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萍 金鑫銘
摘 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為依托的嶄新的一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深刻的思想性以及客觀的現(xiàn)實性等特點,教師要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貼近學生的溫度語言,結合馬原經典著作述說革命歷史故事、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體驗開放發(fā)展故事、利用先進的網絡媒體來分享身邊的熱點故事,不斷提升馬原課堂教學的親和力與感染力。
關鍵詞:經典故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探索與實踐
一、“經典故事”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學的必要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門核心課程之一,整體的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主要是圍繞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滲透,其中就包括晦澀難懂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抽象而又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藍圖等。因此,這門課程不同于一般的專業(yè)課程,它主要是傳播黨和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具有鮮明的政治性、高度的嚴肅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要使馬原課堂真正活躍起來,教師必須大膽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說教,要盡可能的讓課堂教學模式真正多元化、立體化和人性化,比如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講經典故事將教材語言生活化、生動化,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小故事講清大道理,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引導學生從幽默風趣的故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思考故事背后的思想內容,感受小故事中蘊含的強大力量,這正是發(fā)揮了經典故事的深刻意蘊。
二、“經典故事”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故事內容選取要注意經典性
上好馬原課的關鍵在于教師,講好經典故事關鍵在于選取的經典素材,選定素材,講好經典,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為馬原課教師,在繁多冗雜的故事選取中,一定要選取能夠反映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的經典故事案例,并且能與廣闊的社會實踐相連,立足時代、瞄準前沿,緊貼實際,發(fā)現(xiàn)、關注、解決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對學生而言,一個經典的故事能否真正入腦、入耳、入心,關鍵在于教師進行廣泛閱讀、嚴格篩選、經典選取,真正發(fā)揮經典故事的趣味性和實效性,而且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學習目標與故事中所要傳遞的價值觀以及基本的理論觀點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進而發(fā)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通俗化、大眾化的作用。
2.講述故事要避免官腔官調
教學語言是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重要載體,教師擁有一口流利、順暢、具有溫度的語言至關重要。但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材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理論性和政治性,官方味的語言色彩比較濃厚。如果教師在講經典故事時一味使用官方語言,機械化的傳達故事的文本信息,根本起不到經典故事融入馬原課程,鮮活教材內容、活躍課堂氛圍的根本目的。因此,在馬原課堂教學上講故事,我們一向提倡以大眾化、通俗化、生活化為基本的價值取向,結合經典故事的形式轉化為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需要教師掌握相關的語言轉換技巧。首先,教師必須對經典故事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元素進行充分的吸收和消化。其次,將消化吸收的內容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轉化為大學生能夠接受的課堂語言和教學風格,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3.表達故事要注意具有真情實感
在馬原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固然要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而且還要注意傾其情感的投入,讓學生能夠沉浸在故事的講述中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因此,教師在把握課堂主渠道的同時也要堅持與學生主體性相統(tǒng)一。教師一定要找準經典故事與教材理論觀點的交叉點,寄情于理。在講經典故事的同時,不僅要講得精彩、生動、明白、幽默風趣,更重要的是要講清楚經典故事背后所反映的理論原理,堅持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不能一味注重以理服人,還要加強情理交融。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講經典故事可以迅速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進而產生思想上的情感共鳴。讓馬原課更充滿人情味和趣味性,不斷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理論認同。
三、“經典故事”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有效路徑
1.結合馬原經典著作述說革命歷史故事
思政課教師善用馬原經典著作將革命歷史故事融入馬原課堂教學,既能豐富教材內容,又能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度。教師盡可能的使用多種渠道去認識了解馬原經典著作中的人物歷史故事,對歷史人物進行精彩介紹,讓學生做出客觀評價,進而去深刻了解歷史人物背后的人文精神。尤其在馬原課堂教學上,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走近馬克思》讓學生深入了解馬克思不平凡而又坎坷的人生經歷,學習馬克思的一生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無私奉獻、公而忘私的革命情懷。教師靈活運用馬原經典著作中的歷史資料,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將馬原經典原著中的歷史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既能給學生生動直觀的課堂感受,又能增強學生對理論觀點的價值認同,堅定其政治立場。
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體驗開放發(fā)展故事
理論聯(lián)系實踐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一項基本原則。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思政課教學中最受學生歡迎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革命故地舊址、前往教學實踐基地參觀學習。同時,在校內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知識講座、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形式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刻感悟歷史、認知現(xiàn)實、豐富閱歷、了解社會,可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歸屬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實踐,在改革開放的社會實踐中體驗社會發(fā)展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經典故事背后所蘊藏的精神力量,最終內化為學生的理論認同和價值認知,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3.利用網絡媒體來分享身邊的熱點故事
當今大學生生活的時代是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達的時代,并且熱衷于對身邊的熱點事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作為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現(xiàn)實問題也是馬原課教師授課的重要內容。尤其是針對網絡熱點事件,教師要及時將網絡熱點新聞融入馬原課堂教學,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社會熱點問題。教師運用網絡新媒體來創(chuàng)新師生交流,讓學生來分享關注身邊的熱點事件,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建立班級微信群、qq群、班級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讓學生隨時分享身邊熱點新聞,教師參與討論并對熱點事件進行點評,巧妙的探討熱點故事背后所體現(xiàn)的深奧理論。教師和學生共同講好熱點故事,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既避免了有些學生在面對面交流時的緊張和拘束,又避免了諸多晦澀難懂的理論觀點和理論原理,使學生更加放松心情、活躍思維、融洽師生關系、增強課堂教學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任仲文.講好中國故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
[2]桑子青.新時代如何以“中國故事”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初探[J].中外企業(yè)家,2018(04)
[3]于莉、殷彗星.淺析“中國好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融入[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32(11)
作者簡介:
邵海萍(1979--)女,湖北荊門人,西安思源學院思政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金鑫銘(1979--)男,湖北十堰人,西安思源學院思政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