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摘要】由于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應格外關注聾生的思想教育。如何加大對聾校職高學生的思想教育,成為提高教育事業(yè)的主要問題。通過對聾校中職學生教育難點的分析,提出中職聾校數(shù)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
【關鍵詞】分層教學 聾校 數(shù)學教學
一、前言
分層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知識基礎存在的差異,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進行因材施教的一種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的基礎理論為因材施教理論、成功教育理論以及合作學習理論。因材施教理論即針對學生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優(yōu)勢;成功教育理論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激勵式評價方式,確信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有成功的潛能,進而以合理的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合作學習理論是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生目標,以優(yōu)帶差共同進步。對于中職聾校,由于特殊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接受的思想教育能力有限,造就學生對學習成績的差異性,針對聾生學生的思想教學模式特點,實行按分層教學形式,有一定難度性,但對于不同班級,實行不同層次教育方式,完成走班教育對于教師而言,難以完成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知識,對中職聾校如何實行教學實踐至關重要。
二、課前安排,合理備課
1.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職業(yè)學校教育方針是以“夠用”為度,可對教育的“夠用”度又無法確定,而在不同學生的思想教育中對教育方針又有著不同的理解定義,對于學生畢業(yè)工作處理,有投身于事業(yè)崗位中;有續(xù)學就讀發(fā)展的,總之對教學的主體思想明確。另外,教學內容的思想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目標,對于基本教學課程要求學生全體達到,視為集體目標;對不同學生按照發(fā)展性、基礎性、提高性等不同層次的教學,視為個人目標。
2.對學案進行編寫
如何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教學層次逐步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而主要的方式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理規(guī)劃學習目標,確實落實學習方針,明確學生教育層次,完善教育方案內容,通過對知識整理、延伸問題思考、加強問題探索等,鞏固教學知識。但不同的教學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案,對于自主學習不強的學生,采用彈性教育,合理采用教學模式,通過教育引導方針,增進學生思想教育知識,而對于自主性強的學生,要加強教學方案延伸,提高教學知識內容教學效果,促使教育事業(yè)高效發(fā)展,提升教學質量。
三、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不同分層的依據(jù)劃分,所制定的分層對象、學習方案各不相同,其中包括了作業(yè)、預習、課堂等。
1.作業(yè)
對作業(yè)的布置要合理科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育內容要根據(jù)作業(yè)的難易程度進行科學性分配,如對于A組學生,在知識性題目上延伸考題難度,增加概念性、思考性題目;對于B組同學,在原有的基礎教育題目上,增設一些簡易的知識性題目;而對于C組學生而言,在基本基礎練習上,不僅要認真完成,還要反復性對其加以鍛煉,促使學生更有效掌握理解。
比如,布置作業(yè)x大于0,y大于0,且在2z大于x+y后,要求求證√z2-xy小于x小于z+√z2-xy。學生上交作業(yè)以后,教師用分析法,從題目中的結論√z2-xy小于x小于z+√z2-xy來著手,對這一結論進行分析、研究與推導,逐步得出與題目中已知條件x大于0、y大于0、2z大于x+y相符的不等式,進而完成了整個題目的求證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能力不一樣,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講解。
2.預習
預習對思想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思想教育講授中,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統(tǒng)一預習。由于存在著學習能力不同,學生在課程內容預習時就會產生不同的作用效果,而針對聾啞學生的教育思想內容預習方式,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教育的教學方案,通過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劃分為:
A:以開發(fā)學生知識性、理解教育思想內容知識為主,在原有的基礎題目上加設提高型題目。
B:從基本的課程內容知識上,參與簡單性考題。
C:在原有的基礎上,增設基本知識考題和加設一些中性難度的題。
3.課堂
學生在不同層次的參與授課極為重要。教育講學中教學中課堂教學是最為重要的,學生的主要授教知識就是來源于課堂講解,所以對緊抓課堂效率是對提高學生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1)對于學生的引導教育,在教師的講課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對象的例子進行知識引導,對學生提出問題,設下疑點,讓學生通過實際驗證對比,進行多層次方向解答,在設定的問題難易程度,要有梯度感,可由淺到深選擇性的讓不同組學生回答。
例如,教師在對“一次函數(shù)”進行授課期間,應依據(jù)相關知識對學生給出如下的題目:在a、b、c間相乘后,大于0,在a、b、c間相加后,大于0,在(a*b)、(b*c)、(a*c)間相加后,大于0,學生要進行求證:a大于0,b大于0,c大于0。教師需要應用手勢引導學生運用反證法對這一題目進行求證。在題目中,由已知的條件能夠得到a、b、c均是正數(shù),學生在此就可以假設a、b、c都不是正數(shù),由題目中所給出的a、b、c間相乘后,大于0可知,在a、b、c這三個數(shù)中必定有一個數(shù)是正數(shù),而另外兩個數(shù)是負數(shù),所以,參照有關的已知條件,就可以推論而得(a*b)、(b*c)、(a*c)間相加后,小于0的結論,這就與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相反,因此,這一假設無法成立,題目中原有的結論是正確的。
(2)在知識講授、分析上,通過以不同方式的舉例講解,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知識教育,滿足層次不同的學生學習,對于A組學員,通過嚴謹有序的教學課程加以嚴格的邏輯推理進行知識講解;對于B組學員,講解的主要內容是通過舉例的實際知識要點;而對于C組同學,則要通過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分析進行反復強化,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中職數(shù)學(基礎模塊)上冊每一章的第一課時都是相應的概念解釋。就拿前面三章“集合”“函數(shù)”和“不等式”為例,首先課本上都是對于這三個數(shù)學名詞的解釋,然后引發(fā)出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教師在教授時,也應該要仔細將這些基礎知識講透徹明白,然后依據(jù)學生不同層次水平進行知識分析,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得以加深。
4.課后考察,評估學習成績
就目前的授教情況和學校獎學金的考評需求,教學考試的內容必須嚴格對外,其要注重層次劃分,對于符合授課標準的實行百分制。而一些比教材與內容、標準稍高的附加題,可以在100分基礎上增加10~20分,學生按照自身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做附加題。這種評估方式能夠使得成績評判多元化,有一定的彈性。例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小組的成績,而考試過程中,首次沒有及格的學生或是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可以選擇再考一次,雖然題型基本一致,但是試卷不一樣,第二次的成績可以作為自我評估標準,但是不可以在獎學金評定中使用,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結語
總之,在聾校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可以確保公平與公正,對于學生主動學習習慣養(yǎng)成極為有利。此外,分層教學法在某種程度上對教師工作強度有強化作用,這勢必會促使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充分了解學生,高效控制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侍菁菁.跨越無聲到有聲的界限——讓交互電子白板深入融合聾校數(shù)學教學中[J].小學教學研究,2018,(12)?:12.
[2]鄒沖.聾校數(shù)學教學中微課的引入及教學方式探索[J].求知導刊,2018,(3)?:111.
[3]趙亞寧.聾校數(shù)學教學中提升聾生反思能力的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