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武
摘要:隊列隊形練習是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它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身體的正確姿勢,培養(yǎng)學生自信堅毅的個性起著重要作用,對發(fā)展學生的身體具有良好的鍛煉效果。隊列隊形是身體姿態(tài)和空間體位感覺的基本訓練,也是組織集體活動,培養(yǎng)組織紀律性和整齊一致的重要手段。它能讓學生聽從指揮、遵守紀律的品質,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氣質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
關鍵詞: 轉法 模仿 自信堅毅 遵守紀律 奮發(fā)向上
隊列隊形練習是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它具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身體的正確姿勢,培養(yǎng)學生自信堅毅的個性起著重要作用,對發(fā)展學生的身體具有良好的鍛煉效果。隊列隊形是身體姿態(tài)和空間體位感覺的基本訓練,也是組織集體活動,培養(yǎng)組織紀律性和整齊一致的重要手段。它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身體的正確姿勢,培養(yǎng)學生自信堅毅的個性,具有聽從指揮、遵守紀律的品質,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氣質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
然而,目前的體育教學中,新課標中“快樂體育”理念的沖擊,隊列隊形練習已失去了它應有的地位。其原因是隊列隊形的練習太過枯燥乏味,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缺乏創(chuàng)新,造成學生不愿意練,對此項目失去了興趣,自然就無“快樂”可言。因此,我對在隊列隊形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探索新了教學方法如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我國古代著名的學者管仲說:“勞其形者疲其神,悅其神者忘其形。”隊列隊形練習的內容比較單調,不外乎“立正”、“稍息”,“向左轉”、“向右轉”,“齊步走”、“跑步走”等這些枯燥無味的活動。反反復復的訓練中,學生會感覺枯燥疲憊。教師在教學中不妨采取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法,把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習興趣,調節(jié)教學氣氛。
教師把課堂教學隊列隊形的場地布置或用語言描繪成一個特定的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利用小學生好奇、愛新鮮的心理特征,激起他們訓練的熱情。 例如:在練習原地四面轉法時,教師把訓練場地布置成熱鬧的十字路口。讓學生齊步走來扮演行人和車輛,另一部分學生就模仿交警“指揮交通”。當“小交警”打著手勢向不同的方向轉動,起到原地轉法要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樣原地轉法得到了較好的鞏固。又例如在訓練齊步走的時候,讓學生扮演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zhàn)士,教師扮演是檢閱的領導,用語言激發(fā)他們的激情,用口令指揮他們的行動,這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集合—解散”的訓練中,我利用游戲性競賽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把學生分幾個小隊,在解散狀態(tài)下,聽到集合哨聲時,比一比哪個小隊集合的速度快、隊列整齊,精神飽滿,站姿準確。給予表揚。
二、切合實際,降低難度
體育教學必須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在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同時,注意鍛煉學生的身體,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小學體育教材中隊列隊形練習的內容和要求都是參照軍事訓練的相關要求制定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這種軍事化的要求對小學生來說是不切合實際的。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及生理、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表現出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心理素質不穩(wěn)定等現象。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味地以高標準去要求他們,只會使他們的生理、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壓力。 例如在教學原地踏步和齊步走的練習中,教材中對擺臂的角度與幅度有很高的要求??墒沁@種空間感和本位感較強的動作,對小學生來說是很難達到的,而且對動作刻意的強調,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進而影響整個動作的準確性。諸如此類的高要求還有很多,如原地踏步時提腿的高度,集體訓練時的動作同一性等,使學生望而生畏,產生排斥抵觸的情緒。在教學中,面對這些難點,教師要降低動作難度,使學生易于做到。如擺臂時學生能夠做到雙臂自然擺動、動作協調、姿態(tài)美觀,就可以視作達到要求。學生在訓練中有了興趣和自信,才能使以后的教學得以順利進行。
總之,小學隊列隊形練習是體育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體育教師必須從主觀上重視這一教學內容。然而針對目前教學實踐中,練習顯現出單調、枯燥的狀況,體育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教法,巧妙構思,讓隊列隊形練習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真正達到既鍛煉身體又愉悅心靈的目的。
參考文獻:《小學體育教育》《小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