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語文 課程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的總目的之一是“能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為了體現(xiàn)上述教學理念,改變高耗低效的教學現(xiàn)狀,使語文課堂和諧、高效,我們應在語文教學中采取了有效的教學策略,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上完一節(jié)課后,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么?”,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么?”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么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
一、潛心領會教材文本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么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首先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準確把握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一)正確解讀文本
通過鉆研教材,來確定“教什么”,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鉆進去”,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后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jù)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
(二)多元化地解讀文本
課文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并悅納的良好心態(tài)尊重學生多元化地理解課文。
(三)能超越性地解讀文本
“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yǎng)的過程。”因此,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yǎng)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yǎng)更沉實。
用心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學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讓課堂“活”起來
“活”起來,即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想要營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正確引導,激發(fā)興趣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托爾斯泰)一堂生動的語文課離不開學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對維護學生學習動機,達到教學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二)抓住導入環(huán)
“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北热缰v《司馬光》,可以放一段“救命”的呼喊聲,啟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全神貫注地融入到課堂當中去,接下來便是引來司馬光砸缸的課題。
四、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chuàng)設愉快的環(huán)境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輕松,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中。然后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
(二)體現(xiàn)主題與主導
無數(shù)事實證明,"問"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所以,語文教師應恰當設計課堂提問。問題的設計應注意:
一是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二是問題要得當、適量,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三是設問要盡量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質疑辨析。
五、科技手段,激發(fā)情趣
單調的黑板教學,只會讓學生們感覺枯燥無味。每節(jié)課都一成不變的面對著黑板,就嚴重壓制了他們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影響教學質量。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集中,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教育設備越來越發(fā)達,多媒體課件、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光盤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質量有效策略。教學設備資源的優(yōu)勢還能激發(fā)同學們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但有一點,多媒體教學畢竟是輔助工具,不能喧賓奪主,忽略學生們的自我思考。教師應了解他們的需求,備好課,利用輔助工具將重點難點一一講述給學生聽,最重要的是要留給他們足夠的思維空間,經(jīng)歷過程,獲得更多豐富的知識和體驗。
總之,針對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也有很多,教師必須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出發(fā),完善教學方式方法,讓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樂于參加、愿意學習。這樣才能構建起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