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戴果豐
文學經(jīng)典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新課程第一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在必修階段安排1 學分,18 課時。學生應完成一部長篇小說和一部學術(shù)著作的閱讀,重在引導學生建構(gòu)整本書的閱讀經(jīng)驗與方法[1]?,F(xiàn)行高中人教版必修教材中有十篇中外名著附有名著導讀,很適合作整本書閱讀。但在實際操作中,有可能遭遇學生不愛讀名著的尷尬,這就需要老師們進行精心的引導,讓學生真正愛上整本書閱讀。下面我們以《林黛玉進賈府》教學實踐為例來探索《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導讀策略。
首先我們讓學生接觸作者曹雪芹這個人物的傳奇生活,讓學生走近作者。曹家是當時財勢熏天的“百年望族”,從其曾祖曹璽開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親曹頫三代四人世襲江寧織造的官職。他的曾祖母做過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過康熙皇帝的侍讀,兩個女兒入選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寧織造署為行宮。而到了雍正初年,由于上層政治斗爭的牽連,曹家被抄家,父親被革職下獄治罪。作者經(jīng)歷了家族由盛極而衰的過程,因而對社會各方面的認識就更全面,更深刻。而這在學生以前接觸的名著中,是沒有哪一部書的作者有如此奇特的經(jīng)歷的。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坎坷,自然就可以理解了他所描繪的大觀園生活是一種怎樣的繁華富貴生活了。也正由于作者這種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其作品就從各個方面反映了清代當時的生活,使《紅樓夢》成為了封建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所以魯迅說:“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p>
《紅樓夢》的前五回是小說的總綱。第一回,解說“女媧補天”“木石前盟”的故事。第二回側(cè)面寫賈府,理清人物關系。人物關系可以借助《林黛玉進賈府》課后的“賈府人物關系表”來理清。第三回即課文所選部分,第四回是交代社會背景,明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關系。第五回夢游太虛幻境,隱喻結(jié)局。這前五回的閱讀可以師生共讀,由老師引導學生細讀,借助電視劇視頻,借助名家之經(jīng)典評論,讓學生充分理解前五回內(nèi)容。因為前五回與小說的后部分內(nèi)容形成呼應,只有明了這層前后關系,才能體會到作者這鴻篇巨制的構(gòu)思之精妙。
我們通過細讀《林黛玉進賈府》這一選入教材必修三的課文,讓學生體會小說寫法技藝之高超與筆法之細膩,以達到細讀文本,借一斑而窺全豹的目的。我們分析王熙鳳的出場: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對比寶玉與王熙鳳出場寫法的不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不讓寶玉與賈氏三姐妹一起出場。我們品味王熙鳳見黛玉時那八面玲瓏的話語,讓學生揣摩王熙鳳的心理。王熙鳳明夸黛玉其實還夸了誰?她這一笑一拭淚一轉(zhuǎn)悲為喜,何其變化之快?王熙鳳連問三句的話需要黛玉回答嗎?黛玉有困難會向王熙鳳提嗎?這些問題都可拋出讓學生思考。學生們在比較王熙鳳、寶玉、黛玉的肖像描寫時,發(fā)現(xiàn)作者單沒有寫黛玉的衣著服飾,是作者的疏忽嗎?有學生就發(fā)言,這是從寶玉的視角來看黛玉的,在寶玉的眼中更關注黛玉超凡脫俗的神情氣質(zhì),而不會是外在的衣著服飾。這種分析實在有理,這也避免了寫作人物時手法上的單調(diào)。老師趁機讓學生猜林黛玉進賈府時穿的衣服是什么樣的,以什么顏色為佳。大家眾說紛紜,各抒己見,課堂十分的活躍。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嘗試著畫一畫自己心目中林黛玉形象,然后展示交流,讓全班同學從人物身形、外貌、服飾、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品評,評出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覽。
《紅樓夢》中音樂堪稱經(jīng)典,在課前導入播放《枉凝眉》,那優(yōu)美的音樂就把學生帶入了紅樓中特有的氛圍。沒有藝術(shù)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音樂是藝術(shù)最好的體現(xiàn),它能引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陶冶學生情操。
