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川南九姓司演變論析

      2020-02-24 03:59:06
      昭通學院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任氏土司

      陳 凱

      (湘潭大學碧泉書院 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湖南 湘潭411105)

      九姓司即九姓長官司,是明朝政府在今四川西南邊地所設置的一個管理少數(shù)民族的政區(qū)。九姓司中“九姓”一詞,根據(jù)《九姓鄉(xiāng)志》記載“九姓司自漢唐以前有低牟苴者生九男,曰‘九大族’分為九姓,將今云、貴、川南地方分九十九都,各據(jù)一都,曰‘都長’。今之羿子、蔡家子、仲家子、馬胡子、土老草、老僰、耳子、苗子、猓羅皆其種也?!盵1]17從中可以看出低牟苴的后裔便被稱為九姓,九姓應當是對來自同一祖先不同部落的稱呼,并且在漢之前已經(jīng)分布在今云貴川地區(qū)。九姓長官司的設置可追溯到元至和十五年。“元世祖立與志第五子為梁王,立九大姓之后裔九人為總把。改立宋州為九姓羅氏黨蠻夷長官司?!盵1]18這表明四川西南地區(qū)以低牟苴后裔為主的九姓地方勢力得到了來自中央政府的認可。

      明朝建立后將“九姓羅氏黨蠻夷長官司”改為“九姓長官司”,并由漢人任福出任九姓司正長官司。明清易代,清朝仍然在這一地區(qū)設置九姓司,任氏后裔繼續(xù)擔任該地區(qū)的土司。九姓司從明代建立后其數(shù)百年演變歷程可劃分為三個時期。

      一、明代建立及其初步發(fā)展時期

      (一)九姓司的建立

      元末天下大亂,農(nóng)民起義蜂擁而起。明太祖朱元璋的勢力逐漸強大,并著手消滅其他割據(jù)勢力,進而統(tǒng)一全國。在這個過程中他派遣傅友德平定西南地區(qū),“明洪武既定天下,云南梁王未歸。任福江南人,隨傅友德入蜀,屢積功勛?!盵2]22在傅友德平定西南的過程中,他手下的部將任福脫穎而出“差往六詔,招撫生拗羿蠻有功。洪武五年,差引夷使士人赴京進貢?!盵2]22卓越的戰(zhàn)功再加上熟悉夷情,于是任福被任命為新成立的九姓司的正長官司“明太祖以福熟夷情。敕諭實授九姓司正長官職,隨頒方印一顆,主盟六詔牌坊一座,管束夷漢土民。”[2]22至此,任福獲得了管理一方土地的權力。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任福是漢人,卻擔任的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土司的正長官司。據(jù)《古宋縣志初稿》記載“觀志言以福熟夷情,敕授九姓司正長官職。言正則必有副,足知羅氏土職尚存。任氏雖有朝命,所編戶籍不過五里。其后任日辟而羅日蹙,其副職或奉裁于上,或以微弱失地不得請襲,則亦無從考?!盵3]5在正長官下還設有副長官,應是明政府為安撫羅氏土司而采取的一項措施,這說明在當時羅氏土司在九姓地區(qū)仍存有一定的勢力。從之后的歷史發(fā)展來看任氏土司在有“朝命”的前提下,不斷侵占羅氏原有土地,并最終占有九姓司全部土地。其管轄范圍從最初的“僅編戶五里”發(fā)展到“東西距四十里,南北距八十里?!盵2]25此外詔書中所提到的“主盟六詔”也并不是說任福能夠號令六詔,而是希望憑借九姓司的這個事例吸引云南的“六詔”歸順明朝?!皩嵵髅肆t之頒,以其時云南未定。欲以招徠之事,望之假虛榮而期。實效非實能主盟六詔也。”[3]5

