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改革的其中一個方向是要放大與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重視與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及學習體驗?;诖?,作為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筆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以合作學習法為教學思路的教學主張,先后從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以及實踐過程來闡述這一主題,以期可以給初中語文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帶來一定的參考與啟發(fā)。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語文;教學模式
一、 基于合作學習法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設計
(一)以問題為載體預熱自學
合作學習法的初衷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走在教師的前面,先于教師去學習,因此,在以合作學習法為教學主張的模式下,學生應當以問題為載體來進行預熱自學。以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消息兩則》為例,消息是狹義的新聞,而新聞作為一種反映時代的文體,它有著有別于其他文體的要素、特點、結(jié)構、分類、寫作手法,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習教材中的兩則消息,并且試著抓住其共性規(guī)律。這些問題除了可以讓學生在自學時更有針對性以外,還可以成為教師在開始正課之前的新知識引入契點,如此一來,從學生提前自學到課堂合作共同學習,兩個環(huán)節(jié)就可以自然連接在一起。
(二)以互助為方式探究共學
合作學習法的根本特征在于“合作”二字,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模式設計時應當以互助探究為方式來共同完成課堂學習。合作學習既包括了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也包括了學生與學生的合作。在師生合作中,教師更多是以啟發(fā)、點撥、指導、陪同角度來與學生一起探究教材當中的內(nèi)容,而不是傳統(tǒng)課堂中以灌輸、講解、說教等方式來讓學生被動接受。在生生合作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更多地是以優(yōu)勢互補,群策群力的方式來一起思考與完成學習內(nèi)容。以互助為方式探究共學強調(diào)凝聚整個班級的學習精神,讓大家擰成一股繩一起獲得成長。
(三)以檢驗為手段運用督學
不論是傳統(tǒng)課堂中的聽講式教學還是本文主張的合作式教學,其目的都在于讓學生吸收知識,掌握語文技能,而合作學習法更強調(diào)以檢驗為手段來引導學生將所學習的內(nèi)容運用到具體實踐當中。比如上文舉例到的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當學生學習了消息這一狹義的新聞后,是否能夠?qū)W習到的內(nèi)容遷移到同一單元的其他幾篇新聞文本中,在合作學習中用已掌握的內(nèi)容來學習陌生的內(nèi)容,并在學習過程中檢驗自己之前的學習是否牢固。以檢驗為手段運用督學不僅有利于師生不斷地優(yōu)化合作學習這一模式,而且有利于讓學生主動地將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從而達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的效果。
二、 基于合作學習法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實踐
(一)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拋設合作學習標的
從教師素養(yǎng)的角度上講,合作學習法能夠幫助教師樹立引導學習,教學民主的理念,發(fā)展師生教學相長的關系,而這一教學目的需要建立在適宜合理的教學氛圍當中,為了能夠給學生的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同時也讓合作內(nèi)容能夠更加自然地展露與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實踐合作學習法時,可以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向?qū)W生拋出合作學習的標的。以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中國石拱橋》為例,這篇閱讀文本在內(nèi)容上要學生可以把握石拱橋的特征、元素與設計要點,在語文技能上要學生能夠掌握事物說明的方法,在情感上要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對勞動人民的敬佩與熱愛之情,這就是該篇閱讀文本的三大主要學習標的,同時也是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要緊緊扣住的三個方向。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為學生引入新知識。比如,創(chuàng)設一個“帶隊同游石拱橋”的情境,假設整個班級就是一個旅游團,而學生就是帶團的導游,學生就必須思考如何來介紹石拱橋,以怎樣的語言方式,要介紹石拱橋的哪些特點,如何將石拱橋背后所折射與代表的勞動情懷巧妙地呈現(xiàn)出來等等,而作為參游的團友們(即小組內(nèi)的其他學生成員),則在聽導游介紹的過程中自己也會去思考、去想象、彼此間討論等等。導游與團友之間的互動實際上就是合作學習中的互動,這種雙方互動又會在過程中將教材的知識要點牽引出來。顯然地,在情境中去引入新知,比傳統(tǒng)課堂中的直接發(fā)問來得更加自然舒適。
(二)在分組學習中釋放個人學習潛力
