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書是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寫在黑板上輔助學生學習的點睛之筆。學者王松泉給予板書高度的評價,認為其是反映課堂內容的鏡子,也是引人入勝的導游圖,還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然而,傳統(tǒng)的板書一般都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節(jié)奏緩慢,略顯過時,且不容易保存,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教師若能將板書和信息技術融合起來,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板書展現,那么就能更直觀、更準確地展現教學的內容,同時也能更好地啟發(fā)學生思考,讓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板書的時候,要注意架設好完整的框架,起到輻射整堂課的效果。這樣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加深記憶,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認識到整堂課的學習有完整的結構,學生在自主閱讀的時候思路也會更加清晰。
在學習《祝?!窌r,教師在板書中首先按照學習的過程一一展現課文的內容,從“祝?;顒印?、“祥林嫂死去”、“初來魯鎮(zhèn)”、“被迫改嫁”、“回到魯鎮(zhèn)”一直到“祝福活動”,通過場景的一一展示,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構筑起了整篇文章的內容。此后鼓勵學生說說整篇文章的結構是什么,學生有的回答使用的是插敘的手法,也有的認為是倒敘的手法,雙方各執(zhí)一詞。此時,教師便可利用多媒體板書展示之前學過的內容,將“祝?;顒印薄ⅰ跋榱稚┧廊ァ?、“初來魯鎮(zhèn)”、“被迫改嫁”、“回到魯鎮(zhèn)”、“祝?;顒印币淮涡哉故境鰜?,然后鼓勵學生標注出各個部分在整篇文章中的位置。學生發(fā)現:“‘祝福活動’首尾呼應,能看成是序幕和尾聲。”“除掉這兩部分以外,文章一開始就展示了結局,體現了祥林嫂的死,所以,這應該是倒敘?!蓖ㄟ^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回顧了之前所學的內容,搞清楚了文章的結構是什么。
多媒體課件解決了傳統(tǒng)板書需要經常擦拭的問題,能保存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不同內容,當需要喚醒學生回憶的時候,能利用展示板書的方式促進學生思考。這樣的板書精益求精,能讓板書展示變得更有層次感,有助于學生展開自主的知識建構。
傳統(tǒng)板書的形式一般都比較呆板,教師只是將預先設定好的板書抄寫到黑板上,而學生的學習也只是照原樣復制板書。這樣很難體現出新意,也很難幫助學生拓展學習的空間。若能將多媒體融入到其中,則能在板書的格式、內容等方面都展現出新意,還能將各種拓展素材隨時納入其中展示出來,同時,學生也能加入到板書的設計中,這樣就讓板書設計變得更有新意。
在學習《拿來主義》的時候,板書設計就要體現出新意,首先在中間部位寫上“破”和“立”,用不同的顏色和“對”表示出兩者是對立的關系。然后分別在兩個地方延伸出箭頭,并且畫上問號,鼓勵學生嘗試寫一下“破”和“立”分別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學生分別標注上“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標注在“破”的旁邊,在“立”的旁邊標注上“拿來主義”。這樣設計展現出了新意,能促使學生產生無窮的遐想,讓學生嘗試根據自己的想象填補板書的內容。此后在學生填寫的內容之外再畫上一個圈,在圈子外面再畫上幾條輻射的線條,并鼓勵學生思考:“那么,我們現在的社會發(fā)展是怎樣的呢?大家面對外來事物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呢?是‘破’還是‘立’呢?大家嘗試展開課外自主閱讀,然后再來填補板書中的這些空白處。”這樣便將拓展閱讀和板書融合在了一起,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板書的作用是將課本的內容抽象出來,展示給學生看,因此,教師要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新鮮感,若能采用更新穎的格式,展示更新穎的內容,就能給學生一定的思考余地,促使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展開思考。
傳統(tǒng)板書一般都是教師事先設定好的,即使安排學生在黑板上寫一些內容,這些內容也是有既定答案的。但是使用多媒體則不一樣,教師能根據課堂的生成情況進行動態(tài)板書生成,這樣就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學生也能參與到板書的設計中,也會感覺自己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的欲望都會得到提升。
在學習《荷塘月色》的時候,板書的內容原本是探究作者的內心活動,鼓勵學生找出展現作者內心世界的話語,并將其用箭頭串聯(lián)起來。但是學生在參與板書繪制的時候,有學生犯了錯誤,將“荷塘很美”寫到了其中,這并不是直接展現人物內心活動的部分。此時,教師要利用這個動態(tài)生成,在板書的相應位置畫上虛線,并鼓勵學生思考,將直線和虛線連接的部分分別填寫完整。這樣的板書將學生的理解錯誤作為出發(fā)點,能促使學生更深入地閱讀課文的內容,并借助板書整理自己的收獲,學習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的手中。
板書設置要活,首先體現在內容上,因為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系統(tǒng),所以,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設計板書,用電子白板能隨時修改、重設板書中的某些內容,這樣就讓內容的展示變得更活。其次,板書的設計主體也要“活”,不僅要讓教師參與到其中,也要讓學生參與到其中。
傳統(tǒng)板書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常常只能使用文字,由于教師本身能力的限制,只有少數板書體現出圖文并茂的特點,而且其中的圖畫也一般以簡筆畫為主。但是使用多媒體制作板書則不一樣,能將圖片、視頻、音樂等伴隨板書一同出現,這樣不僅表現形式更為新穎,而且還能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給學生構筑立體化的學習情境,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心理上的疲勞感。
學習必修3《師說》的時候,我們可以發(fā)現,文章用對比的手法展現了從師學習和不從師學習的狀態(tài),并展現了其結果是什么。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板書變得更美,教師可以先畫出兩個不同的人形,一個喜笑顏開,代表獲得進步的人,另一個則愁眉苦臉,代表不學習、無法得到進步的人。此后鼓勵學生找出文中分別形容這兩種人的詞語,然后填寫到不同的人形中。學生找到“恥學于師”等詞句,填寫到愁苦的人形中,找到“不恥相學”等內容,填寫到歡笑的人形上。這樣不僅讓板書變得更美觀,同時也讓學生印象深刻,認識到怎樣才是正確的求學態(tài)度。
多媒體板書能給學生一種新鮮感,這樣學生就會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學者托馬斯·阿奎那認為,一眼見到就使人愉快的東西才是美的。而運用多媒體板書就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美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學生就能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提升學習效率。
學者劉顯國在談到板書設計的時候提出,有價值的板書就是交給學生的一串鑰匙,要讓學生使用它們打開學習的大門,嘗試自主發(fā)現,并獲取知識。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板書的設計也要與時俱進,教師若能基于信息時代背景,將多媒體、電子白板等高科技工具運用到板書設計中,則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打開學習的大門,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