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對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有了一些思考和認識。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強調(diào)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語文,強調(diào)學好語文是搞好工作和學習的基礎。而人們正是通過對語言的認知、理解、賞析、評鑒和交流學習語文。傾聽、說話、寫作等能力的生成都與閱讀息息相關(guān)。所以,學好語文的關(guān)鍵是閱讀,沒有大量的閱讀作為基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就無從談起。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毖芯拷鼛啄暾Z文高考的變化會發(fā)現(xiàn),對學生閱讀的速度、廣度、深度的要求都顯著提高了。學生只有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才可能有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才能形成熟練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既不能干涉過多,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觀,放任自流,只有恰當巧妙地加以引導,培養(yǎng)出學生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才能夠收放自如,事半功倍。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有以下一些切實可行的小方法。
由于信息傳播途徑的多樣化,中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趨于碎片化、膚淺化,如何引導學生靜下心來走向深度閱讀,傳統(tǒng)的批注評點的閱讀方法給我們提供了借鑒。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不能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必須摘抄、整理,并積累成屬于自己的資料庫。我會在開學伊始就要求每位學生準備專用的摘抄本,把課外閱讀中能給自己提供借鑒的精彩文字摘抄下來,并對摘錄文段進行析、悟、仿,也就是對文段從內(nèi)容情感和寫作方法的角度進行評論和賞析,聯(lián)系自己的人生體驗,用心去體會文本傳遞的情感,獲得超越文本的更深層次感悟。并在閱讀的基礎上學習表達,對摘抄的語段從某些方面加以模仿,將文本中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表達中。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課外讀到的精彩語段加以摘抄,內(nèi)容很寬泛,可以是雋永的名言警句,可以是優(yōu)美的寫景、細膩的抒情、生動形象的描寫、社會熱點、典型事例等,只要是閱讀中碰到的令自己有所感觸的文字都可以摘錄,但不提倡整篇文章的抄寫,必須是整體閱讀后精選出來的語段。每次摘抄之后都用紅色字體寫出評點,闡明自己選抄這些文字的理由。每段內(nèi)容不宜過長,只要有感而發(fā)均可。
有人說:“每一次閱讀都會產(chǎn)生一部新的作品?!睂W生在摘抄中不僅積累語言資料,還進行賞析、感悟、仿寫,并經(jīng)常交流摘抄心得,琢磨切磋,逐步生成對語言敏銳的感悟能力和舉重若輕的運用能力??梢哉f,養(yǎng)成評點批注的閱讀習慣,學生才真正學會了讀書。
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多種課前練習活動,如“成語故事”、“精彩典故”、“每日一詩”、“佳句推薦”、“美文賞讀”、小小辯論會等,每學期確定兩到三個選題,由全班同學輪流利用課前五分鐘登臺演說。這些活動表面看是聽說訓練,實際上,學生在參加活動前要廣泛閱讀,搜集資料,整理篩選,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如“每日一詩”活動,要求學生推薦一首課本以外的古典詩歌,從詩人經(jīng)歷、詩歌意象、表達技巧、詩歌情感等方面,自選角度闡述推薦理由。為了登上講臺后表達得流暢、準確,學生會提前反復篩選查閱,選出詩歌,確定角度加以賞析,寫成書面稿,反復推敲斟酌,力求抓住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再如“佳句推薦”活動,要求學生摘出至少三個佳句,分別標明句子的出處,闡述推薦理由,并盡量多地傳遞原作信息,學生必須在認真閱讀、反復篩選的前提下才能獲得演說的素材,確保演說成功。
“成語故事”“精彩典故”“美文欣賞”等活動也都具備這種學生參與面廣、積極性高、方式靈活的特點。學生在長期的訓練中越來越意識到前期閱讀積累的重要性,演說帶動了閱讀,又促進了寫作,可謂事半功倍。聽說讀寫,多種能力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1.經(jīng)典名著
廣泛閱讀經(jīng)典名著,體悟經(jīng)典文學的獨特魅力,可以培養(yǎng)學生高度的文化自覺,在高雅文化的熏陶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名著閱讀有兩條途徑:一是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內(nèi)學習平臺,系統(tǒng)地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作品,介紹相關(guān)背景,解析難點,構(gòu)建閱讀框架,讓學生在教師營造的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感受經(jīng)典作品的魅力:二是教師為學生搭建課外研究學習平臺,分階段布置閱讀任務,鼓勵和督促學生主動閱讀,自主閱讀,并且經(jīng)常交流讀書的感受,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逆向思維活動,向?qū)W生推薦中外文學名著,讓學生充分感受其歷久彌新的文化魅力。
任何有效的閱讀不僅是吸收和接受,同時也是投入和創(chuàng)造。我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史鐵生的經(jīng)典文章時就特別強調(diào)學生在閱讀中注入自己的人生體驗,將視野轉(zhuǎn)向自己的心靈深處,在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同時,更多地完成自我的反省與升華。
2.精彩時文
事實上,相比于嚴肅而略顯隱晦深奧的名著,現(xiàn)在的學生更偏愛一些于輕松搞笑中隱含生活哲理的作品,對此,語文教師要因勢利導,想方設法將學生一時的閱讀興趣轉(zhuǎn)變成持久的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成為一種享受。在教學中更應關(guān)注那些時效性強、生活氣息濃郁、篇幅精短的文章,廣泛搜集整理,印發(fā)給學生,作為晨讀材料,讓學生誦讀、涵泳、摘抄、賞析、模仿、借鑒。編選范圍非常廣泛,只要是某些方面可以讓學生有所借鑒和感悟即可,可以是報刊雜志上登載的精美文章,也可以是網(wǎng)絡上流傳的佳作小品,可以出自《時文選粹》、《經(jīng)典美文》、《讀者》、《散文選刊》,可以是名家名篇,也可以是出自普通中學生之手的優(yōu)秀作文、引起強烈反響的網(wǎng)絡爆文、經(jīng)典歌詞等。利用齊聲誦讀、精選摘抄、個例賞析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充分閱讀這些篇目,引導學生從課本的有限視野中跨出來,以一種海納百川的姿態(tài)直面語文閱讀。
此外,教師還應適應新時期科技的發(fā)展,有效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渠道,如觀看電影、電視,網(wǎng)絡搜索,信息下載,資源共享等,指導學生將文本閱讀與觀看影視相結(jié)合。再抽出時間討論閱讀原著與觀看影視作品的不同感受,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內(nèi)容,吸收原著的精華。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件、投影、講座,多角度向?qū)W生展示精彩文字,與學生一起咀嚼欣賞。也鼓勵學生利用多種媒介,獲取閱讀素材,拓展閱讀視野。
總而言之,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最重要的是潛移默化,閱讀教學只有通過語言的習得,才能使語文課更像語文課。讓我們?nèi)コ≡?,走出喧嘩,和學生一起采擷語言的花朵,平心靜氣地閱讀、思考,遵循語言的認知規(guī)律,獲得文化的熏陶、思想的浸潤和精神的滋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