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度(1357一1434年),明代松江府華亭(今上海金山)人,官至翰林學士;沈粲(1379一1453年),沈度之弟,官太常少卿。二沈兄弟書法名聲極大。明成祖朱棣曾下詔,求四海之善書法者,“授中書舍人,儲翰林,給廩祿,使進其能,用諸內(nèi)閣”。善書可以為官并成為天子近臣,地位極高。官場取士,書法也是重要條件,寫字不好,試卷都撇旁邊無人審看。士子們只得努力練就一手方正、光潔、黑亮的行楷書以應試帖,久之這種書體被稱為“臺閣體”,到清代時期稱為“館閣體”。二沈兄弟被后人指為“臺閣體”之首。當時凡朝庭玉冊金簡,皆出二沈兄弟之手,俱受殊寵,名聲顯赫。今天我們看二沈書法,瀟灑俊逸,點畫周祥,結構平實,雖貌不驚人卻有逸氣在內(nèi)。沈度以婉麗取勝,沈粲以遒逸見長,只是從藝術角度看,缺少了個性風格,是為臺閣體范本而已。明成祖稱沈度為“我朝王羲之”,實為褒獎過度了。但另有一點,沈粲的章草卻寫得很好,挺勁峭拔,灑脫奔放,行氣流貫。王世貞稱他為“章法尤精,足稱米南宮(米芾)入室”。至今被人們珍愛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