語時,為避免譯文不容易被理解,只翻譯其中心意思:如果你不聽勸,你將會一敗涂地。也可以改變原文語言結(jié)構(gòu),采用直譯+補充說明的方式翻譯:如果你不聽勸,你將遭遇到你的滑鐵盧(在滑鐵盧之戰(zhàn),拿破侖被英、普聯(lián)軍大敗,自此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三、結(jié)語

      語言的形成與使用受到地理位置、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在表達上也因此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兩者對隱喻的使用都很常見。隨著中國對外交流的日益擴大,語言翻譯過程中將會更多地遇到隱喻這類修辭手法,我們對隱喻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它同時也是傳達文化信息的載體。作為翻譯人員,在翻譯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英漢語言應用的差異性,要根據(jù)喻體、喻義的不同,靈活采取不同的翻譯方法,不僅要做語言溝通的橋梁,還要做文化交流的使者,為英漢兩種語言的發(fā)展和東西方文化的豐富發(fā)揮積極促進作用。

      猜你喜歡
      喻義喻體英漢
      比喻讓描寫更形象
      中英動物隱喻差異之解析
      英語果蔬名稱喻義舉隅
      從英漢動物詞匯的喻義看文化差異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7:01:56
      “狗”喻義探究
      商務英語翻譯中英漢褒貶義詞的應用探討
      從喻體選擇對比哈薩克語和漢語比喻的民族差異
      語言與翻譯(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5
      淺談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方法
      喜馬拉雅
      福建文學(2015年4期)2015-04-27 00:48:50
      英漢文化中的委婉語應用對比分析
      石狮市| 枣阳市| 寿阳县| 邓州市| 盘山县| 邯郸县| 贵德县| 石台县| 宁陵县| 疏勒县| 青铜峡市| 同江市| 南汇区| 资溪县| 汝阳县| 年辖:市辖区| 长治市| 田东县| 万州区| 阳朔县| 清丰县| 确山县| 洛阳市| 密山市| 堆龙德庆县| 涡阳县| 富蕴县| 磴口县| 铜陵市| 泸水县| 洮南市| 微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万宁市| 平昌县| 江都市| 建始县| 光山县| 昆山市| 应城市| 赞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