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泉松
摘 要:薩皮爾-沃爾夫假說,自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提出以后,雖頗具爭議,但影響深遠,該假說有兩種表述:一種是“語言決定論”——語言決定思維;另一種是“語言相對論”——思維相對于語言,思維模式隨著語言的不同而不同。本文試圖從沃爾夫假說中的弱勢假說,即語言相對論視角探析當代網(wǎng)絡熱詞的翻譯,根據(jù)中西方的文化背景,找到合適的翻譯方法,達到促進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關鍵詞:語言相對論;網(wǎng)絡熱詞;翻譯策略;跨文化交際
“思維是人腦的一種功能,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能力。思維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它必須以語言為形式?!绷私馑季S和語言的關系能進一步認識英漢語言和英漢思維的差異,從而進一步推動跨文化交際的發(fā)展。關于思維和語言的關系,有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思維雖產(chǎn)生于語言,思維和語言又具有相對獨立性,思維所認知的客觀世界和語言所反映的客觀世界并不等同;另一種觀點認為,真實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覺建立在民族的語言習慣上,語言是社會現(xiàn)實的指南,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對客觀世界的看法是不同的。
一、語言相對論
美國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Edward Sapir 和Benjamin Lee Whorf進一步提出了思維結構和語言結構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后世將其相關理論概括為薩丕爾-沃爾夫假說。其是涉及到的語言、文化和思維的思維關系理論,分為強式和弱式兩種,強式主張語言決定思維,語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維模式完全不同;弱式主張語言影響思維,語言不同的民族,在思維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弱勢假說中語言和思維本質(zhì)上是不同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造成了人們對當前周圍世界的感知差異,而不是語言。語言之所以看上去對感知有影響,是因為不同語言背后隱藏著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實踐,本民族的人民在掌握本族語言的同時,已經(jīng)在實踐與他族人民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種,而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兩種語言文化間的交流,在全球化的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勢必將更為密切,中文網(wǎng)絡熱詞的英譯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二、網(wǎng)絡熱詞
隨著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大量的網(wǎng)絡熱詞應運而生。網(wǎng)絡熱詞是網(wǎng)絡語言變體的一種,它形式簡潔精練、包涵信息豐富,只言片語便能反映出一個熱點、一種現(xiàn)象、甚至一個時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時代的反映,因此網(wǎng)絡熱詞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產(chǎn)物,反映了當今的社會思想。
網(wǎng)絡熱詞作為語言的一種特殊變體,生動地反映了現(xiàn)代多元社會,形成了獨特的社會文化景觀。探析中文網(wǎng)絡熱詞的英譯,對于對外宣傳我國文化、幫助外國人理解中國網(wǎng)絡文學、促進跨文化交流有著重要作用。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的形式,不僅是語言符號的轉換,也是不同文化模式的轉換。文化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及網(wǎng)絡熱詞的“不規(guī)范性”,對網(wǎng)絡熱詞的翻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網(wǎng)絡熱詞的使用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
三、網(wǎng)路熱詞的翻譯策略
(一)直譯法