視頻進入課文教學,可以從聲光影各方面給學生以感官的享受,給學生帶來更直觀形象的感受。視頻的引入要適時,內(nèi)容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剪輯。如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時,我們可以將87版電視連續(xù)劇第1、2 集進行剪輯組合,做成一個林黛玉進賈府的連貫視頻。視頻的播放要選擇好的時機,因為語文課要重在語言文字的品味與感悟,如王熙鳳見黛玉一部分,學生只有自己去分析感悟,才能真正體味到小說刻畫人物的細膩與精妙。視頻選在課文分析之后再進行播放,這樣就避免了學生以視覺感受代替對課文的品讀感悟了。細讀文本后再觀看視頻,大家在贊揚演員高超的演技的同時會更佩服作者細膩傳神的文字了。
很多的名著有拍成不同版本的電視劇或電影,老師可靈活運用這些素材,整本書閱讀之前的導讀課引入的視頻宜選擇大家公認的最接近原著的藝術(shù)效果最好的視頻,這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學生對作品有了較深的閱讀了解后,我們可以引入不同版本的電視劇或電影,讓學生品鑒各種版本的優(yōu)劣,在比較鑒賞中提高學生的藝術(shù)鑒賞力。如我們可以在通讀《紅樓夢》后讓學生比較1987 版與2010 版《紅樓夢》電視劇在人物造型、劇情設計、音樂編寫等方面孰優(yōu)孰劣,提高學生藝術(shù)鑒賞力。
《紅樓夢》的品鑒形成了一門獨特的學問——紅學,關于紅樓夢的評論分析文章有很多。而對于高中生來說,要讓他們愛上這部名著,除了課文解讀之外,我們還有必要引進學生喜聞樂見的評論,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如在課堂教學中可引入著名紅學專家蔡義江的《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對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的命運進行介紹,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我們可以向?qū)W生推介王昆侖的《紅樓夢人物論》。此書文章篇幅短小,分析人物精到準確,很適合學生們在課余閱讀。也可向?qū)W生推介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名家正解紅樓夢》,此書博采各家之長,收錄了胡適、馮其庸、魯迅、俞平伯等名家關于《紅樓夢》的評論分析,角度各異,專家引領,定能引導學生們深入領會這部經(jīng)典的妙處。還可引入臺灣蔣勛《細說紅樓夢》八冊書讓學生配套閱讀,或利用零散時間聽蔣勛先生的音頻講座,讓其富有磁性的聲音向你細說紅樓。
每一位研究紅學的學者都有自己獨到的眼光,引入這些評論不僅可以激疑引趣,還可給學生提供鑒賞的方法。如學生看了王昆侖的《紅樓夢人物論》中的《花襲人論》,學會了如何從人物出身、個性品質(zhì)、細節(jié)鑒賞去探究人物的性格命運。有學生就寫出了《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聊探春,品人生》。如蔣勛《細說紅樓夢》特別注意到紅樓人物的年齡,稱大觀園是優(yōu)美的青春樂園。推斷賈寶玉在大觀園生活的年齡為十二三歲,從這個角度切入鑒賞紅樓人物,學生以同齡人身份去感受人物形象,又會多一份親切與理解??傊?,讓學生更多地接觸關于經(jīng)典作品的評論有利于開闊視野,較快地學習小說鑒賞方法,這可謂快速提高文學鑒賞能力的不二法寶。
引入爭議,放出眼光來拿?!都t樓夢》由于各種原因遺失了部分文稿,現(xiàn)在的后40 回多為高鶚所寫,對于小說的結(jié)尾,人物的命運走向,有人認為與作者的初衷有出入,這樣《紅樓夢》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許多未確定因素的謎,以致于當代作家劉心武還有在讀的高中生重新續(xù)寫這部小說的現(xiàn)象。我們在教學時把這些情況介紹給學生,也可以激起他們了解這部作品的欲望,也許以后會有某個學生因愛上這部小說而走上研究紅學這條道路。關于《紅樓夢》的評論很多,讓學生自己結(jié)合作品,放出眼光來辨別,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在對話。因而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愛上整本書閱讀是老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值得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摸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