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廣艷
摘 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職院校各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本文分析了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學現狀,提出了基于就業(yè)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舉措。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 就業(yè)導向 教學改革
一、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特點
中職院校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掌握基礎的計算機知識,并逐步深入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隨著信息化技術更新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知識被納入計算機應用基礎,致使課程涵蓋的內容越來越多,增加了一定的教學難度。
在大多數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可以從兩方面展開。一方面是計算機理論知識,包括計算機相關概念、發(fā)展歷程以及應用優(yōu)勢,另一方面是計算機應用,比如基礎的Word、PPT等。
二、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1.中職學校學生學習現狀
中職學校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基礎普遍較為薄弱,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對計算機的了解局限于網絡游戲、網絡聊天,缺乏更深層次的認識。學習缺少主動性,有消極懈怠情緒。相比計算機工具軟件的學習,學生更趨向于娛樂性工具的使用。
2.中職學校教師教學現狀
作為一門必修課程,教學時以教師為主導展開教學,課堂上教師不斷地灌輸技術與經驗,學生被動地接受,致使學生缺少一定的思考空間,學習缺乏主動性。沒有基于學生計算機水平差異展開針對性教學,致使學生個人能力發(fā)展受限,也沒有體現新課改要求下“以人為本”的教學要求。
三、基于就業(yè)導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舉措
1.教學內容改革
傳統教學模式下,呈現的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僅以課本元素為主,缺乏創(chuàng)新性與實踐性,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中職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結合當今信息化發(fā)展趨勢豐富教材知識,創(chuàng)造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任務,把生活中實際運用到的計算機技能融入項目學習。同時,在項目選擇上,應該符合學生發(fā)展、貼近生活、又滿足企業(yè)需求。
例如,中職院校為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會經常開展一些文娛活動。以“校園歌手評分大賽”項目為例,為強化學生Excel使用技能,可以讓學生運用Excel函數知識,將選手評分結果計算出來,并按分數高低排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更能理解課程的意義,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2.教學策略改革
(1)制訂分層教學計劃。傳統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形成兩極分化,這意味著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無法解決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此,中職教師可以開展分層次教學,按學生計算機水平不同進行歸類,并按層次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合理分配教學資源,促使學生更輕松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師可以將在分層教學計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計算機基礎技能的掌握、計算機技術實踐操作、計算機創(chuàng)新才能的培養(yǎng)。
計算機基礎技能主要為學生將來學習更高級的計算機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將其分解為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學習?;A知識包括相關概念、含義及運用的生活場景,基本技能包括非常普及的辦公軟件使用等。
計算機技術實踐是基于基礎知識水平的。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旨在讓學生能活學活用,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難題。
計算機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能,同時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在已學計算機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
(2)及時更新教材內容。計算機教學內容應該與時俱進,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與企業(yè)人才無縫對接。但是教材版本更新速度遠不及信息技術迭代速度。因此,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主流應用,比如Windows8系統、Windows10系統、office2016等,同時補充最新、最前沿的技術。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能結合社會需要培養(yǎng)學生,讓學生所學的專業(yè)知識能夠為社會服務。
例如,針對學生的專業(yè)開展具體教學??梢詾橛讕煂I(yè)的學生開設視頻制作、圖像處理、音頻編輯等課程,多教建筑專業(yè)的學生一些制圖軟件的使用,多教財會專業(yè)的學生WPS等辦公軟件的高級應用技能。
(3)創(chuàng)新典型教學案例。在制定合適的教程內容后,中職教師需要為每節(jié)課程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針對重難點內容,可以找到與重難點內容相符的案例,在承載知識與技能基礎之上,深入探究并分析。教學時要選擇貼合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貼近企業(yè)案例,因此,教師平時應多多觀察學生周邊事以及時事新聞,使其成為案例素材,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計算機理論知識教學是學生感到最為枯燥、無聊的課程。這時,中職教師細心觀察便可發(fā)現,每位學生都有一部手機,并且喜歡玩手機?;诖?,教師可以設計一堂以手機為主的理論知識教學內容,把手機看作是一個小型的計算機,由教師引導,師生共同參與研究,玩轉手機應用。
再如,學習“Word表格”技能時,可以讓學生制作一份企業(yè)面試所需的“個人簡歷”;學習“Excel函數”時,可以讓學生制作一份“個人財務收支報表”,并運用常用的函數公式,計算數據結果;學習“幻燈片制作”時,可以讓學生針對個人計算機學習目標制定一份“學習計劃”。這樣的案例式教學形式更能發(fā)揮教學效果。
(4)運用網絡教學平臺?;ヂ摼W時代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再單一,有了更多學習方式。比如可以通過視頻、直播等形式學習計算機知識,使教學課堂由線下向線上延伸,并且網上學習資料極其豐富,能夠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中職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基礎,搭建與之相關的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開發(fā)教學課件,創(chuàng)設微課視頻,滿足學生碎片化學習需求,這同時也方便教師實時跟蹤、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5)創(chuàng)造實習實訓機會。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運用計算機專業(yè)知識解決工作與生活實際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這意味著社會與企業(yè)是否認可自己所學、自己能力能否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在學校學習過程中,中職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發(fā)揮空間,可以通過課外實踐、與校企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增強學生自信心。
例如,根據學生的興趣,成立相關的課題小組。偏向設計方向的學生可以分到網頁制作組,偏向代碼編輯、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生可以分到軟件開發(fā)組。相同興趣組的學生互為競爭對手,制定相應的競賽規(guī)則,同時選擇專業(yè)性強的人作為裁判。這樣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參與性,開拓學生思維。
3.評價方式改革
在網絡背景下,促進多元化評價方式形成與開展,評價內容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從以往總結性評價轉變?yōu)檫^程評價。為了有效調控學生學習效果、激勵學生學習,可以轉變評價角色,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這樣既能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師可以通過采取一些創(chuàng)新性評價策略,組織不同類型的評價活動,比如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作品評價、效果評價、過程評價、教師評價等,從多角度獲悉學生學習狀態(tài),針對有問題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指導,以便幫助學生及時調整,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四、小結
以上是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的改革探索,是基于社會發(fā)展需求,旨在幫助中職教師解決教學中的不足,讓現代教育融入社會實踐,與企業(yè)需求接軌,為學生職業(yè)生涯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發(fā)展條件。
參考文獻:
[1]錢銳杰.以就業(yè)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析[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7(33).
[2]孫會.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直播”教學改革探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8).
[3]童雯艷.如何講好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J].讀書文摘(中),2018(2).
[4]杜家秋.關于當前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思考[J].職業(yè)教育,2017(14).
(作者單位:江蘇模特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