      (二)九姓司職官設置及司治遷徙

      明朝九姓司的職官設置有正長官司,副長官司“正長官司一人,正六品。副長官一人,從七品。其屬吏一人,未入流?!盵3]5此外另據(jù)《九姓司志》職官志的記載其職官設置,還應當有教授、訓導、把總等職。其下轄的地域“東西距四十里,南北距八十里?!盵2]25在這樣的地域下人口卻較少“土民兩千五百余戶”[2]49如果按每戶五口人計算,明初九姓司轄下就只有萬余人,可以說是地廣人稀。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任氏土司治下其人口應當是有增長。司治于“明洪武初建”不久之后“毀于奢逆”之后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變遷的過程。“天啟中長官司任啟祿以敘平奢功,加授瀘衛(wèi)守備遂僑居焉。崇禎末長官司任長春,復遷于治西六里之落下妝,轉(zhuǎn)徙無定?!盵4]401司治的遷徙不定也從側(cè)面反映出這一時期九姓地區(qū)的局勢動蕩。

      (三)明代任氏土司群體特征

      第一,具備一定的軍事才能。任氏土司的始祖任福,因協(xié)助傅友德平定蜀地被封為九姓司正長官司。成化年間任福的孫子任孟麒,協(xié)助平定都蠻夷的叛亂,并因此加授宣撫使。“任孟麒,景泰二年襲職長官司。成化三年,隨討都夷多所斬獲,論功加秩宣撫使?!盵4]78天啟年間的任世藩、任祈祿父子,他們在平定奢從明的叛亂中立下戰(zhàn)功?!疤靻⒃晟輳拿髋?,攻破建武城,任世藩夫婦同日死難。詔封招勇將軍。任祈祿奮勇殺賊,崇禎三年加授瀘衛(wèi)守備,仍管九姓司事。”[2]22從這些土司的例子也可看出,任氏土司家族是以“武”傳家,因此多任土司都立有戰(zhàn)功。這可能與任氏先祖是因軍功得以授職,再加上九姓司地處夷地所致。

      第二,重視地方文化教育。明初明太祖就下令“九姓既以漢人世襲,應設學校以廣教化?!盵2]35任氏土司不僅遵令設立學?!罢招W之例,歲試文武各取入學八名。續(xù)增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盵2]35而且還興辦書院,補學校之不足?!拔挠海魅f歷二年設?!盵5]60學校和書院的設立,為提高九姓司地區(qū)的文化教育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三,作為土司需向政府上交一定的貢賦。據(jù)《九姓司志》記載九姓土司得向政府上交一定數(shù)量的銀兩和糧食。“每年額征站銀五十二兩六錢七分零,解布政司完納。一、三年認納貢馬兩匹,折征銀十二兩共折征二十四兩,解布政司完納。一、每年額征本色蒼斗米九十七碩五斗五升零。”[2]49不僅要納銀、糧,還要上貢馬匹。但由于九姓司地區(qū)不產(chǎn)馬,遂折銀征收。通過向朝廷上貢的這種形式,任氏土司以此表明自己的忠心,進而獲得朝廷的信任繼續(xù)擁有九姓司地區(qū)。

      二、清代保權進展時期

      (一)九姓司的延續(xù)

      明末清初,四川戰(zhàn)亂不斷。清政府從順治三年派清軍入川到康熙二十年,以大西軍為主力的抗清斗爭、李自成余部李來亨等在川東地區(qū)堅持的抗清斗爭以及四川抗清地主武裝所進行的斗爭,使清朝四川政權長期難以鞏固。而這些戰(zhàn)爭結束不久,康熙十三年吳三桂叛軍又大舉入川,一時四川又陷入大亂之中。四川各地的土司也在不同程度上攪進了戰(zhàn)爭的漩渦。清政府迫切需要使四川的戰(zhàn)亂停息下來,社會安定,生產(chǎn)恢復,以鞏固四川政權,更不容四川大亂。因此對四川各地土司采取了加意撫綏,力求安定的政策。“各處土司,原應世守地方,不得輕聽叛逆招誘,自外王化。凡未經(jīng)歸順,今來投誠者,開具原管地方部落準予照舊襲封。有擒執(zhí)叛逆來獻者,仍厚加升賞”[11]405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明朝最后一任九姓長官司任長春選擇投降清朝,并成為了清朝九姓司的第一任長官司?!扒屙樦嗡哪甓『?,靖遠將軍肅王豪格軍至隆昌。九姓長官司任長春投降肅王,賜以衣幣,更給土知府劄副?!盵3]6從史料中看任長春降清應當還有肅王大軍的軍事壓力,他在權衡利弊之后才做出了投降的選擇。九姓司繼續(xù)成為清朝管理九姓地區(qū)的一個行政機構。

