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麗
摘? ?要: 聽課是教師經(jīng)常性的活動,更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不斷完善自我的有效方法。 本文從作者的聽課體會著手,著重闡述聽課過程中要擁有“四顆心”,才能“聽”有所獲,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能力。
關(guān)鍵詞: 誠心? ? 真心? ? 用心? ? 虛心? ? 反思
在技校教育成燎原之勢下,技校教師以聽課的方式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已經(jīng)成為檢驗教師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預期的有效途徑。我校為落實教學質(zhì)量年的總體要求,一直要求各系部開展教學名師公開課、“魅力課堂”等活動,要求每位老師積極展示個人課堂教學“魅力”并參與聽課、評課活動。為使自己盡快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筆者始終以“學習者”的角色觀摩、欣賞每一堂課。課后,認真總結(jié)每一位老師的講課特色和每一堂課的亮點,同時不斷反思課堂存在的問題。在不斷的學習、對比、分析和總結(jié)中,筆者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改進,教學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學期,為落實學院教學質(zhì)量年的總體要求,充分發(fā)揮教學名師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教務(wù)處組織了教學名師公開課。同時,基礎(chǔ)部開展了“魅力課堂”活動,要求每位老師積極展示個人課堂教學“魅力”并參與聽評課活動,以此激勵廣大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推進教學質(zhì)量不斷提高。
那么,教師如何在聽課活動中快速成長呢?要擁有“四顆心”。
一、有誠心
就是要有真誠的態(tài)度,這是聽課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須本著認真向別人學習的態(tài)度,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時刻準備著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不能把聽課當成應付學校檢查的任務(wù)而馬虎應付,或成為只知道埋頭苦記的“記錄員”。其次,要做好聽課準備,提前熟悉教材,了解授課老師的教學意圖,把自身教學中或者準備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記錄下來,帶著問題去聽,虛心學習授課教師是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所收獲。否則,只帶著耳朵匆匆忙忙走進教室,糊里糊涂地聽,聽后會不知所云。再次,聽課過程中做到多聽、多看、多記、多思考。如果聽課時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出現(xiàn)聽得不知所謂,找不出問題的癥結(jié),更不可能解決問題。最后,要尊重授課教師,遵守聽課紀律。要維護“為人師表”的形象,不要打瞌睡,避免身在課堂、心在課外的現(xiàn)象,很容易引起所在聽課班級學生對課堂紀律的漠視和效尤。
我們身邊有很多優(yōu)秀教師,聽課時嚴肅認真,態(tài)度非常端正。不但認真記錄講課內(nèi)容,還把自己的見解感悟、對本次課的優(yōu)缺點及對授課老師的建議都清清楚楚地寫在記錄本上。如果有幸借到這些聽課記錄一看,一定會受益匪淺?!靶恼\則靈”,誠心誠意聽課者,必有收獲。
二、有真心
要有明確的自我改進的目標,這是聽課的前提條件。有目標才有動力,聽課前要明白自己要聽什么。這里筆者主要說要做教學中的有心人,注意認識、總結(jié)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這些恰恰是我們聽課學習的中心內(nèi)容。比如:剛參加工作時,筆者意識到自己在組織教學語言、駕馭課堂能力及重點、難點問題講解和突破上存在問題,于是聽課時以此為中心,仔細揣摩授課教師在這些方面的特色和亮點;后來,學院、系部開展名師公開課、新教法推廣課,新教法的運用對筆者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由于經(jīng)驗不足,在課堂上一度陷入“打不開局面”的尷尬境地。為此,筆者多次通過“聽課”取經(jīng)、學習。近兩年,筆者發(fā)現(xiàn)自己與“90后”“00后”學生的課堂互動與交流似乎不那么和諧,因此聽課時注意觀察授課教師是如何從語言、行動、思想上與學生零距離交流的……
這樣,針對自己的教學不足,通過有目標、有計劃的聽課學習,筆者的教學語言、教學能力及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新教法公開課得到了領(lǐng)導、同事和學生的好評。
三、要用心
就是要有多元的聽課方法,這是聽課的核心要求。教師在聽課過程中要做到專心聽、認真看、用心記、勤去想四個方面。
(一)專心聽
1.專心聽上課教師如何完成教學過程。具體講是用我們的聽覺感受上課老師的聲音,感受他們是如何把自己獨特的聲音展現(xiàn)給學生的,以引導學生進入他所創(chuàng)設(shè)的教學情境,完成涉及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的學浸潤在和顏悅色中,學習是在一種如沐春風的氛圍中完成的。這樣,授課老師的聲音就被注入了靈魂,就像一首優(yōu)雅的音樂,通過和諧的音符,引起聽者的共鳴,讓學生不自覺地沉浸其中亦不覺時光流逝,他們的眼中只有老師講授的知識。每位老師的聲音都是獨特的,只有感受到每位上課教師獨特的音質(zhì),才能達到聽有所獲的目的。
2.專心聽上課教師如何表達教學語言。教學語言是一門相當高深的教學藝術(shù)。上課教師在長期教學生涯中根據(jù)自身音律、音節(jié)、口音、音質(zhì)等特色,形成了講課的語言表達系統(tǒng),經(jīng)過不斷完善,形成了獨特的教學語言表達藝術(shù)。
(二)認真看
認真看上課教師是如何把教與學完美地融合起來的。具體來說就是:首先,認真看上課教師的眼神、舉止等神態(tài)在學生眼中的色彩,因為只有完美的課堂教授,才能讓學生的世界充滿陽光的色彩;其次,認真看學生在課堂上“解放”的程度,參與教學活動的廣度與深度;最后,認真看師生教學相長、相得益彰。教與學,師與生,互動辯證,才是教學之道。
