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平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難教怕學成了通病。教得累學得苦讓習作教學飽受詬病。學生害怕寫習作,多數(shù)是因為教不得法,為了使學生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本文結(jié)合教學實踐,從興趣激發(fā),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習作素材的積累,上好習作指導課和講評課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教師提供一個研究思路,解決習作教學瓶頸。
關(guān)鍵詞:小學;習作;教學;感悟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習作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時期求知欲強,好勝心足,容易對新鮮事物引起強烈的注意。教師教學時,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一個“競猜”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猜猜他是誰》,教師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出一幅極具夸張感的卡通人物照,引導學生猜猜他是誰?學生通過短暫的觀察后一下子猜出是班里的張金碩同學,教師接著發(fā)問:“為什么你們能迅速猜出是他?”一名同學說:“卡通照片雖然有些夸張,但是張金碩的特點還是非常突出,你看他的小眼睛,小嘴巴,尖尖下巴,還有一笑露出的小酒窩,這些都特別明顯”。教師順學而導:“是呀,真是因為你們抓住了卡通人物照中的特點,才能一下子猜出來,我們在寫習作的時候,也應該把人物的特點寫清楚,寫突出,這樣就能讓我們猜到他是誰了”。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出一篇小短文——《猜猜他是誰》,學生讀完短文后,異口同聲地說:“杜文琦”。也是因為短文中把杜文琦同學的特點惟妙惟肖地寫清楚,寫具體,學生才能一下子猜出是誰來。
二、留心事物,培養(yǎng)觀察能力
我們認識事物,是從觀察開始的,通過多感官的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的人、事、物、景,進而提高我們的思想認識,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關(guān)鍵時期,是學生能否感知生活美好的關(guān)要一環(huán)。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學生今后更好地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初試身手”中要求學生“你在生活中觀察到了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和同學交流吧!”教材呈現(xiàn)兩個案例:一個是雨后,我和媽媽買菜路上看到蝸牛過馬路……;一個是表姐送給我一個芒果。教學時,教師要巧借兩個案例,引導學生去觀察。如“蝸牛過馬路”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眼睛看,觀察蝸牛是怎樣過的,要突出的特點是慢悠悠。如教學“表姐送我一個芒果”,教師要引導學生怎樣來觀察這個芒果的,總結(jié)出通過眼看,鼻聞,手摸,口嘗等人體感官去觀察,最后有順序地表達清楚。待學生掌握了這些基本的觀察事物的方法時,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身邊的事物,通過多感官的觀察,把自己的觀察收獲有順序地表達出來。
三、強化積累, 豐富習作素材
學生的習作就是語言的紙面表達,沒有一定量的語言積累,學生很難寫出高質(zhì)量習作來。自古以來,諸多作文名家都在談語言積累的重要性,可現(xiàn)實是,學生對語言的積累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沒有主動意識,大多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這樣的積累效果不言而喻。習作教學中有句推崇的話——“勞于讀書, 逸于作文”,此語揭示了只有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積累了大量的語匯,習作的時候才能駕馭語言,任由驅(qū)遣,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同時在積累中可以凈化靈魂,開拓視野,活化思想。那么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
(一) 閱讀中積累
目前,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在編寫的時候非常重視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如在每個單元設置的“字詞句運用”“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等,都是學生積累的素材。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后習中都會安排了“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背誦課文”等諸如此類的練習, 意在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優(yōu)美的同時積累語言。教材中,也根據(jù)學情,適當安排了“摘抄好詞、佳句” 的練習, 學生可以把課內(nèi)、外閱讀的好詞佳句、片段, 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 并在后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 時時去翻閱, 這樣時間久了, 用的多了, 就會熟記于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二) 從生活中積累。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學生每天面對的生活世界都可斟酌并提煉出一定的習作素材,所以說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學時,教師要用意識地引導學生,留心生活中的事與物,練就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慧眼,慢慢養(yǎng)成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素材的習慣。由于學生的認知范圍有限,對如何積累生活素材還不夠成熟,這時教師可以慢慢引導,比如適當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布置一定的觀察任務,讓學生逐步積累習作素材。
四、研讀教材,上好習作指導課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好多老師在布置習作任務時,草率行事,題目一出,說說注意事項,習作教學任務就算完成。對學生寫前的指導無力而乏術(shù),這也是造成學生討厭習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一定要研讀教材,把握本次習作教學的重點難點,采用生么樣的方法進行突破,這些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shù)。而不是草草了了布置一下就萬事大吉,這樣學生的習作水平難能提高,網(wǎng)絡下載或者將習作書上的范文換個作者便據(jù)為己有,久而久之,抄襲成風,敷衍塞責,學生的不良習慣是被我們教師給“逼迫”出來。這種行為應對禁止。
五、上好講評課,提高習作信心
教師一番精心的寫前指導,學生一心認真的構(gòu)思成文,教師的一次耐心的批閱,習作的教學任務就算畫上句號了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還有重要的一環(huán),那就是習作講評課。習作講評課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教師在講評時將習作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全方面的梳理,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指出習作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如何發(fā)揚和規(guī)避。在習作講評課時,要多褒獎少批評。放大學生習作中的優(yōu)點,哪怕是一個詞語運用恰當也不吝表揚,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習作的信心。對問題較多的習作,教師可以面批,提高講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總之,在習作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年段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依據(jù)課程標準的習作要求有目標有條理進行施教,讓習作有著另一類獨特的風景,不再畏教怕學,讓學生愛上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