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小,山東 德州 253500)
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差,對于教材課本中設置的新聞、雜文、小說、詩歌等各種題材體裁內容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拓展閱讀訓練則是在尊重并還原課本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度的拓展,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更加牢固的閱讀認知。不過,這樣的拓展閱讀訓練教學也需要講究技巧,由教育工作者靈活施教,真正鼓舞學生的閱讀學習熱情,提高閱讀教學成效。
同步拓展閱讀訓練活動是基于課本教材進行的拓展強化,它的基礎是對課本教材內容的尊重。因此,我們在組織進行拓展閱讀訓練的時候,決不能跳出課本來進行,決不能孤立地開展。我認為,從課本教材向拓展資料的教學,需要以興趣引導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讓學生對課本教材的思路體會能夠順利延伸到拓展閱讀訓練中來,能夠保持學習思路不跳脫,學習狀態(tài)不中斷。在興趣激勵引導拓展閱讀訓練中,老師要找到興趣點進行引導。
比如在五年級下冊課文《手指》的拓展閱讀訓練中,豐子愷的這篇文章本身是極具趣味性的,題材的選擇和寫作的語言風格都很讓學生感興趣。借著這種興趣,老師問大家:同學們,你們喜歡豐子愷的寫作風格嗎?你們還有沒有讀到過類似風格的作品呢?咱們的拓展閱讀訓練材料中,正好有幾篇文章非常有意思,我們來讀一下好不好?通過這樣一種簡單直接卻平滑有效的過渡方式,我讓同學們對拓展閱讀訓練活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順著《手指》這篇文章本身的良好體驗,學生在后續(xù)的拓展閱讀中就有了充分的積極性,思路更加活躍,也為保證閱讀訓練成果做好了鋪墊。
我們必須看到,拓展閱讀訓練是在課本教材的內容基礎上進行的延伸教學。如果學生連課堂內容都不感興趣,立足課本進行的拓展也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所以,生搬硬套、空洞說教的拓展閱讀訓練方式是不可取的。從實踐教學經(jīng)驗來看,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慎重對待。
在針對文本進行的拓展閱讀訓練中,課文文本和拓展閱讀文本都是教育實行的基礎。它是閱讀資料和訓練任務、課后題目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是讀與想、練和做等的統(tǒng)一和強化。以往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拓展閱讀教學中存在只重視課后題,不注重文本閱讀與解析的情況。很多老師主觀認為,拓展閱讀材料和課本文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不屬于教材內容的范疇,不需要精細化的閱讀解析和鑒賞品評。這種做法是本末倒置,忽略重點的。我們必須尊重文本,立足文本,把文本搞通透,才能讓拓展閱讀訓練有成效。
基于文本發(fā)掘主題,我們就是要挖掘文本中的教學重點和教育價值,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立德育人和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等使命任務。比如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它講述了毛主席在瑞金沙洲壩給村民們打井供水吃的感人故事,講述了村民們?yōu)榫⒈?,紀念不忘毛主席恩情的事跡。老師就可以從中提取“毛主席愛人民”和“人民群眾懂感恩”兩個主題作為深化閱讀教學的切入點。那么在進行拓展閱讀中,老師就會著重啟迪學生對這篇文章中所蘊含的愛民之情,以及群眾擁戴主席之情進行深刻的反思。在通過設身處地的講述沒有水吃給人們的生活造成的巨大困擾,通過回想幾十年前中國物質條件落后,打井生產(chǎn)工具缺乏、技術落后,引導大家明白主席為群眾做出了多么大的貢獻。通過這樣的主題教育引導,升華學生對課文的閱讀體驗和思想認識,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知恩圖報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結合文本提取這一主題進行拓展教學,讓同學們明白要知恩圖報,明白做人要有感恩意識。這就是拓展閱讀的價值體現(xiàn)。
和語文課本教材不同,拓展閱讀訓練中既有讀的成分,也有練的成分。練的是什么?這通過課后題目的設置即可很好地把握。在拓展閱讀訓練教學中,老師要做到文本材料與訓練題目相結合,能從題目設置上把握教學重點,并且鼓勵同學們圍繞課題進行思考探究,形成自己的認識。
比如針對拓展閱讀材料《我在第三棵樹下等你》進行的拓展閱讀訓練活動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其實我和爸爸之間既沒有隔著一堵墻,也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只是一縷風,在彼此的愛中無足輕重的風。”從這里面,你讀懂了什么?