直譯是一種常用的翻譯策略,是指保留原始內(nèi)容以及保留原始形式的一種翻譯策略。也就是說,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應該保持原有的語言形式,包括句子結構、修辭形象和詞匯搭配等。直譯不僅有利于維護源文本,而且有助于維護文化內(nèi)涵、修辭效果和語義表征。如果原始語義清晰,直譯文字翻譯的使用不僅可以表達原始意義,還可以使讀者更有效地理解和接受目標語言。因此,為了達到原文及其幽默的效果,可以用直譯來體現(xiàn)網(wǎng)絡熱詞。例如: “團購”( Group-buying; Team-buying) ; “富二代”( the Second-generation rich) ; “惡搞”( Parody joke) ; “地溝油”( Hogwash oil) ; “冷暴力”( Cold violence) ;“零容忍”(Zero tolerance)。但這并不意味著直譯對于所有網(wǎng)絡熱詞都是可行的,有時它可能含糊不清或無法體現(xiàn)其代表的語義,那么我們不僅僅需要字面翻譯,還需要對其進行釋義,即直譯加注法。例如,“裸婚”被翻譯為“Naked marriage”,這種譯法已為大家熟知?!奥恪币馕吨嗦懵?,對中國文化背景不熟悉的目標讀者可能只能提取“裸婚”解釋的字面意思,就有可能被解釋為“沒穿裙子或不穿衣服就結婚”,文字理解顯然與中國社會環(huán)境下的原始內(nèi)容相悖。所以,建議在“裸婚”之后,加上明確的英文解釋“to register directly for a marriage without anymaterial conditions,such as cars,houses,wedding feasts or even wedding rings”。
(二)意譯法
意譯是指自然而流利地表達網(wǎng)絡熱詞的含義,并不嚴格遵守原始單詞形式或原始語法結構。通過使用修辭手段等可以體現(xiàn)其完整意義。一些具有濃厚文化色彩的新詞很難直接翻譯成英文。大多數(shù)由字面翻譯的互聯(lián)網(wǎng)熱詞使西方讀者備感困惑。在傳遞原始信息的前提下,意譯突破了語言結構的限制,產(chǎn)生了目標語言,是讀者更容易接受的翻譯策略。中國人喜歡用修辭手法創(chuàng)造新的流行語,因為它可以使這些詞更生動,更令人印象深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摒棄字面意思,并使用符合西方讀者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意義。為了避免字面翻譯造成的語義損失和意義偏差,意譯是必要的。例如: “房奴”( Mortgage slave) ;“打醬油”( it is none of my business; I am just passingby) ; “雷人”( Shocking; weird) ; “潛規(guī)則”( Unspoken rule) ; 涼涼(Game is over)等等。其中,“我也是醉了”尤為明顯,此網(wǎng)絡熱詞表達一種無助、沮喪和無言的感覺,它通常表示人或事物無法被理解或無法與他人交流,因此這個詞可以表示“無語”。它與“醉酒”沒有任何關系,這顯然說明了“我喝醉或醉酒”的字面翻譯無法反映其內(nèi)涵并會導致錯誤和誤解。當我們翻譯這個詞時,我們應該把一個驚訝的、無語的表達作為起點。“我也是醉了”通常被翻譯成“讓我無言以對”,即Im speechless.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許多網(wǎng)絡熱詞,特別是那些有修辭手段或具有豐富意義的詞匯,可以從意譯的視角進行翻譯,以此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
四、語言相對論對于跨文化交際的意義
弱式假說在一定程度上闡明了語言和思維的關系。從宏觀上,語言不能決定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但在一定程度上語言從微觀上影響了人們的認識。在語言相對論的指導下,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即直譯和意譯,可探析中文網(wǎng)絡熱詞英譯的可譯性,對于英漢語的跨文化交際極具積極的指導意義。
總結
網(wǎng)絡熱詞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應花更多的時間考慮如何讓目標語讀者更好地理解,而不是嚴格遵守字面意義和形式。一般來說,網(wǎng)絡熱詞的翻譯應該以溝通的目的為基礎,以準確的信息傳遞為標準,目標語讀者接受翻譯版本是合理的。網(wǎng)絡流行語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不斷涌現(xiàn),譯者應充分認識社會背景和文化現(xiàn)象背后的熱詞,準確合理地翻譯,使目標語言讀者能夠準確了解源語言的含義,更好地了解和傳播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羅榮,對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的反思《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2]凱麗比努,從薩丕爾-沃爾夫語言相對論思想及其對第二語言教學的啟示,《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3]羅秋雨,論瀕危語言的認識價值,中南民族大學,2007.
[4] 田丹丹.淺析中國網(wǎng)絡流行語的英譯[J].語言研究,2015(20):139-140.
[5]張海霞,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理論關照下的英語學習,《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
[6]管廷祥,新媒體時代網(wǎng)絡熱詞及流行語的英譯策略,《青年記者》,2018.
[7]于麗霞,網(wǎng)絡熱詞傳播原因及效應探析,山西大學,2013.
(河北傳媒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