      清政府在加強對四川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統(tǒng)治的同時,對土司制度進行了調(diào)整,使之更加全面的納入清朝的統(tǒng)治之下?!皩ν了緦嵭谐幸u批準制,即凡土司承襲,必須經(jīng)過相應的中央機關如吏部、兵部批準,皇帝同意發(fā)給號紙,注明職銜、世系、襲職年月才能有效?!盵11]407由于清初的九姓長官司并沒有官方的正式任命,只有最初肅王的任命。任氏土司覺得名不正言不順,多次向朝廷“請長官司印”。到了康熙時,由于任氏土司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亂過程中站在朝廷一方并為此出了力,再加上川陜總督的上書。清廷終于頒發(fā)長官司印和官方任命的文件“川陜總督哈勇略將軍趙合疏,以宗頊襲職。二十年頒給長官司號紙、方印各一?!盵3]6

      (二)九姓司職官設置及司治遷徙

      清代九姓長官司的職官設置在順、康、雍、乾時期同明代稍有不同。清代文職設置有長官司、州同、教授、訓導、吏目,同時外設醫(yī)學訓科、陰陽典術、僧會司、道會司。武職設置有瀘衛(wèi)守備、把總、外委等職官。從職官的設置上來看清代比明代設置的更為齊全,說明清代對九姓地區(qū)的管理得到進一步的加強。道光二年改司為鄉(xiāng)后文職就只設置有州判、訓導、長官司、外委。其余文官職被裁,武職則全部被裁。

      九姓司的司治在明朝時在“落下妝”,到了清朝時又遷于舊址?!皣滴跷迨荒?,長官司任嗣業(yè)始建治舊址?!盵4]14在任嗣業(yè)修建的基礎上,他的后繼者任啟烈又進行了增修。到了乾隆時期任清將司治移到了瀘衛(wèi)故城上“乾隆六十年長官司治移建于瀘衛(wèi)故城”[4]14九姓司的司治不在司地而在瀘衛(wèi),這與九姓司權力的擴大有一定的關系。

      (三)“改土歸流”的初步嘗試

      土司在其轄地擁有最高權威,有的土司對土民進行殘酷的壓迫和剝削,致使土司與土民的階級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有的土司一再挑起同周圍土司的事端,這同清政府安定社會秩序的政策相沖突。因此清政府在政權得到逐步穩(wěn)固的前提下,開始對西南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進行改土歸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清政府也對九姓司地區(qū)進行了改土歸流的嘗試。

      一、州同侵權。雍正年間川陜總督岳鐘琪在九姓司地區(qū)設置了“州同”一職,分管民事,意在削弱九姓長官司的行政權力。“雍正六年奉裁吏目,改設瀘州州同一員,住劄九姓分管民事?!盵2]23川陜總督的這一做法對清政府來說是加強對九姓地區(qū)統(tǒng)治的有力舉措,但從任氏土司一方來說卻侵害了他們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因此,任氏土司對此采取的舉措是通過其在清廷的關系“嗣業(yè)赴京,因任蘭枝尚書得請?!盵3]6直接向雍正皇帝上訴。雍正皇帝通過土司的上訴并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下詔進行了裁決。雍正帝認為“九姓土司任嗣業(yè),恪守王章,盡力公務,從無遲緩。該督撫改設州同分管民事,奪其世守從前辦理,原屬錯誤。而嗣業(yè)恪遵督撫行文,已將承糧、戶口冊籍移交州同,具呈申訴實情?!盵2]23在這里雍正帝肯定了任嗣業(yè)的功績,否定了督撫改設州同的做法。并且對任嗣業(yè)改設州同之后的做法很贊賞,認為“其恭順之心甚屬可嘉,且年來該土司凡有奉調(diào)辦理糧餉之事皆深入蠻,頗著勞績?!盵2]23雍正帝對此也進行了獎賞“賞緞十端”[2]23最后雍正帝決定“土司戶口、錢糧、學校、刑名悉照舊歸任嗣業(yè)管理。倘地方大吏官員有因該土司呈訴,而挾私懷怨借端苛刻擾累者。著土司仍赴部控告無畏,著該部即行奏聞。”[2]24從結果來看,任氏土司的權力沒有受到消減,地方督撫還因此受到了雍正帝的警告。但是州同一職還是繼續(xù)存在,只不過是將州同一職歸瀘州管理,不能干預九姓司事務?!爸萃詺w瀘州,不得干預?!盵2]24地方大吏對九姓司改流的初步嘗試宣告失敗。

