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占虎
摘 ?要:問題是語文學習的“敲門磚”,怎樣提出一個“好問題”是思維活動的開始,通過問題導入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么合理地設計問題并利用提問的方式使一堂課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究的問題,就目前的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而言,課堂中延伸出的很多問題中,問題的設計是最為直觀且最容易影響課堂教學的關鍵因素,而如何合理地設計問題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備條件,本文從問題設置的意義出發(fā),通過啟發(fā)、鼓勵、引導、評價等方面,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探究,以期為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6-0090-02
【Abstract】The problem is the "knock on the door" of Chinese learning.How to put forward a "good question" is the beginning of thinking activities.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question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questions in Chinese teaching.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how to reasonably design problems and make use of the way of questioning to make a class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is a very worthy question to explore As far as the current rural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s concerned,the design of the problem is the most intuitive and easy to affect the key factor of classroom teaching,and how to reasonably design the problem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create an efficient classroom.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ignificance of problem setting,through the aspects of inspiration,encouragement,guidance,evaluation,etc.,on how to teach in class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nquiry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Classroom teaching;Problem design
通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會有這樣的疑問:“講了這么多遍怎么還是回答不上?”或是有這樣的無奈:“這并不是我要的答案!”,或是有這樣的反思:“我問的有這么難嗎?”,亦或者有這樣的尷尬:“為什么你們從來不舉手?”從中暴露出了一個關鍵的語文課堂教學疑惑,就是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是否合理。而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中,這樣的問題更是不勝枚舉,從中仔細探究,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背后總有許多教學中的問題,如學情分析不夠充分、備課不夠完善、課堂駕馭能力不足等。那怎樣才能合理地設計問題,利用問題提高教學效果,真正達到高效課堂呢?通過幾年的課堂觀察和教學實驗,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問題的意義
從傳統(tǒng)意義上說,問題是指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題目。魯迅在《三閑集·怎么寫》中說到“寫什么是一個問題,怎么寫又是一個問題?!?,可見“問題”貫穿于人生的方方面面,是一切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培養(yǎng)問題意識是提升思維能力的關鍵,是打開學習之門的金鑰匙。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這更是指明培養(yǎng)問題意識不僅是讓孩子不斷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更是讓孩子們?nèi)轿怀砷L的必備條件。而對于教師而言,如何培養(yǎng)孩子們的問題意識,如何進行有效的問題設計則是語文教學需要注重的核心問題。以“問題”來審視小學語文課堂,我們可以將整堂課看做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這四個方面入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脈絡自然清晰了許多。
2.啟發(fā)—發(fā)現(xiàn)問題
在百家爭鳴大語文時代來臨之際,眾多教學理念加持之下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不斷被打破重構(gòu),而啟發(fā)式教學的理念一直以來被一眾教育名師所親睞,它主張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設計隨處可見,但具體操作卻大相徑庭,譬如在揭題導入時教師常會提到這樣的問題“看到這個題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聯(lián)想到了什么?”“為什么叫這個題目”等,而面對這些問題,學生們往往顯得一頭霧水,或不知所云,或回答的天馬行空脫離預設。通過多個教學班級比對發(fā)現(xiàn),沒有進行過常規(guī)的思維訓練,學生很難發(fā)現(xiàn)問題,更別提提出問題。
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常規(guī)的思維能力訓練,并做好充分的學情分析,在不斷的演練中讓學生形成一種初步的問題意識,養(yǎng)成善于觀察并思考的習慣,再進行類似的啟發(fā),才能避免上述問題的發(fā)生。在提問過程中,教師可嘗試換位思考,《論語》中曾子說到“吾日三省吾身”,這是一種高度的自我審視,在教師的行動中也可仿照養(yǎng)成一種“問人先問己”的習慣,只有讓自己明白的問題,才能拋給學生。而這樣適合兒童學情的啟發(fā),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3.鼓勵—提出問題
對教師而言,課堂提問具有對所學知識的求證性,對學生的啟發(fā)性,對心有旁騖的學生有警戒性,對課堂氣氛有調(diào)節(jié)性。而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這將是一次學習能力的升華。筆者針對農(nóng)村小學生提問行為做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提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根據(jù)之前的提問經(jīng)驗得出的問題。二是和自己平時生活相關的問題。三是引起極大興趣的問題。四是平時思考過的問題。五是揣摩老師思路得出的問題。
在課堂中,應對學生的上述問題,教師的處理方式顯得有些單一,部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預設太深,而應對學生提出的偏離預設的問題總是用力糾正,對學生揣摩教師思路得出的問題大為贊賞,這樣極其容易形成定式思維,阻礙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在課堂中不應太執(zhí)著于自己的預設,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勇氣。在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時,應及時給予鼓勵,并給出針對性的建議,這樣便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課堂中教師提問應避免出現(xiàn)流于形式、范圍太廣、題干不明、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如“對不對?”“是不是”等。建議設問時思路要清,預設要廣,要問得合理,提出有針對性、有建設性、有銜接遞進性的問題,并做到適時追問、即時點評。
4.引導—分析問題
在幾種新興的教學理念中,對于分析問題也有不同的追求,情景教學法通過各種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啟發(fā)式教學善于啟動學生思維,從不同角度思考做出分析;而后茶館式教學是先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反復分析,找到方法。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如果總是處于一種興奮的、愉快的狀態(tài),他的思維就會有超常的發(fā)揮,他接受外面信號的速度就會非??旖?。無論哪種教學理念牽引,作為一名教師,課堂上必須注意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讓學生時刻處于一種輕松自如的情緒中,那么無論是記憶,還是思維,都會得到最好的發(fā)揮。自然在這樣的氛圍中,加以引導,分析問題的過程便會輕松許多,在學生分析的過程中建議適時追問,多問一個“為什么?”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永恒動力。
5.評價—解決問題
對課堂中的問題作出了充分分析,那么解決的過程便會信手拈來,問題有了答案,但這個過程并不圓滿,對于學生的答案,教師應做到即時評價,為這個問題畫上圓滿的句號。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常見的評價存在諸多問題:評價方式過于單一,貼小紅花、發(fā)小獎品等沒有規(guī)律;教師評價語言匱乏,過于籠統(tǒng);教師評價脫離了學生角色,顯得不夠真誠等。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沒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反而會讓課堂顯得蒼白乏味。
如何有效地進行評價呢?建議應做到知識評價、過程評價和情感評價三維一體,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從而豐富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促進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有效互動,極大的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比如,有針對性的知識能力評價:你的聲音、讀音準確,還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讓人感覺好像你就是課文中的那個小女孩。有建設性的過程評價:你在考慮這個問題時采用了很符合文中小主人的角度,這點很棒,如果你能換個角度,如從自身出發(fā)考慮一下會更好。有愛的情感評價:從你的回答中,老師發(fā)現(xiàn)你真是個善良的小男孩,老師為你感到驕傲!
教無定法,小學語文教學亦是如此,唯有找到最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賞每一個孩子,傾聽他們的內(nèi)心,用自己足夠的真誠回饋他們,以“問”激趣,促成語文課堂教學探究式教學,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讓課堂上的每一個問題都開出最美的花,讓孩子們沉浸在問題的藝術中,點亮課堂,點亮人生。
參考文獻
[1]魯迅.三閑集.怎么寫[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4.11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