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鈺
摘 要:視覺識讀能力作為美術學科素養(yǎng)之一,一直以來都對美術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制定表現(xiàn)標準有利于對課堂和教學進行評價,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質量都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美術;視覺識讀能力;表現(xiàn)標準;審美能力
一、視覺識讀能力概述
(一)視覺識讀能力的內涵
視覺識讀能力與視覺讀寫能力密切相關,視覺讀寫能力這一概念起源于國外,1970 年在美國芝加哥召開了“第一屆視覺讀寫能力的國際會議”,并成立了“國際視覺讀寫能力協(xié)會”。英·布朗認為傳統(tǒng)上的視覺讀寫能力屬于視覺藝術課程,而現(xiàn)在則納入英文、數(shù)學、歷史、地理、電腦、視覺溝通、設計與科技等領域,在中小學中也成為公認的一項讀寫能力①。
視覺解讀能力是更高一層的表現(xiàn),王大根認為視覺解讀能力是一種建立于社會學、歷史學、美學、心理學等學科基礎上的更為深刻的鑒賞能力、判斷能力和批評能力,逐步建立基于世界文化視野的審美參照系,把解讀能力內化為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圖像信息時能快速準確地作出反應。
(二)《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的視覺識讀學習內容
視覺識讀能力的培養(yǎng)依靠視覺文化產品。視覺文化產品既包括實體的,如繪畫、雕塑、建筑、工藝、設計、攝影等,也包括非實體的,如文化現(xiàn)象與事件②。
小學美術(5-6年級)處于義務教育的第三學段,《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于這一學段“欣賞·評述”領域的目標確定為“欣賞中外優(yōu)秀美術作品,了解代表性的美術家。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用簡單的美術術語對美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分析,表達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迸c以往的美術欣賞活動不同的是,在世界多元文化和信息高度發(fā)達的今天美術欣賞的對象已不再只是存在于美術館和畫冊中的陽春白雪,還包含了更多富有生活氣息的視覺對象,如:民間工藝、包裝設計、卡通動漫形象、行為藝術、影視作品等。
二、小學高年級學生視覺識讀能力表現(xiàn)標準
基于美術課程標準、視覺文化社會對學生識讀能力的要求和小學高年級學生美術學習的心理特點,我認為小學高年級學生視覺識讀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迅速而準確的感知圖像并形成一定的情感,可以對圖像隱含的信息加以分析形成自己的見解。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感知圖像的特征
感知圖像的特征是對圖像的美術語言特征進行識別,例如:這幅畫是水粉、水彩還是油畫?構圖上是三角形、S形還是其他形狀?對這些內容和形式的感知是判斷學生能否具備視覺識讀能力的表現(xiàn)標準之一。
我認為對圖像特征的感知由低到高可以劃分以下幾個層級:
一級:學生自身觀察不出,通過教師點撥仍舊無法感知圖像特征的存在;
二級:學生自身觀察不出,但通過教師點撥可以感知圖像特征;
三級:學生自己通過仔細觀察和思索感知圖像主要一兩種特征;
四級:學生自己可以輕松、敏銳地感知圖像三種以上主要特征。
(二)對圖像所表達的信息產生相應的情感
藝術創(chuàng)作是富有情感的活動,情感是藝術的生命,有了情感的參與就表明視覺識讀不僅局限于對表面特征的感知,從而進入了更深層次的美術欣賞活動,我認為對圖像所表達的信息產生相應的情感的感知由低到高可以劃分以下幾個層級:
一級:學生自身感覺不到,通過教師引導仍舊不能產生相應的情感活動;
二級: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可以產生相應的情感;
三級:學生可以根據(jù)圖片內容產生一定的聯(lián)想和某一種情感;
四級:學生自身可以根據(jù)圖片內容產生多方面的聯(lián)想和與其相應的充沛的情感。
(三)對圖像加以描述
描述即讓學生回答“你看見了什么”,描述又可分為“客觀性描述”和“個性化或形象性描述”①。客觀性描述即如實描述所看見的圖像,如有一棵樹、天空中飄著雪花、這幅畫以藍色為主調等。我認為對圖像的描述水平由低到高可以劃分以下幾個層級:
一級:學生可以進行一定的客觀性描述,個性化描述能力欠缺,通過教師引導仍舊不能產生有想象力的個性化描述;
二級:通過教師引導可以進行客觀性描述和富有想象力的個性化描述;
三級:學生可以根據(jù)圖片進行一定的客觀性描述和基本的個性化描述;
四級:學生自身可以根據(jù)圖片進行多種客觀性描述和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化描述。
(四)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對圖像加以分析和評述
分析即讓學生回答“作者如何使你產生這樣的感覺”,可以從形式角度和社會角度來探尋。即讓學生能夠分析點、線、面、色、空間、肌理等美術語言是如何組合、搭配,最終呈現(xiàn)出我們所感受到的圖像的,對于特定的作品,還要分析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服飾、表情等是如何呈現(xiàn)的,以及作者為什么這樣表達。我認為對圖像的分析評述水平由低到高可以劃分以下幾個層級:
一級:學生可以根據(jù)圖片進行美術語言分析,但不能大概說出作者這樣表達目的,沒有形成自己對于美的觀點,不能認識到要從內容、形式、作者背景和社會時代背景中欣賞美術作品。
二級:通過教師引導可以根據(jù)圖片進行一兩種美術語言分析,能大概說出作者這樣表達目的,可以形成自己對于美的觀點,能夠認識到要從內容、形式、作者背景和社會時代背景中欣賞美術作品。
三級:學生自身可以根據(jù)圖片進行一兩種美術語言分析,大概說出作者這樣表達目的,可以形成自己對于美的觀點。
四級:學生自身可以根據(jù)圖片進行多種美術語言分析,能說大概出作者這樣表達目的,可以形成自己對于美的觀點,有意識地從內容、形式、作者背景和社會時代背景中欣賞美術作品。
參考文獻
[1]英·布朗.藝術教育中的全球趨勢:新科技與視覺讀寫能力[J].國際藝術教育學刊,2004.
[2]錢初熹.視覺文化的轉型與學校美術教育的發(fā)展[J].藝術教育研究,2014(3).
[3]王大根.中小學美術教學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99-200.
[4]郭元祥、馬友平.學科能力表現(xiàn):意義、要素與類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