      二、州判分權。乾隆時期,四川土司地區(qū)一再發(fā)生動亂。特別是兩次大小金川叛亂,震動全國。清政府便趁平定這些事端的有利形勢,對土司地區(qū)進行改土歸流。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乾隆時期地方督撫再次對九姓司地區(qū)進行改流的嘗試。乾隆五十五年,四川總督孫士毅上奏在九姓司地區(qū)設置“州判”一職,協(xié)助管理九姓司事,實則分九姓長官司的司法權力。孫士毅的理由是“為地方繁簡情形,今昔迥殊。請旨裁改添設以收實效。案稱九姓司本系漢人,所屬人民久經(jīng)向化守分,與內(nèi)地人民無異。州同雖設無承辦事件,州判一員盡堪兼理。應將瀘州州同移駐崇慶州懷遠鎮(zhèn)彈壓等。”[3]7他認為九姓人民久經(jīng)漢化同內(nèi)地的其他人民已經(jīng)沒有什么兩樣,并且以前設置的的州同并沒有發(fā)揮實際作用。因此“瀘州州同衙門一切應辦事件既歸州判兼管,應酌留吏目一名,學習仵作二名。改歸州判衙門辦理,相騐人命等事?!盵3]7州判的設置削弱了九姓長官司的司法權力。

      對于清政府試圖改土歸流的這兩次嘗試,《古宋縣志初稿》的編者有著這樣的評語。他們認為“州同”、“州判”的設置雖然在名義上削弱了九姓長官司的權力,但是由于他們的辦公地點都在瀘州。而瀘州和九姓地區(qū)相距甚遠,他們對于九姓司事都有著“鞭長莫及”之嘆,這樣九姓長官司便“無有掣肘”其權力并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反而在這一時期土司將九姓司署移至瀘衛(wèi)故城,此時瀘衛(wèi)已在康熙二十四年被裁撤,并且“該衛(wèi)城內(nèi)居民仍歸九姓司就近管轄?!盵2]31任氏土司的權力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還獲得了瀘衛(wèi)的轄地和人口,這被《古宋縣志初稿》的編者認為是九姓長官司的一大進展。

      (四)清代任氏土司群體特征

      第一,清代任氏土司繼承了其先祖的遺風,還具備一定的軍事領導才能,并幫助清政府平定九姓周圍地區(qū)的叛亂?!翱滴醵辏餐量軈翘斐善瓶h殺官,鎮(zhèn)兵進討功臣奉檄剿逆,擒獲賊首?!盵2]23從中可以看出任氏土司沒有放棄其武力傳家的本事,不然是沒有辦法幫助朝廷平叛。但由于清朝承平日久任氏土司家風似乎從以“武”傳家,到“文武傳家”,這點在清中后期的任氏土司身上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據(jù)《九姓鄉(xiāng)志》上歷屆九姓司長官名錄的記載,參加科舉中了貢生的有任紹頊、任啟秀、任履方。國子監(jiān)文生的有任奎鉁,歲生有任大觀,附生有任謙、任大亨。如果沒有家族對文化教育的重視,不會連續(xù)幾任土司參加科舉都能有所斬獲?!毒判账局尽飞弦灿涊d土司任嗣業(yè)“性敏嗜學……著有恪守堂詩集數(shù)卷,尤工名帖兼善琴并醫(yī)數(shù)。”[2]13并且在該志的藝文志部分還收錄了由任嗣業(yè)和任啟烈所著的詩文,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積累是沒有辦法做到的。這恰好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任氏土司重視對文化知識的學習,以及其家風的逐漸轉(zhuǎn)變。

