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行,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之中,教師需要在進行課本的正常教學,傳授學生新的知識、學習方式以及做題技能等等,更要重視對學生心理進行健康的教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需要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從而使得語文教育教學能夠更好地發(fā)展其優(yōu)勢,不斷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促進學生的各項能力的提高。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下面筆者將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新課改的要求,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簡要探討。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2-0166-01
在語文的教學中,一直都把學生的態(tài)度、學生的情感以及學生的價值觀念作為最為重要的教學任務(wù)。然而,這三者和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一般而言,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系數(shù)越高,教師就能夠越發(fā)容易地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標。對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一定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高度的重視,不斷將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里。與此同時,教師需要下意識的引導學生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多看一些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guān)的書籍,讓學生都能有著積極、健康的心理去面對學習和生活。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品質(zhì),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被挖掘出來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素材。對此,教師一定要引起重視,剖析出其中的精華所在,最大化的將這些素材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同時,教師在進行心理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將素材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因為很多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也是學生最為熟悉、接觸最深的一種形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將心理教學的趣味性以強化,從而讓學生可以樂意去了解、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對學生健康品質(zhì)的一種培養(yǎng),既可以落實心理教育,又能夠讓學生變得更加優(yōu)秀。除此之外,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跟學生一起交流,閑聊一些具有積極性的生活實例,或利用正反面性的教材來實現(xiàn)“潤物細無聲”,在無形之中幫助學生洗滌心靈,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力,達到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最高境界。
例如,對于《愚公移山》一文的學習,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需要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引導”能力,引導學生在文章中深入地感知到愚公身上所有的一些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精神,像堅持不懈、堅定不移、不畏艱難困苦等等。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學習完這類的文章之后,能夠自行對此加以總結(jié)和吸收,并在后續(xù)的學習和生活中加以運用,在遇到某些問題阻力的時候,勇敢面對,即使是逆流而上,也不要后退。如此,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掌握了該類文章所要表述的真諦。學生必須養(yǎng)成持之以恒的優(yōu)良美德,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說后悔、也不要輕易去半途而廢,否則,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浪費時間精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歸屬感,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對于初中語文的教學,教師如果想要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徹底的話,就需要全方位地去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適時以施行“因材施教”。教師只有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出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和相應(yīng)的認知規(guī)律,才能夠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歸屬感進行最為高效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推促學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wù),并順利取得一個較為滿意的成績。當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公平與公正性,要讓學生可以在一個有愛的環(huán)境中體會到歸屬感的存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定位到底在哪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同時,教師需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殊情況以進行特殊處理,以此來幫助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樂觀。
例如,在語文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之外的時間里,樂于和學生交談,增強師生之間的情誼。教師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去與學生之間溝通,以此來避免對那些因為膽怯、內(nèi)向而害怕進辦公室,害怕與教師進行交流的學生的忽略。教師需要關(guān)心學生,下意識地去了解學生當下的心理健康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問題,從而及時做出應(yīng)答。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重視課堂積極性的提高,鼓勵學生舉手表述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見解。
3.重視閱讀教學,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具體的教學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環(huán)境。在此基礎(chǔ)上,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最大程度的展現(xiàn)。日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新課的教學之前,可以帶領(lǐng)學生去進行自我閱讀,了解文章的大概,初步感知文章中所隱藏的價值。
例如,不定期舉行讀書角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素材、書籍的閱讀,讓學生自己感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如何保持健康心理的方式方法。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學習心理健康的知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然,對于一些十分具有教學價值的素材文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來進行相關(guān)的分析和討論,實現(xiàn)對心理健康知識教育的強化,深化學生的心理健康認知力度。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高度的重視,并且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的認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品質(zhì)著手,實現(xiàn)對學生的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再則,培養(yǎng)學生的歸屬感,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同時,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以此來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參考文獻
[1]盧娟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J].新課程(中),2018(08)
[2]秦正剛.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J].科技展望,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