可以看得出來,這個題目的設置是比較開放性的。它沒有著眼于文章創(chuàng)作技巧方法的教學,沒有側重于文章中某個字、某個詞的寓意解讀,而是讓同學們圍繞指定句段,結合整篇文章的閱讀體會來談感受。那么,這樣的練習題目該如何去解答呢?老師并不是直接給大家解題,而是先給大家5分鐘時間自行思考,然后拿出5分鐘時間讓同學們自由發(fā)言討論,把解題的思路或者答案講出來,大家一起討論。比如有的同學認為:這句話說明了作者把她和父親之間曾經(jīng)的不愉快看得特別通透,因為那些不愉快就像是風一樣,就算很猛烈也總有刮走的時候,也會有風平浪靜的時候。人們常講父愛如山,而女兒和父親之間的那一點隔膜就像是風一樣,即便風再猛烈也不可能動搖如山一般厚重的父愛。這位同學的認知就非常貼切,讓很多同學感到認同。
在圍繞拓展閱讀訓練題目組織開展的教學活動中,老師會給同學們充分的自由,讓大家摸索探究閱讀訓練的技巧和方法?;诖蠹业奶骄拷Y果,老師做最后的總結和提煉,形成更加凝練的閱讀訓練技巧。比如上面提到的這種具有開放性的題目,它考驗的是學生對文章主題、文章思想感情、文章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節(jié)等的領悟感知能力。那么遇到這樣的題目該如何解答呢?在鼓勵同學們充分自學探究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了以下技巧:①開放性的題目要緊密聯(lián)系課文,最后能找到原文中的句段進行上下文的關聯(lián)。②對題目的解答不能局限于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或者情感體會,而是要懂得適當?shù)靥鰜怼R纤枷肷A、認知升華的主題。③面對題目,語言的組織要做到邏輯清晰,條理嚴謹,不能語無倫次。既要有論述,也要有情感抒發(fā),才能更加動人。這幾點技巧,我們當堂進行驗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是圍繞拓展閱讀訓練進行的技巧技能上的有益嘗試。
教育需要做到與時俱進,針對語文教材的拓展閱讀訓練也要遵循同樣的理念。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新思想的提出,語文拓展閱讀也應該做到多措并舉,不斷給同學們帶來新體驗。比如微課視頻教學,這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種教育措施。老師可以圍繞課程內容,通過錄屏錄音的方式制成微課視頻,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同學們自行觀看微課視頻,自行對微課中閱讀訓練的技巧和重要知識點進行記錄。在微課視頻教學中,老師不需要當堂講解太多內容,學生基本靠自覺思考來學習,這對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很有幫助,也可以有效帶動課堂氣氛,減輕老師的課上工作壓力。再比如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我們可以把同一篇課文后面拓展出來的幾篇文章組合在一起,讓大家進行對照。比如《我和父親的“戰(zhàn)爭”》《孫子的麥收》《拯救老媽》,這幾篇文章都是圍繞親子關系、親情關系這方面的內容來做教育。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jù)親情關系、如何維系親情、如何看待親情、如何深刻生動地描寫親情關系中的人物形象與內心活動來做對照閱讀教學。這樣的群文閱讀,同樣可以給學生帶來新鮮體驗,讓拓展閱讀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是小學生成長進步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必要舉措。依托教材文本材料,開展同步拓展閱讀,多措并舉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熱情和閱讀體驗體會,這是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適應學習節(jié)奏,傳承語言文化,提高學科素養(yǎng)的教育使命,也是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學習習慣,創(chuàng)新施教,啟迪引導,開啟小學語文課堂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