      第二,重視九姓司地區(qū)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增加對地方教育的投入。任氏土司或增修學宮“國朝康熙四十年,任嗣業(yè)重修。乾隆九年長官司任啟烈增修。”[4]49或捐建書院擴大規(guī)模進行辦學“和山書院乾隆十九年,長官司任啟烈捐建。”[2]36或捐置學田,供學宮和書院的日常開銷“時長官司任嗣業(yè),捐田四十畝…任清復助中田二十畝。”[2]72“學田載糧二十四畝三分零,康熙四十八年安撫使任嗣業(yè)置?!盵2]36

      第三,歷任土司必須向清政府上貢,但上貢的數(shù)量同明代相比稍有不同。明朝時每年征收站銀五十二兩六錢七分,清朝則每年征收站銀八十兩七錢三分,兩者相較之下清朝每年增加了差不多三十兩。明時每年征收斗米九十七石五斗五升,清朝則每年征收一百四十九石五斗,相較之下清比明多征收了五十石左右的糧食。貢馬還是和明一樣三年一貢,折銀的數(shù)量都一樣。不過到了乾隆時,每匹折銀的數(shù)量變少。“乾隆四年奉文折銀八兩共征銀一十六兩?!盵2]57

      三、清代失權失地時期

      (一)任清犯案

      清代中后期開始對九姓司地區(qū)采取逐步削弱九姓長官司權力的做法,但在道光二年九姓司直接被改為九姓鄉(xiāng),成為瀘州管轄下的一個鄉(xiāng)。這種過激的做法大大削弱了九姓長官司的權力。為何在道光二年,清政府會采取這樣過激的做法?據(jù)《九姓鄉(xiāng)志》記載“道光二年,九姓長官司任清因案被議……川督奏請將土司所轄之地改為九姓鄉(xiāng)并歸瀘州管理?!盵1]21《九姓鄉(xiāng)志》只記載了結果,并沒有記載原因。但幸好《清實錄》和《清史稿》保存了有關這一事件的珍貴史料。《清實錄》上面記載“以擾累漢民,革四川瀘屬九姓長官土司任清職?!盵6]726《清史稿》則是這樣記述“道光二年……九姓長官司不諳吏治,奏請考試,獄訟別由瀘州及州判兼理。”[7]11610這兩者所記載任清案的原因各不相同。至于結果,《清實錄》中只是說革除了任清的職務并沒有說裁撤了九姓司,《清史稿》中也同樣沒有提到裁撤九姓司,只是剝奪了它的司法權力并將其交給瀘州。因此可以說九姓長官司并沒有被裁撤,只是任清被革職查辦,土司所擁有的權力也大大減少。

      從《清實錄》和《清史稿》的記載來看二者對任清是持否定態(tài)度,但《九姓鄉(xiāng)志》的編撰者對任清卻是持肯定態(tài)度。據(jù)其記載“任清居官清嚴,不畏豪貴,省刑緩賦,治盜甚嚴。一時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盜賊斂跡。至于措田業(yè)以貲膏火,設粥廠以拯窮黎,置濟倉以救兇荒,興橋渡以免跋涉,利舉害除,政聲卓著”[1]14任清在土司任上積極作為,或許正是由于他的積極作為,與當時改土歸流的趨勢背道而馳,引起了司地豪強的不滿。“清嘉慶中,紳民易言鈞、范世泰蓄憤而控之京?!瓱o幾而土司被控累累矣。”[3]9四川總督蔣攸铦于是上折參奏,“四川瀘州九姓土司任清承襲以來,任性妄為,以致所隸漢民怨憤日甚?!盵3]10道光帝于是下旨將任清革職,并交給川督處理。

      通過以上對任清案的分析,可知任清在長官司任上的所作所為,開罪了司地的其他勢力,侵害了他們的權益遭到他們的反對。道光二年任清被革職后,直到道光四年才由任灝擔任九姓司“護理”,而不是襲職。任氏土司由九姓司長官司變?yōu)榫判账咀o理,這一稱呼的變化反映了其權利的大小。因此在這一時期,九姓司的實權已經(jīng)被瀘州代掌了。