從課堂教與學的流程環(huán)節(jié)上看,傳統(tǒng)課堂更多的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而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會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組內(nèi)成員圍繞著學習標的自己去學習,這個過程是合作學習法的重點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分組學習中去釋放個人的學習潛力,展示個人的學習魅力。以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小石潭記》為例,作者在這一篇文章中記敘了自己游玩的整個過程,抒發(fā)了自己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之情。作為一篇文言文,學生還要掌握與現(xiàn)代文不同的一些閱讀方法與技巧,比如對字、詞的理解,對句子的理解,對處理手法的理解等等。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分工,這種分工就是學生展示個人學習強項的時候。比如,有的學生對歷史感興趣,他/她可以在作者及其所處時代的背景分析這一方面找出豐富的史料,讓整個小組可以更好地進行作者分析與時代探究。比如,有的學生對字典、教輔資料的查閱非常有方法,他/她可以在掃清閱讀障礙,通讀文章大意這一方面作為小組的領隊。比如,有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品鑒欣賞比較有方法,他/她可以與小組內(nèi)的其他成員在審美藝術的角度去分析其價值。比如,有的學生課外閱讀量大,他/她就可以在拓展閱讀方面為小組內(nèi)其他成為推薦同類型的文章作為強化學習。總的來講,合作學習法能夠讓學生彼此互助,共同成長與進步,讓自己的長處在小組中得到施展與發(fā)揮。
(三)在交流展示中呈現(xiàn)知識梳理成果
合作學習是一種狀態(tài)與過程,而學習的最后必須要生成有效的、有意義的學習成果才算是發(fā)揮了合作學習法這一模式的價值,因此,教師在實踐合作學習教學法時,還應當讓學生在交流展示中去呈現(xiàn)合作學習的知識成果,這是探索新知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以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為例,學生要會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說所反映的主題思想、明確“我”在該篇小說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形象意義等等,師生雙方在交流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把握住合作學習的目標與主線,并且引導學生在過程中用合理的方法去梳理文本知識。比如,在梳理對比襯托這種寫作方法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寫作手法本身的特征與要素、寫作手法適應的場景、寫作手法的處理價值,對比襯托在該篇文本中的運用具體有哪些實例等等。按照“理論分析+藝術價值+具體實例”的思路來梳理。同樣地,比如,在梳理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種方法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以該篇小說為基礎,將文本中涉及的各種方法及其對應的人物形象也抓出來,形成一一對應的方式。最后,在小組學生合力生成一份學習成果報告或總結(jié)時,教師要指導學生用符合知識內(nèi)容特色或凸顯本小組學習特點(比如學術型、技術型等)的方式來與其他小組交流??偟膩碇v,在交流展示中梳理成果,有利于讓學生將自己在合作學習中分散的、零碎的知識點都聚合在一起。
(四)在遷移運用中評價合作教學成效
本文第一部分分析,基于合作學習法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設計需要以檢驗為手段來督促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新的知識學習當中,而這也可以成為教學評價的其中一個重要參考,即在遷移運用中評價合作教學的成效。比如上文舉例的合作學習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學生學習掌握了小說閱讀的方法,包括人物形象分析法、小說主題探究法、藝術手法選擇法、主旨內(nèi)涵表示法等等,都是對小說這一文體的共性閱讀技巧,它能夠被運用到閱讀其他小說當中去,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其他的小說文本來給學生練練手,或者是在下一次遇到教材中其他的小說閱讀文本時,讓學生主動地用自己在《故鄉(xiāng)》中掌握的閱讀技巧運用到陌生文本的閱讀當中。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學生及時地做好學習反饋,比如在遷移嘗試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或者在合作學習之后,還有哪些知識點是不清楚的等等。教師則針對學生的反饋為其進行補漏,讓學生能夠完整地掌握教材內(nèi)容的知識點。而學生在反饋與運用過程中的表現(xiàn),就可以作為合作學習的一種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來評估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是否掌握得牢固,是否吸收,并且根據(jù)這種評價來更好地優(yōu)化合作學習教學方法,使其在下一次的學習中發(fā)揮出更大的教學價值。
三、 小結(jié)
學生升入初中后,其自主意識顯著增強,渴望自己的聲音能夠被聽到,渴望自己的想法能夠被肯定,渴望自己的行為能夠被支持,這種渴望展示與表現(xiàn)的心理訴求恰恰是新課程改革教學中強調(diào)的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主動權,更大的學習參與權??紤]到學生的學情特點,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法這一教學模式,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方式,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與陪同下去釋放自己的學習潛力,激活自己的思維細胞,以此來鍛煉自己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與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獲得長久的,漸進式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譚文廣.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22.
[2]焦三飛.論自主合作學習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06-15.
[3]楊俊奇.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J].學周刊,2019-10-15.
[4]庾間萍.巧用小組合作學習,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9-19.
作者簡介:
朱凱,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三堡中心中學。