(三)用心記
用心記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記錄學生在課上的表現(xiàn):用心記好教師的每一個精彩瞬間,展現(xiàn)出獨有的教學風格和魅力;用心記錄好學生的每一次雀躍,感到學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再是枯燥的閉門造車;用心記好師生的每一次精彩的互動,像師友,像志同道合者。更要用心記好即使教室外有再大的干擾,整個課堂好像一個獨立的完美世界,讓人流連忘返。
(四)勤去想
勤去想為什么?想為什么教師的教學藝術(shù)那么完美?想為什么學生的熱情那么高漲?想為什么師生感情那么融洽?想為什么這個教師做到了這種完美,我卻沒有做到?更想我應該怎樣做到這種完美?只有勤去想為什么,才能找到做到“為什么”的法子,實現(xiàn)教學水平的提高。
如果能做好一聽、二看、三記、四想,我們肯定會“聽”有所獲。
四、要虛心
就是要有反思的勇氣,這是聽課的根本目的。因此,聽課者在完成聽、看、記、想四個步驟后,要抱著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不僅要時時反省自身,而且要處處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多問幾個“為什么”。對出現(xiàn)問題的課堂教學,可以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滤恼n堂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我以后在教學中針對這一問題應該怎樣去做”,千萬不要無視、蔑視甚至嘲笑他人的疏漏之處。只有這樣通過比較分析他人的課堂,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從中吸取教訓,完善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提高素質(zhì)和業(yè)務(wù)水平。
在聽課過程中,筆者始終抱著“聽課是為了學習提高”的思想,主動通過他人的課堂反思自己的課堂。有一次聽課時,授課老師幽默詼諧、激情洋溢、富有感染性的教學語言感染了我,使我認真反思了自己平淡無味、平鋪直敘、沒有鼓舞性的教學語言。之后我通過反復模仿教學光碟,學習教學法,研讀《演講與口才》等途徑逐步提高了教學語言能力,授課時能適時地插入笑話或使用肢體語言及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學生的歡迎。還有一次聽課時發(fā)現(xiàn)講課老師無意識地頻繁使用口頭語“嗯”“啊”“那么”,講課時便留意自己是否存在這種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自己也經(jīng)常不經(jīng)意地說“啊”,于是上課時時刻注意這個問題,最后終于改正了。
聽課后,如何保證聽課發(fā)揮長久的“效力”呢?我們需要做到“四要”。
一要溝通。聽課后,首先要與學生溝通,問問他們對這堂課的態(tài)度,是否因為老師的講授而大有收獲?其次與上課教師交流,問問他對自己教學的感受及如何做到完美,這就是經(jīng)驗的溝通與交流,這樣可以學到授課老師的“真經(jīng)”;最后與一同聽課的老師交流,聽聽他們對這堂課的心聲,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還是“味同嚼蠟”“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通過溝通,才能增長經(jīng)驗,達到有所學、有所悟的真境界。
二要對比。交流后,首先,對比自身。如果今天站在講臺上的人是自己,能否達到一樣或者更完美的教學效果;其次,對比學生。對比學生的差距及優(yōu)劣,看到比較中存在的問題和亮點;再次,對比教師。對比教師教課的異同,找出教學中最優(yōu)勢方案;最后,對比環(huán)境。對比教學環(huán)境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三要常思?!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聽課前后,不斷總結(jié)思考自身與他人的優(yōu)劣,先是找出差距,消滅差距,這種差距是相互的,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要找到別人的“寸有所長”,并且學會它,這就是常思的第一步;再是找出優(yōu)點,發(fā)揚優(yōu)點。相比較他人,我們自身定有所長,不斷強化自身的“所長”,這是常思的第二步;只有不斷這樣循環(huán)常思,才能實現(xiàn)自身教學能力的超越。
四要多學。溝通、對比、常思,最終要落腳到多學上。首先多學授課教師的長處,增補自身的短處;其次多學習學生的反應,折射出講授過程的優(yōu)劣;最后,多學習其他聽課教師的思路,拓展自身的“活路”。只有通過這樣學習,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用獨特的教學魅力征服學生,才能使他們樂于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由此看來,多學才是關(guān)鍵。
總之,聽課是教育教學中一門關(guān)鍵的藝術(shù)。這就要求我們做聽課的有心人,用真誠的態(tài)度、帶著明確的目標、以多元的方式專心聽課,而后勇敢地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虛心向授課老師學習,取長補短,最終盡快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史先紅.基于TPACK的信息技術(shù)與高校教學深度融合策略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08):41-44.
[2]關(guān)少化,連蓮.基于TPACK框架審視數(shù)字化時代教師課程角色[J].北京教育,2018(07):08.
[3]隆平.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方法應用典型案例[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7.
[4]唐瓷.信息化教學設(shè)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