      由于在道光二年九姓地區(qū)由司改為鄉(xiāng),于是在道光十二年,川督蔣攸铦上奏“于所轄文武間,如可裁者可酌量裁汰。”[3]10九姓司的職官因此大部被裁汰。同時在這一時期將以前駐地在瀘州的州判移駐到了九姓司,進一步分割原來屬于長官司的司法權力“將瀘州州判移駐九姓鄉(xiāng)……兼管督捕事務?!瓰o州分州移駐瀘衛(wèi),監(jiān)察土司實則代土司治其地矣。其定案有云夷漢相涉土司不得干預?!盵3]10不僅如此土司的權力只剩下幫政府代征稅糧“是夷與夷無爭,則土司無可理之事矣,僅以錢糧一項人民系毫之糧,不便赴瀘上納,權由土司設樞代征倉厫。”[3]10

      對此《古宋縣志初稿》的編者認為此前川督想要侵奪九姓司的權力,由于雍正帝的干預沒有成功。等到道光時抓住任清犯案的機會,奪取九姓司的權柄?!吧w川督意在侵權,前此侵權不遂既蒙奏以伏其機,至是得陳進圖復明奏以奪具柄?!盵3]11任清將司署移至瀘衛(wèi),看起來似乎九姓司轄地得到擴張“土司意在侵地前此移署入城,已據(jù)有衛(wèi)地樞要,至是改邊鄉(xiāng)制且統(tǒng)有兩地幅員?!盵3]11表面來看川督和土司“似乎侵地侵權各得所愿”[3]11但結果卻是“然侵地者反失權……有侵權者似失地權得而地在?!盵3]11

      任清犯案是清政府在改土歸流的大趨勢下,對九姓地區(qū)實行改土歸流的契機。清政府抓住這個機會,對九姓司地區(qū)實行改土歸流,任氏土司不僅失去了其原有的大部分權力還失去了九姓司地區(qū)。最終九姓司地和瀘衛(wèi)在光緒時被改為古宋縣,九姓司僅存其名?!盀o衛(wèi)舊城改設古宋縣,治以緝捕廳改建縣署,裁撤州判,土司僅存其名?!盵3]12

      四、結語

      明清時期九姓司的設立為加強中央政府,對四川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統(tǒng)治做出了重要貢獻。任氏土司將九姓司當做自己的私地,并在司地的治理中投入大量的精力,促進了該地區(qū)的發(fā)展。由于任氏土司一直自持其漢人身份,又在明清兩代始終對朝廷保持忠順,致使土司一直保存下來未被徹底改流。但是在改土歸流的大趨勢下,土司原有的權力卻被日益削弱,他們的利益也逐漸受到損害。土司希望用自己的忠誠,來換取皇帝對現(xiàn)狀的維持。但最終事與愿違,九姓司被徹底改流土司僅存其名??v觀九姓司的演變歷程,任氏土司與九姓司的存廢一直是共存共榮、共興共衰。因此九姓司數(shù)百年的演變歷程,也可以說是任氏土司家族的一部興衰史。

      猜你喜歡
      任氏土司
      唐傳奇中女性形象立體化發(fā)展
      “土司文化圈”的內(nèi)涵、特征與意義
      Fort Besieged
      從土司到土司學:中國土司文化研究的新進展
      ——李良品《中國土司學導論》讀書札記
      明代中后期酉陽土司與永順土司關系研究
      烏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論《任氏傳》中狐妖的姓氏寓意
      唐宋傳奇《任氏傳》《西蜀異遇》狐女形象比較
      論唐傳奇《任氏傳》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名作欣賞(2015年2期)2015-01-28 21:11:02
      從“任氏”看中唐文人的性愛審美觀
      保山市| 全南县| 运城市| 牡丹江市| 柳林县| 蒙自县| 都江堰市| 商河县| 栖霞市| 福安市| 大同县| 平江县| 宝丰县| 延寿县| 桃园市| 义乌市| 新和县| 始兴县| 无为县| 太原市| 定陶县| 德庆县| 延庆县| 溧阳市| 姚安县| 若羌县| 宁安市| 城口县| 安多县| 彭阳县| 吕梁市| 甘洛县| 堆龙德庆县| 山阴县| 凌海市| 敖汉旗| 舒城县| 聊城市| 益阳市| 师宗县|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